小说《群狼环伺》作者:梦游日记 全文夸克网盘观看

时间:2025-04-01分类:小说浏览:12评论:0

2024

【热文推荐】

本书名称: 群狼环伺

本书作者: 梦游日记

本书简介: 【雄竞修罗场,含强取豪夺等狗血戏码,多个男配都喜欢女主,女主人设不完美,女德班勿入】

长公主姬兰玉容色倾城,是名副其实的大魏第一美人。

无数男儿都想将这枝娇花揽入院中,只可惜长公主早早就有了婚配,和离后更是在公主府里养了三千佳公子。

.

但无人知晓,长公主后院里并没有三千佳公子,只有一位公子,名曰三千;

更无人知晓,长公主养着三千,并不是图他颜色好,只是因为喜欢看他舞剑时的飘逸风姿。

.

手握大权的摄政王对长公主一见倾心,先后搅黄了她几桩婚事,又使计让她与完婚的驸马和离;

.

拥兵数十万的定远将军也在暗中觊觎长公主,为了得到她筹谋数年,起兵谋反,就为了将她囚在后院,只为自己一人观赏;

.

就连和离的前驸马也对长公主念念不忘,每次喝了酒就找上公主府哭求,只为让她回心转意……

.

长公主不愿为人鱼肉,只能对外宣称有情人三千,做出纵情之态。

可手握重兵的将军和权势滔天的摄政王都有不臣之心,终有一日兵临城下。

.

大魏的江山摇摇欲坠,定远将军和摄政王把持着权柄,朝中已无可靠的将才可用。

三千主动请缨平叛。

长公主相信他的能力,可——

.

“若有一日,你手握重权,是否也会如定远将军一般,包藏反心,自立为王?”

.

三千跪在她的脚边,目光忠诚而坚定。

“不,三千将永远视公主为主,若有背叛,五雷轰顶。”

.

——我愿意为了你披甲上阵,做你最锋利的剑;也愿意永远匍匐在你的脚边,做你的裙下之臣。

.

★女非男处,多个男配喜欢女主,男主出场略晚,男配戏份多,1V1

★女主在第一章就和离,婚姻存续期间与其他男配没有感情纠葛

.

【美艳万人迷女主×外表清冷实则恋爱脑男主】

和离

三四月的春季已经不复初春的寒冷,微暖的春风仿佛一夜之间就横扫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将天地间的生机唤起。春风和煦,日光温润,百花初绽,又是一个好时节。

京城的街头巷尾一片热闹繁华,而与春风一样横扫这大街小巷的,就是长公主和离的传言了。

“你听说了没有,就是咱们那位长公主,前两天和驸马和离啦!”

“哪位长公主?你说的莫不是那位昭阳长公主吧?”

“还能是谁?除了昭阳长公主之外,还有哪位长公主会如此?”

“真的假的?昭阳长公主不是去年才完婚吗,怎么这就要和离了?而且我听说,那桩婚事是陛下亲赐的,怎能随意和离呢?”

“赐婚又如何,昭阳长公主还是陛下的亲姐姐呢!这御赐的婚姻旁人毁不得,但昭阳长公主要是真的想和离,难道还和离不成吗?”

“说的也是,长公主与陛下是亲姐弟,又是太后的掌上明珠,处事骄纵也在所难免……就是苦了驸马了,他既与长公主和离过,还有人敢轻易嫁给他吗?好好的头婚变二婚,以后的姻缘……唉!”

昭阳长公主是京城的风云人物,素有京城第一美人的美名。她身份高贵,很少有人能亲眼窥见她真实的样貌,但凡是见过她的人,都会惊艳于她的美貌,甚至有不少书生一见难忘,回去后特意写诗赞美其姿容。

这样的诗文一传十,十传百,昭阳长公主的名气在京城里就愈发大了。

不少百姓都乐于讨论有关于昭阳长公主的八卦,听闻她和离的消息,有人为了驸马惋惜,自然也有人是站在长公主这一边的。

“话也不能这么说,即使是皇家公主,和离也属少见,都说夫妻还是原配的好,如果不是别无选择,哪个女人愿意和离再嫁呢?长公主既然都和那位驸马和离了,那定然是驸马做了什么对不起长公主的事,得罪了长公主……”

“难道驸马是在外面有了小妾?”

