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三国穿越后我开启了病弱主公路线》又名:《在三国当病弱主公的那些年》作者:醉酒花间全文夸克网盘观看

时间:2025-02-15分类:小说浏览:14评论:0

《三国穿越后我开启了病弱主公路线》又名:《在三国当病弱主公的那些年》(番外完)作者:醉酒花间

?

[三国]穿越后我开启了病弱主公路线

作者:醉酒花间

文案:

原焕穿了,穿到初平元年,董卓讨伐战刚开始的时候。

他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发现他这具身体叫袁基,那个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嫡长子、九卿之一太仆袁基。

就是穿过来的时间不太好,两个弟弟率领关东诸侯发动董卓讨伐战,他们这些留在洛阳的族人全被董太师给撕票了。

嗯,他是被撕的之一。

原焕:微笑.jpg

——周失其鼎,天下共问之;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日常苟一苟,等老子打爆你们狗头!

-划重点-:

1.主角万人迷病弱主公,独自美丽莫得cp,温温柔柔人形挂,人美心黑坑死人不偿命,争霸天下路线。

2.架空背景,剧情纯属想象,乱七八糟什么都有,人物年龄略有调整,看文图个开心,考据党饶了我吧,跪谢orz

内容标签: 历史衍生 古典名著 爽文 基建 男主 无CP

搜索关键字:主角:原焕(袁基) ┃ 配角:

一句话简介: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立意:身处逆境,也要自强不息,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简评:

原焕穿到初平元年,成为汝南袁氏嫡长子袁基。这是东汉末年,后世将这个时代渲染的再怎么绚烂,也掩不住群雄并起之下的哀鸿遍野。为了在乱世中活下去,他只好开启挖墙脚大业,占地盘、广积粮、斗天灾、降人祸,不求青史留名,但愿拨云见日,还盛世长安。本文风格欢快,基建称霸两不误,以新颖的角度演绎另类的三国故事。主角以后世的知识来造福百姓,让天灾不断、兵祸连绵的汉末三国呈现出别样的光彩。

第1章 风起微澜

*

天寒地冻,长安城一片银装素裹。

正午时分,惨白的日头斜挂在半空中,冷风呼啸而至,只有守在火炉旁才能获得些许暖意。

朝臣们身着官服离开皇宫,走出金甲兵的视线范围才敢低声交谈,袁氏灭门之祸惨绝人寰,自董卓入京,他们身边的同僚接连遭难,但是像袁氏这般祸及满门的还是头一遭。

黄巾之乱尚未完全平息,汉室威信受挫,万不得已只能让地方各组军队平乱,与此同时,宦官十常侍和外戚何进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终于在中平六年,灵帝驾崩之后,双方彻底撕破脸皮,大将军何进被宦官所杀。

随后,虎贲中郎将袁术进攻皇宫,中军校尉袁绍率军入宫大肆屠戮宦官,十常侍之首张让挟持少帝和陈留王逃往洛阳以北的小平津,京师大乱。

何进被杀之前,不顾劝阻下令征召前将军、斄乡侯董卓进京讨伐宦官,恰逢此时,董卓率领军队抵达洛阳西郊,于北邙阪下与少帝和陈留王一行相遇,勤王救驾乃大功一件,功劳从天而降,不要的那是傻子。

董卓趁此机会带着军队浩浩荡荡地洛阳城,他久居西凉,想在极短之日于朝中树立权威,最快莫过于废旧帝、立新君之举。

然而,无伊尹、霍光之志,擅行废立为谋逆也。

朝中反对之声不断,董卓却不为所动,先是用计令吕布杀死丁原夺其兵马,又逼走坚决反对废立之事的袁绍,待一切准备就绪,于九月一日在崇德前殿废少帝为弘农王,推陈留王为新君。

紧接着,董卓自署相国,鸩杀何太后,成为汉室实际控制人,天子年幼不知事,朝中发出的诏令均出自他手。

天下将乱,董贼无道,初平元年正月刚过,关东州郡纷纷起兵讨伐董卓,军阵旌旗猎猎气势磅礴,兵锋之盛鲜有能及。

董卓闻之骇然,逢其女婿牛辅率兵三万讨伐河东白波军大败而归,若关东联军与白波军取得联络,他在洛阳便是腹背受敌。

关东军来势汹汹,董卓生怕局势失控,派人鸩杀弘农王刘辩,强行迁都至长安,先以车架送走刚被他扶持上位的小皇帝,又以骑兵、步兵强逼洛阳数百万人西行,途中因兵马践踏、饥饿疾病、劫掠被杀的而亡的百姓不计其数。

