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小姐,不可以
作者:银河吹风
简介:
韩昭隐姓埋名,女扮男装,学做花灯八年。
为的是有朝一日重回京城,见到皇上,为蒙冤而死的父母报仇雪恨,讨个公道。
贺兰君,年方十七,不想嫁个如意郎君,只想经商挣钱,把家里的绸缎铺子再添个几间。
上元夜,一盏美人灯,两人结缘。
多见了几次,贺兰君觉得这个小灯匠不错。
贺大小姐才不要父母给她安排的对象,姻缘天注定。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大小姐大胆示爱,等来的却是沉默的拒绝。
韩昭看她泛红的眼眶,心有不忍,牵着她的手,落在自己胸前,带她感受那一处柔软。
拒绝的原因,不言自明。
贺小姐震惊,落荒而逃。
上京前,饯别晏上,贺小姐含笑,谈起爹娘给她张罗的夫婿人选。
韩昭心情烦躁,酒也变得苦涩难以下咽。
第二天醒来,却是躺在贺小姐床上。
贺大小姐以手支头,盯着她:给你两个选择,娶我,还是嫁我。
韩昭:此去京城,生死难料,我怕你变成寡妇。
贺兰君:敢让我当寡妇,下辈子饶不了你。
阅读提示:
1.温柔聪慧大小姐×撩而不自知小灯匠
2.有换女装情节!结局HE,轻松甜文。作话也有小剧场糖。
3.古代架空,文里事业线部分剧情私设是为了情节开展。
4.上卷是安宁县的市井生活,下卷会在京城展开。
预收文:《师姐,你真的忍心杀我吗》,感兴趣可戳专栏收藏下啊
内容标签:情有独钟 励志 甜文 女扮男装 市井生活 逆袭
主角视角:韩昭,贺兰君
一句话简介:给你两个选择,嫁我,还是娶我
立意:女子当自强
第1章 庆元宵贺小姐寻灯
上元佳节,解了宵禁的第一个晚上,安宁县就热闹了起来。
本朝历来重视上元节。太祖皇帝更是将上元节假期延长至前后十日,这十日宵禁解除,老百姓可以自由出行,尽情观灯赏玩。
于是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就趁着这难得的日子到街上尽情游玩。
最热闹的地方还数东街的灯市。
入了夜,街两边的花灯次第亮了起来,各式各样的花灯把整条街照得亮如白昼。
每家店铺前都挂着几盏花灯应景。有最简单的大红灯笼,还有荷花灯,螃蟹灯。
除了灯市尽头最大的那家严记灯铺,沿街还有摆摊叫卖的小贩在卖灯。
灯市不光卖灯。还有各种杂耍、变魔术、卖古玩字画和小吃汤食的,两边的绸缎庄、干果铺也灯火辉煌、迎来送往。
贺兰君小心地在人流中移动,提醒旁边的丫鬟莺儿跟紧自己,别走丢了。
小丫鬟难得见到这样热闹的场景。这边说书先生声情并茂地讲着奇闻异录,那边的杂耍师傅一口喷出冲天的火焰,赢得周围人的惊叹叫好。她只觉得自己一双眼睛都不够看。
听到贺兰君的提醒,小丫鬟紧跟两步。掩盖不住兴奋地道:“小姐,这街上好热闹呀。好多卖灯的呀,我们一定能买到一盏顶漂亮的灯。”
贺兰君没说什么,小丫头却停不住嘴了:“你说那李家小姐是什么意思?往年也没见她那么殷勤的邀请小姐赏灯。今年终于从严记灯笼铺订到了一盏花灯,就巴巴地请小姐十五观灯。我看就是想炫耀她花重金买的灯。”
小丫鬟心直口快,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严记灯笼铺是本县数一数二的大灯铺。那儿的灯笼师傅做出来的灯笼精美,因此价格也比较昂贵。
但遇上上元节这样的日子也是供不应求。往往要提前几个月预定才能求到一盏。
这李家小姐今年好不容易买到了一盏。可不得在小姐妹们面前炫耀一下。
莺儿撇撇嘴:“咱们县那么多家卖灯笼的,我看那个严记也就是仗着名头响,做的灯笼也就那样嘛。我可打听好了,这条街上有个摊子卖的花灯比严记还漂亮。小姐我们去买一盏,把李小姐的比下去!”
