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附带番外]《青云台》作者:沉筱之 全文夸克网盘观看

时间:2025-03-29分类:小说浏览:11评论:0

《青云台》作者:沉筱之

文案:

“我陷在洗襟台下,血都快流尽了,心中想的却是,那个小姑娘,可千万不要来啊。若是……她当真来了,我也只管和人说,我见过她,她已经死了。”

内容标签: 欢喜冤家 天作之合 古代

搜索关键字:主角:温青唯(小野) ┃ 配角:江辞舟

一句话简介:楼台塌,以筑楼台。

立意:楼台塌,以筑楼台。

作品简评

昭化十二年,为纪念士子死谏投江,朝廷修筑洗襟台。楼台建成之日坍塌,总督工之女温青唯沦为重犯,亡命天涯。五年后,青唯为救工匠薛长兴,入京劫狱,受其激励,决意查明楼台坍塌真相。她在机缘巧合下,与年少时有过一面之缘的江辞舟结为假夫妻,携手在荆棘之中拨云见日。

本文行文流畅,布局缜密,情节扑朔迷离,故事引人入胜。通过层层挖掘洗襟台修筑真相,人物信念的建立与坍塌,揭开无垢之下的尘埃。

第1章

雷声隆隆,雨如瓢泼。

京城近郊的山间,一列官兵在这雨夜里纵马而过。

忽然间,身侧的山林里,仿佛惊鸟振翅,传来一丝轻微的动静。

“吁——”

为首的官差勒停了马,一双如鹰隼的目撇向林间,“去看看。”

“是。”

整顿有素的兵卫点起火把,很快在山间分散开。

那是裹了油毡布的火把,雨侵不灭,所照之地亮如白昼,借着火色望去,甚至能瞧见这些官兵衣摆上绣着的雄鹰暗纹,他们身形快如飞梭,如一张网一般在这山野间无声铺开,要叫藏匿山中的鸟兽蛇虫通通无处遁形。

崔芝芸躲在矮洞里,见了这副情形,不禁发起抖来,她努力掩紧自己的唇,抑制着不要呜咽出声——适才青唯离开时,提醒过她绝不可轻举妄动的。

可是,只要是稍有点见识的人,便可知这一支在山间搜寻的官兵,并不是寻常的官府衙役,而是只听命于帝王的天子近卫,玄鹰司。

这已是嘉宁三年的初秋了,自新帝继位,已许久不曾动用这支臭名昭著的近卫,今日忽然出现在京郊,不知是生了什么大案。

少倾,矮洞外传来细微的脚步声。

崔芝芸抬眼望去,洞前枝蔓被轻轻一撩,一个身覆斗篷的女子闪身进来。

她的兜帽压得很低,遮住大半张脸,打眼望去,只能瞧见她苍白的下颌。

“青唯。”崔芝芸一下握住她的手,“我们、我们为何竟惊动了玄鹰司?”

“可能是我适才探路时惊扰了他们。”

“那我们……还能逃吗?”

青唯摇了摇头:“逃不了,他们耳力十分敏锐,恐怕早已察觉出此处矮洞的蹊跷。”

眼下不搜,只不过是担心有漏网之鱼,想先行把整座山锁入他们的大网之中。

“那怎么办?”崔芝芸脸色一白,颓然跌坐在地,“难道只剩死路一条了?”

她望向矮洞外,细如断线的雨丝。这雨丝好像蛛网,要把她们困死在这昏洞之中,又好像刻漏,一滴一滴催命夺魂。

崔芝芸想不明白,为何一夕之间,自己竟会从一个千金小姐,变成了一名杀人凶犯。

她出生陵川,父亲是当地一名富商,后来经一名高官指点,迁居到岳州做生意,端的是官路商路两厢亨通。

她从小锦衣玉食长大,平生至今,除了姻缘,可说是没有半点坎坷。

她的姻缘是自幼定下的,亲家姓江,是京里的人,因为两地相隔,渐渐断了来往。本以为这段姻缘也将不了了之,去岁入冬,对方忽然来了一封信,听闻还是她那位未婚夫婿亲自执笔,称是聘礼已备好,只等迎娶崔芝芸为妻。

彼时崔父拿了这封信,嗟叹再三。

他知道芝芸早已有了真正相许之人,对她道:“你若实在不想嫁,为父寻个由头,写信帮你回绝了就是。”

信还没写成,家里就出事了。

官府连夜来了人,带走了父亲与一家老小,连原因都不曾交代。后来,崔芝芸也是从邻里街坊的口中听来了些细枝末节。

“听说是你父亲早年经商时犯下的旧案,案情不得了哩。”

“拿走你父亲的,不是知府老爷,是京里来的大官!”