“可昭阳长公主已经是国色天香,倾城之貌,我虽未见过,但听别人说起,都说长公主堪当京城第一美人……她怎么也不会比寻常小妾逊色吧?驸马应该不至于如此。”

“那也未必,都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家花不如野花香……且我们都没见过昭阳长公主的真实容貌,或许她也只是寻常姿色罢了,就因为长公主的身份才让人如此吹嘘……”

关于长公主和驸马爷和离的真相,百姓们各有猜测,议论纷纷,谁也没有注意到此时有一辆精致华美的马车自街巷中穿过。

那车的外观并不算高调奢靡,一眼望过去并不引人关注,只是若有懂行的人凑近了分辨,就会发现那马车上用的木料都是千年的香木,虽然外观普通,但小小一块就价值不菲,用这种木料打造的马车,堪称是低调奢华了。

微风轻吹,马车一旁的车帘微微掀开,又被一只素白如柔荑的玉手抓住了,葱白的指尖探出马车一瞬,将那车帘紧了紧,隔绝了外面任何可能的视线,便又很快收回,尽量不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马车内,一位身着丝缎红裙的女子正倚靠在软榻上,漫不经心地把玩着手里的发丝。那乌黑柔顺的长发顺着她修长雪白的脖颈垂落到胸前,黑发与白肤、红衣交相辉映,更显得那女子冰肌玉骨,如同一块上好的羊脂美玉,让人连触碰都需小心翼翼。

而顺着那红裙包裹的冰肌雪肤往上瞧,便是一张浓艳无匹的脸庞。她的黛眉如烟,多一分则浓少一分则淡,其下是一双天生含情的桃花眼,即使她那双眸子不瞧向你,其间流溢的盈盈秋水也像是在诉说着脉脉情意,当她垂下眼眸,那卷翘浓密的睫毛就化为展翅欲飞的蝶,无形之中撩拨着旁人的心神。

光看那眉眼就已经足够出色,更别提佳人还生了个挺翘的琼鼻与不点而朱的丰盈唇瓣,眼尾那颗浅红的泪痣就更是神来一笔,那浓烈艳丽的面貌足以让所有人见之难忘,为之倾倒。

这美人就是京城百姓们议论的中心,大魏的昭阳长公主,姬兰玉。

姬兰玉今日的衣着与平时比起来已经很是素简,没有佩戴任何贵重的金玉首饰,也未让婢女为她梳什么精巧的发髻,只是自己用白玉簪子松松地挽了个髻子,发间插了一朵娇艳的海棠,除此之外就再无装饰了。

长公主生得美,这样素简的打扮也让人耳目一新,就连贴身侍女柳叶面对着这样的美貌也要屏息三分,结合着心里的猜测,轻声问道:“长公主,咱们就这么回府了,那府里那些驸……季大人的东西,是否还要留着?”

“不留。”

姬兰玉十分悦耳,介于清脆与柔媚之间,如同一汪温度适宜的泉水从耳边淌过,即使是发号施令也让人听着享受。

“我既与他和离,便无需再留他的东西。就把我府里的那些东西都收拾出来给他送回府上去吧,顺便从季府里把我剩余的一些杂物都取回来,断得干干净净才好。”

“……是。”姬兰玉的声音里听不出什么情绪,柳叶担忧地看了她一眼,欲言又止。

不提那些百姓们的猜测,柳叶作为姬兰玉身边的大丫鬟却是知道的,自家长公主的婚事并不算顺利,当年光是议亲时就有颇多坎坷,好不容易顺利成了亲,与驸马也挺恩爱,却又突然要和离……这其中定是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