莺儿和贺兰君从小一起长大,两人情同姐妹。贺兰君深知莺儿为人直率,没有什么心眼,忠心耿耿,才不愿看她落于人后。
因此对她的这番争强好胜的言论,贺兰均未置可否,只是笑着回:“李小姐好不容易得到一盏漂亮的花灯,我们何必要去扫她的兴呢?怎么就只许你快乐,不许其他人快乐了?”
贺家是开绸缎庄的,生意人以和为贵,讲究的是一个笑脸迎八方顾客。
虽然她爹无意让她接手家里的生意,但是在耳濡目染下,贺兰君知道在一些地方掐尖要强,并无益处。
“小姐,我不是这个意思!”小丫鬟着急起来。
“好了,我知道了,”贺兰君安抚她,“难得今日这条街这么热闹,我们好好逛一逛吧。你说的那个灯笼摊在哪呀?”
莺儿又不确定了:“应该就在前面。”
她也是听厨房帮工的大娘说,东街有个小摊,卖的灯又漂亮,价格还公道。
主仆俩边走边逛,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到了街中。
远远的看见一个摊,前面围了一圈人,看不清里面是什么光景。
莺儿好奇地指着那个方向:“小姐,那儿人好多啊。是做什么的?”
她向来是个爱凑热闹的。
贺兰君定睛一看,围着的人群上空,延伸的架子上面挑着几个灯笼。
莺儿也后知后觉的看到了那几个灯笼,眼睛一亮:“小姐,这是不是就是王大娘说的那个灯笼摊,你看有这么多人买呢。”
贺兰君:“我们也去看看吧。”
灯笼摊前围了一圈人。贺兰君和莺儿不方便挤进去,索性先在外围看着。
有买完灯笼的人出来,喜笑颜开的,手上提着一盏荷花灯。莲心的火光照亮重重叠叠的粉色花瓣,花灯栩栩如生。
买完花灯的人陆陆续续地离开,腾出了位置。主仆两人终于能进前观看。
原来这个灯笼摊不光卖灯,还可以猜灯谜。
摊主热情地招呼顾客:“随便看,随便挑。上元提花灯,来年五谷丰登。价格公道,猜灯谜便宜喽。”
声音清脆,带着笑,是一把招徕生意的好嗓子。
贺兰君的目光落在他的脸上。
那是一张很年轻的脸,在花灯的照耀下,带着笑意的圆眼,闪着狡黠的光,两道眉如墨画,显出些少年英气和灵动来。
他身边的一对小夫妻看中了摊子上的兔子灯,在问价。
少年笑着回:“一只三十文,猜中灯谜还可以便宜两成。”
那憨态可掬,做工精致的兔子灯身上还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灯谜。
那女子许是做新妇不久,脸上一片娇羞,用期冀的目光看着身旁的夫君,等他说出谜底。
那男子初时信心满满,在看完谜面之后,眉头紧锁,嘴里念叨起来。
贺兰君也看向那谜面,只见上面写着:上不在上,下不在下,不可在上,只宜在下。打一字。
纸条上的字迹,飘逸洒脱,倒是见些功夫。
略一思索,她就猜出了谜底。
旁边的小夫妻还在苦思冥想。
贺兰君抬起手,轻掩嘴角,小声地跟那女子说:“谜底是“一”。”
少年自然注意到了贺兰君的小动作,眼神转了一圈,什么也没说。
在那对夫妻说出谜底之后,笑呵呵的把兔子灯摘下给了他们,便宜了几文钱。
围着的人陆陆续续的买好了花灯,满意而归。
贺兰君把这个摊子上的花灯都大致看了,的确是这条街上目前看到的最佳的。花灯色彩明丽,造型生动。只是大多是几十文钱的小花灯。
贺兰君没想把李小姐比下去,可是也不能差距过于明显。
等到摊前的人散的差不多了,少年开始招呼起站了多时的主仆两人:“两位姑娘想买什么样的花灯呢?”