自洛阳至长安,积尸盈路,白骨遍野,洛阳城周边两百余里不复人烟。【1】

小皇帝抵达长安后以王允辅政,董卓留在洛阳搜刮钱财,又因袁绍袁术起兵而凶性大发,袁氏一族在长安者二十余人尽遭屠戮,连襁褓中的婴孩都未曾幸免,可见其丧心病狂至何种地步。

惨遭灭门的袁氏族人草草埋于青城门外,董卓担心有人盗走尸体安葬,旋即将尸体运至郿坞藏匿,可怜汝南袁氏满门英杰,竟落得如此下场。

消息传出之后,朝野上下无不哗然,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谁都没想到董卓竟能放肆至此,不顾袁氏在天下士人中的地位直接夷其全族。

朝廷以察举制选官,袁氏一族根基深厚,世家大族关系盘根错节,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太傅袁隗对董卓有提携之恩,董卓自己尚且是袁氏门生,他连袁氏都敢屠戮,其余人在他眼中岂不更是想杀就杀。

想到这里,所有人都感到毛骨悚然。

袁氏在朝中地位极高,袁隗官居太傅,袁基年纪轻轻便做到九卿之一的太仆之位,若无意外,他便是袁氏下一位三公。

董卓的屠刀能落到袁氏头上,难保下一刀不会落到他们身上。

董卓出身西凉,先前强行废立蛮横迁都,名声已经跌至谷底,迁都之后作风更加残暴,诛灭袁氏全族的行径可谓直接将自己置于天下士人的对立面。

豺狼野心,潜包祸谋。

在天下士人、尤其是袁氏门生眼中,这等暴虐无道之人,将其挫骨扬灰都不足以泄愤。

“此事一出,袁氏和董卓便是不死不休,国家多难,社稷多灾。”

“只盼联军得胜,洛阳已遭大劫,今后不知又要遭多少刀兵。”

*

数九寒天,清晨更是冷煞人,长安城内家家闭户,除了巡逻的士兵,街上没有半个人影。

一队押送辎重的士兵从长安城向西行至郿坞,为首之人打马行至城门拿出令牌,待城内卫兵确定来者身份放下吊桥,然后带人将运来的辎重送往库房。

袁绍、曹操等十八路诸侯声讨董卓,董卓一把火烧尽洛阳城,迁都长安,于长安以西二百五十里处筑坞,号曰“万岁坞”,又称“郿坞”。

迁都至今不过半年,郿坞已经筑成,董卓征调民夫二十五万人服役,将郿坞修筑的和皇城一般无二,城墙薄厚一如长安,内盖宫室,坞中广聚珍宝,积谷为三十年储。

郿坞筑成之日,董卓亲自带领董氏族人来此,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2】

郿坞修得富丽堂皇,董氏族人俱生活在此,婢女侍人来来往往,比长安宫城还要热闹。

明明还是午后,天色却骤然阴沉。

高顺盯着手下将金银粮食送到库房登记造册,抬头看了眼天色,下令部下在郿坞修整一晚,明日一早再启程回长安。

坞内宫殿房舍精美绝伦,侍女低眉敛目穿过回廊,将身材高大的将领带至库房不远处的偏僻院落,纤纤素手在门上轻轻敲了两下,等门从里面打开,这才福了福身悄然退下。

贵人们住在郿坞深处的宫殿中,此处寂静,除了运送珠宝金银的士兵无人造访。

院落空荡荡的倍感冷清,隐约传来婴儿呜咽声更显得死寂可怕,尚未进屋就闻到一股刺鼻的药味,高顺眉头皱得死紧,刚踏进里间便被斜倚在床榻上的身影吸引住。

靠在床榻上的青年伤重未愈又添新病,面色苍白,唇上不带半分血色,漆黑的长发散在身后,垂下的几缕遮住半边脸,衬得身形更加柔弱,若非胸膛还在微微起伏,和死人已无甚区别。

然而如此病容也难掩他的风姿,单单半躺在那里一言不发便透着一股子清贵高雅之意,形容憔悴无损容颜,反而更让人挪不开眼睛。

高顺握了握拳头,室内寒意彻骨,连他这等武将都感到冷,这人岂不是更加难熬,“房间里为何没有炭盆?”