本来长公主与驸马之间一切如常,只是那天长公主收到了一封密信,去见了一次她的那些影卫之后,回来就不对劲了,闹着要与驸马和离。

驸马自然是不愿意的,他当着下人们的面放下身段恳求了公主很久,可长公主就是执意要和离。

后来不知哪里出了岔子,两个人要和离的消息不胫而走,闹得满城风雨,长公主与驸马之间就更回不了头了。

今天这番,就是长公主带着她的包袱和下人们正式离开了季府,准备回到自己的长公主府久住了。

驸马也不是没有阻拦过,他这段日子一直在挽留长公主,可长公主去意已决,还是执意离开了。

而长公主为何如此坚定和离,在下人们眼中就成了一个谜。这个问题驸马也问过,却并没有从长公主那里得到答案。

作为长公主的贴身侍女,柳叶只知道是长公主看了密信之后执意和离的,却不知那密信上的内容。说起来长公主的那些影卫还是先帝特意培养了留给她的,只效忠于长公主一人,就连当今的皇帝都不知他们的存在。

影卫平常行事极为隐秘,轻易不会出现在人前,就连柳叶这个贴身侍女都没见过他们几次,其他侍女就更不知情了。

虽然不知道内情,但柳叶伺候长公主t多年,自然是偏向自家主子这边的。在她看来,长公主执意要与驸马和离,定然是因为驸马做了什么对不起长公主的事情,让长公主心灰意冷了。

难道真的是驸马爷在外另有新欢,得罪了公主?柳叶的脑子里也就只能做此猜测了。

在这样的猜测下,姬兰玉此刻慵懒的坐姿被柳叶自动曲解为“提不起精神”,她脸上平淡的表情也被理解为“暗藏心事”,再加上姬兰玉眼尾那抹醉人的微红,就像是偷偷哭过一样,这副姿态立刻就让柳叶想到,她的主子应当是在为驸马伤心了。

对着如琉璃人一般美丽易碎的长公主,柳叶的心中升起浓浓的怜惜之情,她抿了抿唇角,柔声宽慰道:“长公主,您别太难过了,就算驸马犯了错,也怨不得您,您别为此伤了身子……”

“柳叶。”

姬兰玉轻声打断了丫鬟的话,微微叹了一口气:“不是你想的那样,驸马他并未犯错。”

“说起来……是我对不住他。”

姬兰玉的眼神悠远,思绪无意识地飘回半年前,恍惚间想起她与驸马季云礼的这桩婚事算是她主动求来。

当初既是她自己找上的季云礼,现在又是她主动提的和离,如何又能怪罪于对方呢?

只能说……是他们有缘无分罢了。

“玉儿,玉儿……”

马车外突然传来熟悉的叫喊声,姬兰玉的眼神微微一顿,立刻就分辨出那声音是出自她曾经的夫婿,季云礼。

季云礼是个翩翩书生,平时说起话来总是温和有礼,不紧不慢的,自带一种清高的气度。而此时他微哑急促的喊声,是姬兰玉一年以来都很少听过的,光从这声音就可以分辨出此时的他有多焦急。

姬兰玉克制着没有掀开帘子去看外面的情景,只是默默揪紧了手中的帕子,姿态也不如方才那般悠闲。

他为什么还是不放弃呢?

离开之前她都已经说的那样决绝,他怎么还要追出来?

不管怎么样,她都是不会回头的。

姬兰玉闭了闭眼,硬下心肠吩咐道:“让车夫将马车赶快一点,再让随侍的护卫拦住后面的人。”

很快,马车就加快了速度,马车外也响起了护卫们阻拦人的动静,季云礼一直在车外唤着她,声音却离她越来越远了。

“玉儿,求你了,别走……”

“玉儿……”