贺兰君问道:“你这儿还有其他样式的花灯吗?”
莺儿接话道:“我们要最漂亮的花灯,比严记灯笼铺还要漂亮的那种。”
卖灯少年笑了:“这位姑娘,严记灯笼铺的灯最低也要二两银子一盏,元宵节更是要提前数月预定,我这儿的灯笼才二十文一盏,真是承蒙高看啊。”
他虽然嘴里说着自轻的话,但是神情却是一片坦然,让人觉得兴许这个少年真能拿出比严记灯笼铺还精美的花灯。
莺儿道:“小灯匠,你要是真有那好看的花灯,就拿出来给我们瞧一瞧,我们小姐可是贺家绸缎庄的小姐,岂会少了你银子。”
贺兰君也点点头:“几两银子我还是付得起的。”
少年听到“绸缎庄”的时候,眼睛微睁,若有所思,又抬眼打量了面前两人一番。
贺小姐举止娴雅,眸若静水,眉似新月,身上袄裙簇新。
连身边的那个扎着双髻的小丫鬟浑身穿着打扮也比街上其他人的质感看起来更好。
少年道:“实在是没想到,今日会卖的这么快。家里倒是还有其他样式的花灯。只是不知道小姐想要什么样式的。”
贺兰君也没有想好,只跟他说:“小姐妹得了一盏严记灯笼铺的花灯,相约正月十五逛元宵。我想要一盏能拿得出手的花灯。”
总不能让她提着小小的莲花灯去吧。
少年静静地听着。跟严记灯笼铺比还要能拿得出手,自然不是现在摊上这些小花灯能驾驭得了。
“真能做的和严记的一样好看?”莺儿又有点不相信眼前的这个,看着只有十几岁的少年了。
少年笑了:“在下祖传的花灯手艺。就算是为了小姐的这份高看,也一定会做出让小姐满意的花灯。况且,花灯再美也不如人美。美人执灯,风景更胜别处。”
这有些轻浮的话语,让贺兰君眉头皱了起来。
小丫鬟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指着少年骂道:“你这登徒子,竟然敢对我们小姐无礼。小姐,我们别在这买了。”
少年忙阻止,作揖讨饶道:“是在下唐突了,望两位姑娘莫要生气。明日上午花灯做好,我会亲自送到贵府。”
小丫鬟还想说些什么,被贺兰君拦住。
她的表情冷下来,对这个卖灯少年的第一面好感,已经变得有些不悦。但是这满街的花灯,她又的确只看上了这家。不想再惹出事端,于是吩咐莺儿取出银子交定金。
小灯匠却不收:“这盏花灯就当我送小姐的,权做赔礼道歉。”
“小姐……”莺儿拿着银子,看着贺兰君,不知怎么办。
贺兰君看着少年诚恳的眼神,垂下眼眸:“那就多谢摊主好意。”
留了地址后,主仆俩离开,接着逛剩下的半条街。
待两人离开后,少年哭笑不得的拍了拍自己的额头。
活了十六年,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夸女子貌美竟然被当成调戏,看来以后还是要多加留意。
小小的灯笼摊前不停的有人来问价买灯。
不久有一个挑着担子的老者奔着这边走来,两边筐里挂着的也是灯笼。
走到灯笼铺前他停了下来,矮身,将扁担卸了下来,问道:“韩昭,今日花灯卖的怎么样?”