侍女有些为难,伏身低声解释,“将军,郿坞内取用炭火需有记录,挪用饭菜汤药已是万难,炭火实在是……”

“本将军今日留住郿坞,所取炭火记在本将军名下。”高顺压低声音吩咐,待侍女将炭盆端来点燃退到室外,这才缓步朝里面走去。

炭盆里火焰摇曳,暖意渐渐弥漫开来,原焕清醒不久,脑海中两段不同的记忆纠缠在一起,仿佛做了场光怪陆离的梦,一时分不清到底是梦境还是真实。

另一段记忆的主角名袁基,是个自幼规规矩矩的世家子弟,其父袁逢出身汝南袁氏,历任太仆卿、司空、执金吾,卒于任上,赐赉甚厚,追封为安国宣文侯。

原主为袁逢嫡长子,年纪轻轻官拜太仆,位列九卿之一,承袭父亲爵位受封安国亭侯,本身才华容貌皆为上乘,若无意外,之后便是平步青云、前程似锦。

可意外的是,他死了,醒来之后,内里已经换了个芯子。

苦涩的药味和淡淡烟气混合在一起,令昏昏沉沉的大脑更加混沌,原焕对历史算不上熟知,但是这段历史过于出名,即便是他也能猜到如今身在何方。

正是那“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东汉末年。【3】

原主本身在史上无甚存在感,但他有两个有名的弟弟,占据冀、青、并、幽四州与曹操分庭抗礼的袁绍,以及称帝于寿春、建号仲氏的袁术。

世人皆道袁绍袁术撑起袁氏门楣,殊不知若非袁氏嫡系尽数死于董卓之手,汝南袁氏这一代的掌舵人本该是原主这个盛名加身的嫡长兄。

可惜了。

原焕垂下眼眸,心中已有思量,难得上天给他重活一次的机会,原主死死得冤枉,他要连着原主的那一份好好活下去,还要把原主给他留下的小娃娃教养长大。

天知道他刚恢复意识发现身旁多了个襁褓的时候有多傻眼,如果不是心理承受能力足够强,他差点就两眼一闭死回去了。

不怪他胡思乱想,在脑海中另一段记忆出现之前,他真的以为他重生到了一个难产而死的女子身上,在确定自己依旧是男儿身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院中阴冷,床上的被褥也透着凉气,原焕用被子将睡得不太安稳的小家伙挡住,打起精神来应对这不知是敌是友的武将。

高顺无声叹气,上前一步低声喊道,“太仆大人。”

原焕淡淡抬眸,“董贼倒行逆施、罔顾君恩,尔等是要赶尽杀绝?”

声音算不得清亮,在这等气氛下更让人揪心。

高顺愣了一下,调整表情尽量让自己显得和善,“太仆大人安好,某不胜欢喜,今日至此并非为赶尽杀绝,太仆大人在此调养,等过了风头,某便想办法送大人和小公子回汝南。”

他如今虽在董卓手下为将,却和董卓并非一心,董贼倒行逆施,无端屠戮袁氏,若非行动太快,以袁氏门生在朝中的势力,结果不会惨烈成这样。

他非董卓亲信,得知消息时已经来不及,若非张辽自河北招兵买马回来路过青城门时察觉到异样,他们连大人和小公子都救不下来。

张辽是雁门人,随丁原赶赴京城,后奉大将军何进之名前往河北募兵,在他募兵期间,京城形势一变再变,丁原、何进接连身死,他稀里糊涂的就和何进的其他属下一样归了董卓。

那小子和汝南袁氏没有关系,如此才能让董卓将运送袁氏子弟尸身的任务交给他,也幸好他和张辽先前在大将军部下时有几分交情,张辽又年轻气盛看不惯董卓行事作风,这才能偷偷将大人和小公子藏在郿坞。

他昨日得知大人自昏迷中醒来,今日立刻借机赶来郿坞,就是怕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再出乱子。

大人身体虚弱,身边还有尚在襁褓中的小公子,郿坞对他们来说太危险,不能在这里将就,必须想办法离开这里。

青年脸色依旧苍白,面上惊讶之色转瞬即逝,高顺意识到这人不认识自己,连忙解释道,“某姓高名顺,乃陈留高氏之人。”

原焕:……

陈留高氏与汝南袁氏数次联姻,原主庶弟袁绍之妻便是高氏女,董卓因袁绍袁术起兵而屠戮袁氏族人,陈留高氏之人却来救他。

闹呢?