车里的姬兰玉垂下了眼眸,眼角处的晶莹一闪而过。

她对季云礼也不是没有感情的,如今离开也是情非得已。

但她不得不这么做,如果她继续留下……一定会害了他的。

坎坷

世人都说长公主身份尊贵,姿容倾城,定是人人争相求娶,绝对不愁婚嫁的。

可姬兰玉的婚事却是异常坎坷,在与季云礼成亲之前,她前后有过三个议亲对象,都是无疾而终。

作为长公主,姬兰玉无需像民间女子一样早早定亲,但按照习俗,也最多留到85岁出阁。因此姬兰玉17岁时,太后就开始张罗着为她议亲。

太后最为宠爱自己这个长女,一心想为女儿选一个最好的夫婿,她从各位世家子弟中挑选出来最为出类拔萃的那一批,各方面对比细细选择,最终看中了老国公家里的长房嫡孙。

在太后看来,那位公子家世高,样貌好,据说文采也很不一般,与才貌双全的女儿正好相配。

为此,太后暗中与国公夫人通了口风,双方都对这门亲事比较满意,太后就让国公夫人在府里办了一场赏花宴,让姬兰玉去那赏花宴上与男方相看一番。

虽说一般女子的婚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少有能与外男见面的,但太后疼爱女儿,姬兰玉又是金尊玉贵的长公主,世上好男儿任她挑选,自然不能盲婚哑嫁,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场赏花宴。

姬兰玉对这门婚事没什么意见,就听从太后的安排,去国公府赏了一次花。哪知她还没见到那位国公府公子的面呢,就听闻了对方在赏花宴上意外坠湖的消息。

那位公子恰好在两人议亲的档口坠湖,坠湖之后又染了风寒,断断续续病了好些天,太后思来想去,觉得这是不吉之兆,或许两人八字不合。且这位公子的身体也太弱,不能照顾好自家女儿,因此就将这门亲事作罢了。

一次议亲不成,太后没怎么放在心上,没过几日就又给长公主找了第二个议亲对象,这次是礼部尚书魏延的小儿子,尚书府的四公子,也是个文采斐然的翩翩佳公子。

魏家世代书香,家风清正,且尚书夫人也是个极有涵养的贵妇人,这对于姬兰玉来说也是桩不错的婚事。因此太后一番考虑之后,就决定先让两个孩子接触一下,合适的话就把婚事定下来。

这次姬兰玉倒是顺利地与魏公子见了一面,魏公子对她倾心不已,当晚回去就对家人提出想向长公主求亲。

魏家人也觉得有这么一个长公主做儿媳妇是件面上有光的事情,当即就答应了下来。

可到了这个关头,意外又发生了。第二天魏尚书在去早朝的路上突然被惊了马,马车一路横冲直撞,险些将年过半百的魏尚书给颠下去,最后是仆从们拼命拉住马,才险险化解了这场危机。

虽说这次魏尚书并没有受什么大伤,但因为过度惊吓的缘故,他回去之后还是病了一场。

病愈之后尚书夫人特意进宫了一趟,向太后告了罪,言及自家儿子没有福分,怕是配不上长公主,委婉地将与长公主的这门亲事给拒了。

太后不是那种强人所难的妇人,别人家没有看上自己女儿,那这门亲事就作罢。对于尚书府的婉拒,她心里固然有些不忿,但也没说什么,只是日后对尚书府的态度冷淡了些。

姬兰玉听闻婚事不成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触,倒是尚书府的那个魏公子,回去听闻母亲将婚事给推了之后很是闹了一场,大半个月里都是蔫蔫的。

两次议亲都不成功,太后多少有些着急了,但她是个雷厉风行的妇人,两次失败不能阻拦她为女儿选婿的脚步,很快她就又想出了一个点子,就是公开为公主招亲。

太后觉得,自己原先为女儿挑的两个出众的文人公子都与女儿有缘无分,那换成武夫,说不定会与女儿更相配。

虽说在朝堂上武官的地位不如文官,但太后自己就是出身将门,对于武将没什么偏见,而且女儿自幼与外祖家很亲近,所以太后索性为长公主办了一场比武招亲。

整个大魏朝的适龄单身武将不知凡几,有意求娶长公主的也很多,在经过粗略的筛查与海选之后,太后挑出了其中条件最好的20人,让他们参加接下来的公开擂台赛,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谁就能获得求娶公主的资格。