还有人阴阳怪气,“怎么一家子都要受审,唯独你跟你那个小姊妹平安无恙呢?”

那人语气嘲弄,言下之意,不过是猜测她仗着美貌,行了些不可告人的腌臜事。

一家人受牵连是事实,亲人被关在大牢中日夜受审也是事实,甚至连从小照顾她的乳娘也被捉了去。

崔芝芸尚记得那些官差上门时,父亲指着她,哀求那位京里来的紫袍大人:“草民子息单薄,平生只得这么一个独女,求大人饶她一命。小女、小女早已许了京城江家,有来信为证!”

待紫袍大人验过信,父亲又指着青唯道:“她是我长兄之女,寄养在我膝下,她什么都不知道,大人尽可以去查。”

父亲被拖走时,连声“冤枉”都没喊,只恳求青唯道:“你一定要把芝芸平安送到京城。”

青唯只长芝芸一岁,就算幼时漂泊在外,会些三脚猫的功夫,也不过是弱流之辈,此去京城,山一重水一重,崔芝芸不知道,父亲为何要把这样险难的任务交给她,后来才明白,大概周遭亲邻里,已无人可堪托付了吧。

昔日父亲的亲朋好友怕受牵连,皆是对她闭门闭户,稍稍好心一些的,便多说一句:“反正袁大公子喜欢你,你又何必矜持?”

也有人自以为忠言逆耳,“此去京城,迢迢数百里,你们两个女子如何上路?再说了,你京中的那位未婚夫婿臭名昭著,你若嫁了他,何尝不是从泥潭一个出来,又摔进另一个泥潭?还不如跟了袁大公子。”

“便是你在京城还有亲人又怎么样呢?你父亲犯下大罪,那些亲人未必会收留你。”

“听说袁公子请了媒人,要为你与他说亲了,你跟了他,也算有个着落,你就算不为了自己着想,也该为了你那个小姊妹着想,她生来命苦,你跟了袁公子,她日后好歹有个遮风避雨的屋檐。”

这些“肺腑之言”崔芝芸一句一句地听了,可是半个字都没有听进去。

是,她那个未婚夫婿臭名昭著,可那袁文光便是好人么?

那才是实实在在恶霸,欺男霸女,恶贯满盈!

父亲出事以后,若不是官府的衙差还常在崔宅外巡视,只怕袁文光早就带着人闯入家中了。

崔芝芸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上京。

不是为嫁人,而是为了父亲,就算无法平冤,起码要知道父亲是因何获罪。在岳州问不明父亲的案情,那么就去京城问。

-

两个女子趁着夜色上了路,一路为甩开袁文光的尾随,时停时走,时掩时藏。

到了京城近郊的驿馆,青唯跟驿官借了马,去附近的集市上采买用度。

她们本以为已彻底甩开了袁文光,谁知正是青唯离开的这大半日,袁文光也到了驿站歇脚。

他跟了一路,最后居然跟丢了美人,狼狈之余,跟驿官要了烈酒大肆狂饮。正喝得酩酊,与井边打水的美人不期而遇。

青唯不在身边,崔芝芸看到袁文光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逃。

这是郊外,附近只有无尽的荒烟蔓草。她仓皇之中不辨方向,只记得四周的草越来越深,越来越密。

而袁大公子似乎很满意这场追逃,寻而不得的狼狈一扫而空,他像一只猛兽,充满玩味地看着自己的猎物在逃命中脱力,他盼着她挣扎,最好是在他身下挣扎,这样拆吃入腹时才有意趣。

他吩咐跟来的小厮:“你们在这里等着。”然后一步一步逼近自己的猎物。

崔芝芸也不记得自己逃了多久,只记得他满口的酒气混杂着旁边水荡子的青苔味直令人作呕,他喘着粗气,俯在她的耳边对她说:“美人儿,从未有一个姑娘如你这般,让我日思夜想。”

“美人儿,我从第一眼见到你,就开始肖想你了,这么多年了,咱们也算有情人终成眷属。”

“芸芸,别逃了,你父亲犯下的是重案,他回不来了,从今往后,爷就是你的家。”

她仰起头,看着天幕低垂的云。

裂帛之音仿佛在她心上撕开一道口子,将她与过去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生活一刀斩断,一下子,这些日子压抑着的不甘、委屈、愤懑,通通涌到心头,化作蓬勃的怒火。

什么父亲回不来了?不是他塞银子给官府,让父亲再也不要回来的么?若不是他,自己来京的这一路,也不会如此坎坷!