不过,高顺?

是那个素有清白威严之名、吕布虽知其忠而不用的高顺?

原焕咳了几声,看向神色严肃的武将,眸光流转心下略定,知道这人是谁,总好过两眼一抹黑,“高将军有心,若我一病不起,还请将军将这孩子送至……送至颍川。”

袁氏在长安者几十人,存活下来的只有这个尚在襁褓中的孩子,以及借尸还魂的他,原主正妻为荀氏八龙荀爽之女,如果他真的不幸身亡,比起将孩子送至汝南,还是送到外祖父家中更安全。

他信不过那两个弟弟。

当然,如果死不了,孩子还是跟在他身边为好,咳咳,只看这素有清名的武将好不好忽悠。

“大人切莫多心,此处条件简陋,等离开郿坞好生将养,身体定会康健如初。”高顺不善言辞,面对这等公子王孙般的人更不知道该如何安慰。

炭盆里烟火缭绕,房间一时陷入寂静,只有压抑不住的低哑咳声,高顺倒了杯热茶端到床榻旁边,然后站在旁边继续保持沉默。

屋里昏暗,斜倚在床榻上的青年带着病容看不清神色,贵气逼人几乎没有属于人间的烟火气。

同是世家子,汝南袁氏的门楣比陈留高氏高太多,倾尽满门来培养的清贵嫡长和他这种旁系偏枝又不相同,如果不是董卓,这人怕是一辈子都不会出现在这种地方。

原焕拿不准现在究竟是什么情况,两个人都不说话实在尴尬,想着他醒来后还没见过这具身体长什么样,于是坐正身子轻声问道,“可有铜镜?”

“……有。”高顺犹豫的往床上看了一眼,纠结片刻,还是从外面拿了面铜镜递过去。

郿坞修的富丽堂皇,董卓打的是在这里享福打天下的主意,虽然他人没在这儿住几天,但是整座郿坞已经到处都是他抢来的美貌女子。

郿坞中这样的院落有很多,都是为那些女子准备,胭脂水粉一应俱全,铜镜也是随处可见。

原焕知道原主长得好,只是和尚未理清的记忆相比,亲眼看到带来的冲击更大。

镜中人墨发披在身后,月眉星眼眸若点漆,没有伤病带来的形销骨立,苍白俊秀似画中仙,清雅矜贵遥不可及。

原焕被镜中透出来的影像震得说不出话,满脑子只剩下:美人你谁?

高顺看他看着镜子不做声,以为他接受不了镜中形容憔悴的自己,硬着头皮用自己匮乏的言辞去安慰,“大人尚在病中,气色不佳实属正常,大人且宽心养病,待身体康健便好。”

世人重颜色,大人久病初醒,现在容貌略有不妥不要紧,身体养好后就没事了。

原焕:???

你们管这叫不好看?

这叫不好看,好看起来岂不是要上天?

作者有话要说:

原焕(震惊):你们古代人对脸要求这么高吗?

【高亮】出场人员年龄有变动,中线靠拢,毕竟大家应该都喜欢青年时期的美人儿。

【高亮】演义正史混着来,剧情随时放飞,称呼什么的为了阅读体验有改动,出现什么都不奇怪。

【高亮中的高亮】作者水平有限,这就是本小说,不是学术论文,看完开心就完事儿了,求考据党放过orz

第2章 风起微澜

*

原焕听到高顺真情实感的安慰,半晌没回过神,是他的问题还是这人的问题,这年头对长相的要求已经那么高了吗?

高顺自知嘴笨,看铜镜后面的人面上震惊之色不减,暗骂自己不会说话以致雪上加霜,借口安排军务退到外间,然后抬手给了自己一巴掌。

不会说话就别说话,这张臭嘴啊!