姬兰玉不抵触母亲的安排,但对于这次比武招亲也没什么太好的兴致,索性就没有露面,等着最终结果出来她再去见一见选出来的未婚夫。

擂台赛进行了整整一天,最后取得魁首的是一位朝中新贵,半年前刚刚受封的广威将军李长泽。

比起太后之前看中的国公府与尚书府来说,广威将军府的底蕴显然不如前两者,但作为一个势头正劲的新贵武将,李长泽的晋升空间还是不可估量的,若是他再打几次胜仗,封侯拜相也有可能,太后思量了一番,就为女儿许下了婚约。

与前两次无疾而终的议亲不同,这次长公主是正式许亲了,如无特别大的意外,亲事都不会随意取消。太后的心也定了下来,嘱咐女儿安安心心备嫁。

为长公主修建的长公主府早就已经建造装潢完毕,只待长公主成亲后就可以居住,当然,长公主若是想要住在夫家也没什么问题,左右哪里都不会怠慢了她。

那时候所有人都以为长公主的这桩婚事是板上钉钉,已经将广威将军视为正式的驸马爷了。可谁都没有想到的是,李长泽与长公主定下亲事后仅仅一周,他就在一次围猎中出了意外,摔下马后被马蹄践踏,内脏严重受损,回去之后就咽了气。

不说广威将军府失了主心骨后如何大受打击,就连与此事无关的老百姓们都有些难以接受这桩意外,私底下议论纷纷,还攀扯到了长公主的身上。

本来,广威将军丧命这件事情说是意外,却又存在着明显的疑点。就说李长泽此人是个武将,又不是只会吟诗作赋的弱质公子,他在马背上取得了那样多的战功,怎么会那么不小心地摔下马去,还因此丢了命?

虽然说现场有人作证是那匹马突然受了惊,发疯将李将军给颠了下去,但还是有不少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李将军不是那么不中用的人,他是一个武将,应该能将疯马控制住,就算不能控制住马,至少也能在跌下t马后及时闪避,避免马蹄的践踏。

可事实就是如此,李长泽因为意外跌下马没了命,众人再想要探究复盘,李长泽也回不来了。

有一部分喜欢嚼舌根的市井百姓马上就将李长泽的殒命归咎于长公主身上,理由都是现成的,这李将军为什么早不出事晚不出事,偏偏在定亲一周后就出了事呢?一定是长公主克夫。

这种言论一传十,十传百,没过几天,长公主“克夫”的名头就这样在百姓之间传播开了。

对于百姓的议论,长公主自己不甚在意,太后得知却发了火,下令调查下去,很快就惩处了几个带头传谣的人,这才将有关于长公主的流言压了下去。

在短短一个月里,长公主议了三次亲,三次议亲又相继失败,饶是太后都有些心灰意冷了,想着将女儿再留一留,过段时间再考虑婚事。

可不知怎么回事,几天之后,姬兰玉就在琼林宴上与季云礼这个新科状元郎看对了眼,没过多久,季云礼就进宫向圣上提出求娶长公主。

当今圣上是长公主的亲弟弟,那时他还只是一个14岁的少年郎,对于姐姐的婚嫁,他做不了主,便回去征询了母后的意见。

季云礼只是一介寒门书生,家世清贫且在京城无甚根基,依着太后自己的意思,是不满意这么个女婿的。

可姬兰玉自己流露出了想嫁给季云礼的意思,说服了母后,太后疼爱女儿,便满足了女儿的心意。

左右姬兰玉不管嫁给何人都是金尊玉贵的长公主,只要她母亲和弟弟还在一日,就没有人能欺负了她,驸马的家世如何也没甚要紧。

就这样,昭阳长公主与新科状元郎定下了亲事,没过两个月,长公主就十里红妆嫁了出去。

因为昭阳长公主的身份与美名,她嫁给新科状元郎的故事很是在京城风靡了一阵,城里的说书先生们纷纷以长公主和驸马为原型编了不少话本子,这种才子佳人的故事受到了百姓们的一致追捧,就连那些一心圣贤书的读书人也爱听。