怨怒之下,崔芝芸竟奇异地冷静下来,她悄悄地抽回挣扎的手,摸到了一柄藏在后腰的匕首。

每次青唯离开,都会将这柄匕首留给她。

她再三叮嘱她:“若非遇到难得过不去的情况,这匕首等闲不出鞘。”

还有什么情况比能眼下更难呢?

崔芝芸悄然取下匕首,撬开匕鞘,在袁文光最不设防的一刻,对准他的腹部狠狠一刺。

出乎意料地,她竟没遇上多大阻力,那匕首如入无人之境,在袁文光反应过来前,已整身没入他的腹中。

崔芝芸愣住了。

她是个从小养在深闺的女子,手无缚鸡之力,能手持匕首轻易伤人,多半还是这匕首之功。

这匕首,削铁斩金,匕刃之锋利恐怕世间难寻。

袁文光腹部溅出的血沾了崔芝芸满身,惊骇之间,她竟记得扯下荒草去堵袁文光的口,以防他叫喊出声,引来远处的小厮。

随后她便没命地逃,她也不知道自己要逃到哪里去,险些被凌辱的后怕与杀人的惧骇在她心中交织成一团乱麻,她在荒草地里仓惶而行,直到彻底脱力,昏死过去。

崔芝芸是被人唤醒的。

幸好,率先找到她的不是小厮,不是官兵,而是青唯。

她睁开眼,入目的便是那一袭熟悉的黑衣斗篷,与遮住半张脸的兜帽。

崔芝芸一瞬间泪眼婆娑,她惶然道:“青唯,我好像……杀人了,我杀了袁大公子。”

青唯看到她这一身的血,早已明白了一切,她道:“芝芸,你且记住,你没有杀人,今日我们一直在一起,没有分开过,你也从没有见过袁文光,明白吗?”

崔芝芸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她看着青唯。

她总穿着宽大的黑衣斗篷,斗篷下的身躯却纤瘦单薄,这份掩藏在黑衣下的单薄,如今就是她全部的主心骨。

崔芝芸一下子扑入青唯怀中,泪如雨下,“阿姐,你怎么才回来——”

她们这一路行来都带着帷帽,驿官、车夫、店家,未必就看清了她们的真容,加之为了甩开袁文光,她们并未全走官道,沿途遇到的人,未必就能知悉她们的行踪,因此,哪怕事后袁家的小厮告到官府,只要她二人咬定一直在一起,从未见过什么袁大公子,双方各执一词,官府就难以断案。

没有人看到她杀人。

不,她要相信,她从没有杀人。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她们本想暂避风头,从山间绕回到官道,做出正上京的样子,没成想才一日过去,就惊动了玄鹰司。

……

矮洞外搜查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大概是玄鹰司封锁了整座山,往她们这里来了。

崔芝芸浑身都在发颤。

青唯借着枝蔓的间隙朝外一看,火把的光已蔓延到三丈之内。

“不能再躲了。”她捉住崔芝芸的手腕,“我们先出去。”

“不、不……”崔芝芸惊骇交加,反握住她的手,“出去了,就没命了。”

雨还在下,轰隆一声惊雷炸响,崔芝芸巨骇之下,话语哆哆嗦嗦地从齿间逸出来,“定是、定是那驿官、车夫,记住了我们的身形,报了官。这些玄鹰卫,定是来抓我们的。破绽太多了,青唯,我们瞒不住的。出去了,我只会是死路一条……”

青唯道:“才一日过去,就算是玄鹰司,未必能查得这么快。再说袁文光不过中了一刀,人未必就死了。”

“未必……死了?”崔芝芸愣愣地看着青唯。

她还是害怕,未必死了,也未必活着,他被堵了嘴,遗留在这荒郊野外,等被找到,或许血都流干了。

青唯的嘴角动了动,却没有多说,因为洞外的脚步声已近在耳畔。

洞前枝蔓一下被撩起,火光霎时蔓延进整个矮洞。

“什么人?出来!”

第2章

雨砸在官道上噼啪作响,一名伍长将青唯与崔芝芸带到官道上。

卫玦高坐于马上,淡淡扫了她们一眼,慢声开口:

“只这二人吗?”