外间没有炭盆,冷风迎面吹来让人不自觉打了个哆嗦,高顺四下打量着院子,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董卓忙于战事鲜少来郿坞,此处僻静,董氏家眷也不会来这里,凉州兵大部分跟在董卓身边,只有少部分驻扎在郿坞,以他的身份,悄无声息布置几间舒适的屋子并不算难。

大人养伤养病时不可过于忧心,小公子尚在襁褓之中同样离不开人,院子可以看上去偏僻冷清,内里必须捯饬捯饬让大人和小公子住得舒适。

原焕任高顺离开,恍恍惚惚放下镜子,愣了一会儿没忍住又拿起来,再看一眼,就亿眼。

老天,这是他配拥有的美貌吗?

忽然,被子里传来婴儿微弱的哭声,原焕脸色一变如临大敌,慌忙扔下镜子,生疏地抱起襁褓轻轻拍打,待小家伙委委屈屈的停下哭声,才小心翼翼将襁褓放回远处。

他们父子俩都是尸体堆里爬出来的,这里缺吃少喝,小孩子才几个月大,全靠侍女熬的米汤续命,也是他们命大,郿坞里住着的董氏族人不会往僻静之处来,不然哪里有机会等到他醒过来。

高顺敢冒着生命危险把他和孩子藏在郿坞,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对他们不利,他不觉得世家大族之间的姻亲关系有多可靠,只是高顺这个名字暂且可以让他放下戒心。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他那两个不省心的弟弟如今闹得正凶,董卓分身乏术,在关东联军未散之前没有精力来郿坞享受,至少在董卓过来之前,他和小家伙都是安全的。

原焕有一下没一下地拍着襁褓,分心思忖如今的形势。

郿坞不是久留之地,目前在天下人眼里,他和袁氏那些族人一样都是已死之人,如此既好也不好,好的是没有人将注意力放在死人身上,坏的是离开郿坞后不能回汝南。

董卓废少帝立新君时曾将事情与太傅袁隗商议,袁隗同意后才真正推小皇帝坐上皇位,袁绍自幼和叔父袁隗关系亲密,他离开京城逃至渤海,袁隗不可能不知道。

之后给袁绍渤海太守的官职,估计也是董卓和袁隗妥协的结果。

汝南袁氏树大根深,在朝堂之上势力颇大,即便是董卓也不好直接撕破脸面,袁绍、袁术在外面肆无忌惮的打着袁氏的旗号招兵买马,未尝没有笃定董卓不敢对留在京城的袁氏族人做什么的打算。

没想到董卓不按常理出牌,不光敢对旧主下手,还直接屠了他们全家。

事情实在出人意料,放在董卓身上却是另一种感觉,世人听到董卓如此行径,震惊之后反而觉得这的确是他能干出来的事情。

如果不是顾及那点不知道有没有的兄弟情,他甚至怀疑董卓灭袁氏满门背后有袁绍、袁术这两个弟弟的推动。

左右他们俩已经逃了出去,京城除了太傅叔父就是原主这个嫡长兄,只要原主在,他们俩就一直是弟弟,只有原主死了,他们才能正大光明的争。

他没有见过袁绍、袁术,原主记忆中和这两个弟弟也不甚亲近,见到真人之前他不会把人想的太坏,当然,也不可能把他们想的太好。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话放在什么时候都很合适。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就算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他也不能拿小家伙的性命做尝试。

关东反董之势如野火燎原,酸枣联军为兖州、豫州两路人马,河内联军为冀州人马,鲁阳联军为荆州人马,三方汇集在一处,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

东郡太守桥瑁为对抗董卓,伪造三公文书散发到各州郡,试图恢复弘农王的帝位,没成想董卓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将弘农王毒杀,彻底断了联军的念想。

是个狠人。

如今离董卓丧命至少还有两年,他不能一直带着孩子躲躲藏藏,原主和那些族人死得不明不白,袁绍、袁术不思为族人报仇,他却不能袖手旁观。

既然借由原主的躯体重获新生,为原主报仇就是他的责任,他自己吃点苦头不打紧,不能让孩子跟着他受苦。

原主承袭父亲爵位受封安国亭侯,有董卓在京师,官职一时半会儿拿不回来,爵位却能筹划筹划给小家伙留下,亭侯乃是列侯,位同五品官阶,原主还有食邑在安国,足以让他们站稳脚跟。