驸马爷寒窗苦读十余载,一朝及第看尽长安花,又得了长公主青睐抱得美人归,全家都跟着今非昔比了。这样的故事大大激励了城里的那些读书人,尤其是和季云礼一样本身家世一般的读书人,听了长公主与驸马的故事之后,他们读起书来都更有劲儿了。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读书人平生最大的两桩美梦都被驸马占了去,有谁不眼红的?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关于长公主与驸马的那些话本子仅仅在京城了流传了一段时间就无影无踪了,茶馆里那些说书先生们也都闭口不谈这段故事,好像完全忘记了驸马这么个人一样。

那时有不明所以的百姓们专门问起,想要说书先生再讲一段长公主与驸马的爱情故事,可那些说书先生们就像商量好了一般,绝口不提此事,大抵是被上面某个他们惹不起的存在封了口。

说书的不再讲,京城里趣事又多,很快百姓们就淡忘了长公主的这桩婚事,转而开始关注起其他事儿了。

也就是一年之后,长公主与驸马和离的消息传遍京城,百姓们才再次关注起这对儿夫妻。

不过这次好似没什么人勒令他们封口了,说书先生们有了新素材,紧跟时事编排了不少关于长公主和前驸马的话本子,再次受到了众人的追捧。

与此同时,京城内一座富丽堂皇的王府宅院中,一袭红衣的姬明成靠在书房内的软榻上,摩挲着手中的酒杯,很是愉悦的样子。

来向他汇报消息的暗卫阿宸似乎也能感受到主子此时的愉悦,语速加快道:“王爷,长公主确实已经搬出了驸马的府中,小的今日打探到,长公主还将自己府中那些关于驸马的东西都收拾了出来,让下人们送了回去……”

姬明成的嘴角刚挑起一抹笑意,又被他强行压了下去,斥道:“既然都已和离了,还叫什么驸马?”

阿宸顿时冒汗:“是、是小的失言了……不过小的听说驸……季公子他似乎并不满意和离之事,今天长公主离开季府的时候,季公子还骑马追出了好远,像是想要求见长公主,不过最后被长公主身边的护卫拦下了……”

听到这话,姬明成皱了皱眉,不耐道:“都和离了还如此纠缠不休,看来季云礼这家伙还是太闲了啊……”

“去给他找点事做。”

这是要给季云礼找麻烦的意思了。

阿宸心领神会,领命退下了。

书房里一下子又恢复了安静,下人们都守在门口,只余姬明成一个人坐在昏暗的房中。

他的这间书房位置相对隐蔽,并不朝阳,平日里即使是白天也要点上烛火才能看书。

可姬明成并没有叫下人们点上蜡烛,事实上,他更加享受坐在黑暗里的感觉,不需要太多伪装,可以借着阴影将自己真实的心绪展现出来。

可他心里深藏的那点心思,即使在黑暗中,也需要小心翼翼地掩饰,除了几个签了死契的心腹之外,尽量不能让其他人察觉。

起码现在,不到时候。

独自坐在书房里,姬明成听见自己的心跳一下比一下急促而猛烈,就像在体内点燃了一把火,烧得他浑身燥热。

姬兰玉和离了,她搬出了季云礼的府邸,与他一刀两断。

占着她丈夫名分的那个人没有了……

那么……

姬明成随手划了根火柴,点燃了桌上的蜡烛,跃动的火光倒映在他的眼底,让他那双原本深邃如潭水的眸子在一瞬间明亮得惊人。

——总有一天,她会是他的。

摄政王

姬明成是当今的摄政王,如今朝堂上数一数二的实权人物。

先帝病重之时,小皇帝尚且年幼,小皇帝的外祖家镇北侯府手握兵权,但到底是外戚,不宜让他们一家独大。

因此,先帝在去世之前将小皇帝托付给了老丞相,还安排了一个摄政王,再加上小皇帝的外祖镇北侯一家,三股势力共同辅佐新帝,既能相互制衡,又能保证江山稳固。

先帝思虑周全,深谋远虑,但他那时已经是缠绵病榻,就算竭尽全力为儿子铺好了路,到底也做不到万无一失。

在太后看来,这其中最为不妥的,就是摄政王的人选了。

姬明成是肃亲王的儿子,但他并不是自幼在京城长大的,成年以前他一直跟着老王爷住在封地上。在先帝去世的前两年,他才随着父王进了京。

先帝虽与老王爷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关系亲近,却也对姬明成这个侄子不算熟悉,自然不清楚他的性情。