“回大人,卑职找遍了山间,只找到了这两名女子。”伍长拱手道,“她们似乎是在山间的矮洞里避雨,卑职见她们行踪可疑,将她们带了过来。”

可疑?

卫玦一双鹰眼微生波澜,前行五里就有驿站,后退十里还有客舍,深更半夜,两名弱质女子,好好的官道不走,偏生要到这山间避雨,岂止可疑,简直古怪至极。

他垂目仔细看向这二人。

雨比方才稍细了些,被火光照着,犹如霞雾。

这层霞雾笼在崔芝芸身遭,衬得她明艳娇柔,卫玦的目光在她身上一掠而过,停留在另一人身上。

她穿着宽大的黑衣斗篷,兜帽遮住大半张脸,即便如此,身后竟然还背了个挡脸的帷帽,仿佛她这张脸,必然不能被人看到似的。

“你二人为何夜半隐于山中?”

“回大人的话,”青唯道,“民女的叔父获罪,民女带妹妹一起上京投奔亲人,夜里忽逢急雨,所以避于山间矮洞之下。”

卫玦听了这话,看了眼来路的方向。

南边来的,获罪?

“你们姓崔?”

“……是。”

卫玦扬了扬缰绳,驱马来到她身侧,语气冷下来:“崔弘义所犯重罪,朝廷下旨严查,一家上下盖不能幸免,你既是他亲人,不伏法也就罢了,还帮着罪犯之女脱逃,你可知罪?”

“大人明查,民女与表妹不是脱逃。”

“不是脱逃?”

“只因妹妹与京城江家有婚约,办案的钦差才准允我们姐妹二人上京。”

卫玦紧盯着青唯斗篷下的半张脸,忽地朝一旁伸出手,“刀。”

一名玄鹰卫应“是”,呈上一柄身长三尺,镂刻着玄鹰展翅暗纹的云头刀。

卫玦将刀握在手里略微一掂,慢声问道:“近来京中生了大案,你二人可曾听闻?”

“大人说的大案,”青唯掩在斗篷下的声音稍稍迟疑,“是指我叔父的案子么?”

“矫言善辩。”卫玦冷哼一声。

他注视着青唯,握着刀的手腕倏然一振。

刀刃出鞘,寒芒如水,在雨夜里一闪,当头就朝青唯劈去。

崔芝芸被这急变吓得惊叫出声,一下子跌坐在泥泞的地上。

刀锋争鸣袭来,在离青唯头骨的毫厘处堪堪停住,兜帽被斩成两半,伴着数根断了的青丝,朝两侧滑去,露出一张脸来。

“这……”

相隔最近的伍长骤然退了一步。

其余玄鹰卫饶是训练有素,见了青唯的样子,也不由目露惊异之色。

她的左眼至眉骨上方,覆着一片红斑,皮肤薄极了,透肤而下,可以看见浅青血纹。

她垂眸立在雨里,不知是红斑太可怖,还是夜色太深,掩去了她目中的狼狈,就这么一眼望去,倒像是刀斧加身亦能岿然不动的妖魅似的。

卫玦眉头紧蹙,目光从她的脸上移开,顺着斗篷的领襟,一路往下,落到她垂在身侧的手。

手指一直在微微发颤。

卫玦见了这手指,紧抿的嘴角才松弛下来。

深更半夜,一个女子遇到这么一大帮官兵,非但不怕,面对质问还能对答如流,原以为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只肖稍稍一试,才知是强装镇定罢了。

这是多事之秋,朝廷章何二党闹得不可开交,陈年旧案牵涉了一大票人,昨日关在暗牢里的一名重犯又被劫了,他受圣命彻查劫狱案,一路循踪而来,可惜除了这两名女子,未发现任何可疑之人。

“京城江家。”卫玦咂摸着这四个字,语气平静无波,仿佛方才劈刀斩青丝的一幕没有发生过。

他看向崔芝芸,“与你定亲的人是江辞舟?”