只要能离开郿坞,身份暴露与否并不重要。

烟气袅袅升起,侍女离开之前特意在窗前留了条缝散烟气,原焕拢紧外衣,看小家伙躺在襁褓里睁着眼睛吐泡泡,感觉他可能要饿了,于是撑着身子下床让侍女熬米汤来喂孩子。

不是不乐意照顾小家伙,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侥幸留得性命,到底还是伤了底子,董卓的亲信闯进太傅府和太仆府抓人的时候下的是死手,他身上那个血刺呼啦的大窟窿不是假的,伤得那么严重,就是养好了也会有碍寿数。

能活下来已经不容易,活不活得长到时候再说。

原焕头晕目眩地扶着床喘息,额上已经冒出冷汗,躺着的时候显不出来,站起来才发现走路是真的不容易,腹部的伤口还没长好,稍微一动弹就是撕心裂肺的疼。

院子里的脚步声逐渐多了起来,高顺听到屋里的动静赶紧进来,一边安排人将床榻上的小家伙抱起来,把被褥什么的全部换新,一边小心扶着苍白无力的孱弱青年在炭盆旁的软椅上坐下。

跟着他过来的不只一队带着各种物件的侍女,还有背着药箱的疾医,原焕半靠在椅子上缓过那股子疼劲儿,还没来得及询问这是怎么回事,疾医便丝毫不敢马虎的开始诊脉。

训练有素的侍女们轻手轻脚布置房间,眨眼的功夫冷清的房间就变了模样,待她们秩序井然的退出内室,房间只剩原焕高顺疾医,以及拿着小勺喂小娃娃喝米汤的十几岁小姑娘。

原焕对她有些印象,他和小家伙在郿坞属于黑户,经常出入这里的人不多,每日给他换药喂药的便是这一位。

疾医诊完脉后亲自下去煎药,侍女将小家伙喂饱哄睡放回柔软的床榻也悄然退下,高顺将门关上,转过身来低声道,“大人伤重未愈,需卧床静养,不可见风。”

原焕掩唇轻咳,抿了几口热水压下喉中痒意,然后顺着这人的搀扶回到床上。

粗糙的被褥换成柔软舒适的金贵料子,烟气熏人的炭盆换成三个精致的暖炉,床边的桌子上摆着烟雾袅袅的鎏金铜炉,淡淡的香气从其中传来,凝神静气很是好闻。

就是感觉有点怪怪的。

原焕靠在床头上,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想了又想实在想不出来哪里有古怪,只好暂且将问题压在心里,“屋里暂时没有外人,将军有话不妨直说。”

留在屋里不出去,总不能是想在这里当门神,

高顺迟疑片刻,还是将心中困惑问了出来,“恕某无礼,大人方才提到若您遭遇不测便送小公子去颍川,等大人无恙,离开郿坞后将去往何方?”

他原本想找机会将人送至汝南,可听大人之前的意思,似乎不愿意回汝南老家。

原焕小腹伤口隐隐作痛,面上却丝毫不显,只是似笑非笑的看向那不知是真傻还是装傻的高大武将,“将军觉得,汝南是安身之地?”

中原乃兵家必争之地,董卓进京、关东联盟讨董,这才拉开乱世的帷幕,不说那两个不省心的弟弟,只看汝南的地理位置就知道,那地方以后绝对太平不到哪里去。

高顺眉头微皱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抿了抿唇,继续问道,“大人欲前往何方?”

“冀州、安国县。”原焕唇角微扬,声音与咳嗽时的沉闷压抑截然不同,语气轻柔如春风般和煦,让听话的人跟着心下安定,脑海中甚至浮现出草长莺飞的美好景象。

原主的食邑在安国县,世道大乱的情况下去哪儿都不安全,袁氏的部曲在汝南护卫族人,袁绍、袁术又都不是愿意屈居人下之人,他想守住原主留下的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远离正面战场。

至少在除去董卓之前,他不能把自己暴露出去。

高顺点点头,不管去什么地方,只要有目的地他就有办法安排,去冀州虽然路途遥远,但是不用想办法和袁氏联络,对他们来说反而更加安全。

原焕扯了扯被子,看高顺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眸光微闪旋即开口,“将军救命之恩,在下无以为报,不知……”

“大人不必言此,天下人皆知袁氏此番乃无妄之灾,某得知消息时为时已晚,望大人切勿再言。”高顺脸色一变,握紧拳头义正言辞的将这人未说完的话堵回去。

......

《三国穿越后我开启了病弱主公路线》又名:《在三国当病弱主公的那些年》作者:醉酒花间 全文免费观看_夸克网盘
点击观看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