现在看来,姬明成的性子武断霸道,处事方式咄咄逼人,与做了三朝老臣的老丞相相比相差甚远,有时就连太后都觉得此人颇为棘手。

但姬明成手握实权,手段又强硬,身边不乏支持者,就连老丞相和小皇帝的外祖镇北侯都轻易奈何不得他。

所幸目前看来姬明成只是霸道了点,并没有做乱臣贼子的倾向,太后和丞相才能继续容忍他做这个摄政王。

但只有姬明成自己知道,他的野心不止于此。

姬明成的身上有很多秘密,自从老王爷死了之后,就更加鲜为人知,但他自己心里是清楚的,他并不是真正姬家人,他身上根本就没有皇家血脉。

从明面上看,姬明成是老王爷的儿子,肃亲王的嫡长子,说起来也算是小皇帝和姬兰玉的堂哥。

而实际上,他确实是肃亲王的王妃所生,但他的父亲却并不是老王爷。

这件事情,就算是在曾经的肃亲王府也是少有人知,最起码底下的那些下人们知道此事的绝对不超过一手之数。

因此,姬明成一直都被当作老王爷的嫡长子在府里生活着,很受人尊重,老王爷的妾室和庶子庶女们在他面前也都是低眉顺眼,显然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但姬明成可以感受得到,老王爷是知道他真实身份的。因为老王爷这个名义上的父亲向来都待他不亲近,只有在王妃面前才会对他说几句话,一旦王妃不在,老王爷就视他如无物,看他的眼神都是漠然的。

姬明成小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世,只隐约觉得父亲不喜欢自己,对庶弟庶妹都比对自己好,但他的吃穿用度又是兄弟姐妹里最好的,母妃也是真心疼爱自己,所以他从未怀疑过自己不是老王爷的亲儿子,只觉得或许是父亲与自己性格不合,两人父子缘分浅的关系。

直到后来一次偶然,他听到了一些话,对自己的身世起了怀疑,私底下逼问了母妃,母妃才告诉他实情。

原来他并不是老王爷的亲儿子,而是王妃与人偷情所生,当年王妃在嫁入王府之前就已经身怀有孕,且老王爷也知晓此事。

至于老王爷为何愿意做这个活王八,留着t他这个假儿子当成嫡长子照顾……其中原因,姬明成不愿去回忆。

自从姬明成知道了自己的真实身世之后,他整个人的气质都变了,若说以前的他还算外冷内热的话,后来的他就彻底成了一块寒冰,外表是坚硬的,内里是冰冷的。

他是王府里格格不入的存在,是本不该诞生于世的孽种,是生父不详养父不爱的孩子,他的出生伴随着那样不堪的内情……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他整个人不可避免地变得阴郁、淡漠、狠辣、嗜血……

是的,姬明成在成年以后,就主动对老王爷提出要去军队历练,去边疆上阵杀敌。当时王妃是不同意的,老王爷也没当回事,但姬明成以死相逼,才终于求得母亲妥协,含泪将他送去了关外的军营。

王妃是因为耐不住儿子的请求,而老王爷……或许是觉得姬明成死在关外更好。

军队里条件艰苦,边疆之地更是战火不断,随时都会有危险,王妃只要一想到儿子去了那个地方就觉得胆战心惊,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

但姬明成却觉得这样的环境才适合自己,这里的寒风刮得像刀子,每天都有鲜血与死亡,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见到第二天的太阳……

这样血淋淋的残酷,让姬明成觉得着迷,他知道自己是一个怪物,外表披着人皮,内心里却一直烧着一把野火——这把野火让他时时刻刻躁动不安,只想要嗜血,想要死亡,想要用一切激烈的刺激来平息他内心的野望。

......

《群狼环伺》作者:梦游日记 全文免费观看_夸克网盘
点击观看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