“是……”

“那么你们此行是要前往江家。”

“不、不是……”崔芝芸还是怕,几乎是嗫嚅着道,“先行……前往高家。”

卫玦没有再问,玄鹰司耳目灵通,这其中的缘由他知道。

高家是刑部髙郁苍的府邸,他的娘子罗氏与崔芝芸的母亲是亲姐妹,后来各自嫁了人,两家同住陵川那几年,府邸门对门,院接院,简直亲如一家。

反观江家,江逐年老来脾气愈发古怪,连年来净生恶事,他的儿子江辞舟更是臭名昭著一介纨绔,若不是有太后庇护,门楣只怕早就衰败了。

崔芝芸上京应当是为她父亲的案子,去高家才是正途。

卫玦勒转马头:“走吧。”

雨水稍止,青唯扶着崔芝芸从泥地里站起,看她溅了一身泥浆,脱了斗篷给她。

还没戴帷帽,一名的玄鹰卫就拿着铜铐过来了——玄鹰司夤夜出行捉拿要犯,这两名女子行踪可疑,被当作嫌犯处置。

此地距京城十多里路,到了城门口,已是天色微明。大周以文立国,民风开化,城里虽设宵禁,但是并不严谨,若有城民漏夜出行,达旦畅饮,巡卫的至多申斥几句,尤其流水巷一带,有些楼馆通宵挂牌,上灯点火,巡检司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而今日不知怎么,晨光尚是熹微,要进城的百姓就在城门外排起长龙,城门处设了禁障,武德司增派人手,正在一个一个排查。

司门郎中遥遥见了卫玦,提着袍,上来拱手道:“卫大人夤夜办案,辛苦了。”

卫玦问:“查到可疑之人了吗?”

“抓获了几个,尚未细审。”

卫玦吩咐一旁的伍长:“你去看看。”

一夜雨水过去,晨光虽稀薄,却有初晴的敞亮,城门口排队的百姓等得聊赖,见到一列气势煊赫的官兵,纷纷朝这边望过来。

最引人注明的还是其中两名女子,她们的手被铜锁铐着,一人娇美,另一人左眼上覆有红斑,十分古怪。

这些百姓的目光在青唯的脸上停留片刻,窃窃私语起来。

“大人。”青唯垂目立在卫玦马后,待他与司门郎中说完话,唤道,“大人能否准允草民把帷帽戴上?”

卫玦听了这话,勒转马头,看了青唯一眼。

她的斗篷早脱给她的小姊妹了,浑身上下只裹着素衣,显得十分单薄。问出这话,她自己也困窘,紧抿着唇,低垂着头,尤其是那双被铐在身前的手,似乎觉察到他的目光,手指还微微蜷曲了一下。

但那红斑还是扎眼,真是丑,想不注意都难。

卫玦收回目光,并不理会她。

过了一会儿,适才去城门口问话的伍长回来了,称是已将嫌犯悉数送去了玄鹰司,又说:“高府的当家主母也来了,所说的与崔氏二人交代的无二,她称崔氏上京前,给高府去过信,卑职查看过信函,并无疑处,崔氏二人应当与劫狱案无关。”

卫玦颔首:“放人吧。”

铜铐一解开,青唯很快戴上帷帽。卫玦念及崔氏与高家的关系,一起跟了过去。

城门内临时搭建了茶水棚,罗氏等在里头频频张望,待看清崔芝芸憔悴的样子,眼眶瞬间盈满了泪:“怎么、怎么就弄成了这副模样?”

她与崔芝芸的母亲姐妹情深,当年在陵川,是把崔芝芸当亲女儿疼爱的。

玄鹰司夤夜出城,为的竟不是袁文光的命案。

崔芝芸想明白这一点,一见到罗氏,这一路行来的坎坷与艰辛、父亲的案子、家人的落难,包括袁文光的死,通通抛诸脑后,她的泪亦滚落而出:“姨母,芝芸总算见到您了。”

“有姨母在,一切都会没事的。”罗氏轻拍了拍崔芝芸的后背,她知道她上京的目的,但眼下卫玦就在一旁,不好多说,于是温言劝道:“你我姨女阔别多年,如今重逢,这是好事,该高兴才是。”

又笑说:“你表哥听闻你来京里,日日都与我到城门口等你,也是不巧,今日衙门有案子,他走不开。

崔芝芸听了这话,目中浮上一丝悱然。

她垂下眸,轻声道:“等回到家中,终归……终归是要见的。”

罗氏的目光移向一旁的青唯:“你就是青唯?”

青唯欠了欠身,跟着崔芝芸喊:“姨母。”

罗氏上下打量她一番,单看身量,倒也亭亭,“早年崔家大哥赶工事,带着你天南海北地走,同是陵川人,我竟没有见过你。怎么还遮着脸?让姨母看看。

罗氏说着,就要去揭青唯帽檐下的遮面。

青唯陡然退了一步。

......

[附带番外]《青云台》作者:沉筱之 全文免费观看_夸克网盘
点击观看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