被点名的少年快步走过来,帮着一块儿将框里的灯笼填补挂上去:“爷爷,今年的花灯卖的格外的好,我看我们还是得再做一些才够卖。”
韩建德欣慰的看着少年忙碌的身影。
韩昭自八岁起,跟他学做花灯手艺,今年的花灯几乎全出自他手,卖的这么好,青出于蓝,老爷子也很是高兴。
韩家的花灯手艺是祖传的,到了他这一代的时候,恰逢圣上微服私访到这座江南小镇,盛赞他做的灯笼精巧。那是韩家花灯最巅峰的时候。
只是后来子嗣单薄,儿孙相继早逝。要不是有韩昭出现,韩家花灯可能就后续无人。
旁边相熟的摊主大叔跟韩建德打了招呼,笑道:“韩昭这是长成俊小伙了呀,我看老爷子今年能找孙媳妇了。”
刚刚旁边没有生意,他可是全程听到了韩昭和那位小姐的对话。
也不怪韩昭,那样标志的美人谁看了不想多看两眼。
韩建德:“孩子还小呢,不着急。”
大叔:“十六了,不小了,该想媳妇了。您老不着急,孩子不着急吗?”
老爷子看了眼韩昭,心下纳闷。说句为老不尊的话,就算他韩建德娶老婆,韩昭也不可能想媳妇。
当下就说两句话敷衍了过去。
夜深了,祖孙俩收拾东西,回到了住所。
把东西放在了堂屋,韩昭抬脚往偏房走。那是平时做灯笼的地方。
“韩昭,你前几日做的灯笼还剩很多,不用着急的。”
“爷爷,您先休息吧。今日有位客人订了盏灯,我给她赶出来。”
韩昭说着已进了偏房。
贺小姐还等着这盏灯呢,可不能让她失望。
偏房的灯亮了大半个晚上,韩昭满意地看看自己刚做出来的这盏花灯,找了一个盒子封起来。
贺府里,莺儿拎着个四四方方的盒子,脚步轻快的往贺兰君的房间走去。
刚刚门仆来报,说有个叫韩昭的送了盏花灯,说是小姐昨天在灯市定的。
莺儿估摸着就是昨天那个小灯匠。
“小姐,昨日定的花灯送来了。”莺儿说着把盒子放在了房间的桌子上。
花灯放置在一个正正方方的木盒子里,放在桌子上,完全看不见里面是什么样子。
贺兰君愈发好奇,吩咐莺儿道:“打开。”
第2章 献殷勤韩昭送花灯
莺儿打开盖子,把灯取出来。
那是一盏四方形的灯,做工精致,灯身的上下雕着繁复的花纹。
灯身的四面素白纸上都画着画。
其中三面是梅、兰、竹这样的花草植物。剩下的一面则是一副美人观灯图。
画面中的女子面容清丽,正抬头欣赏眼前的花灯。虽然身着冬装,寥寥几笔,却可以看到,仍是风姿绰约。
贺兰君在心中暗暗赞叹。且不说这灯架上雕刻的精细的花纹,单说这灯画,线条灵动,其技法估计连严记灯笼铺最好的灯画师傅也远赶不上。
没想到这个小灯匠竟有这么高超的画技!
莺儿笑道:“小姐,这个画像上的女子好像你啊。”
人对自己的样貌远不及身边人熟悉,这么一提醒,贺兰君才注意到画像上女子的衣着竟和昨天自己的那身新衣那么相似。
莺儿赞叹:“这个灯笼可真好看,再画上小姐这么一位国色天香的美人就更好看了!”
即使是小丫鬟这样不懂画的人,也能一眼看出来,这盏花灯上的画技高超。
“等到元宵节那天的晚上呀,小姐,您就提着这盏灯笼一定比李小姐的那盏还要好看。”
贺兰君却轻轻的摇了摇头,说:“这灯笼好看是好看,只是我却不能拿出去。你见过哪家女子出去逛灯会,提着的花灯上,却画着自己的画像。”
莺儿想了一下,也是这么个理儿。
时下的灯笼,多应节日喜庆的氛围,以花草虫鱼这些花团锦簇的灯笼为主,即使偶尔有画人像的,也多是历史神话中有名的女子。
小姐的这个灯笼要是提出去,少不得被那群小姐们讨论。
况且,贺兰君咬了咬嘴唇,这画还是一个男子画的。
想到昨天那少年郎轻浮的语言,贺兰君在心里轻哼了一声,画的是好,只是,不知道用这手段骗了多少女孩子。
莺儿叹了口气:“好可惜啊,这么漂亮的花灯,却不能拿出去。”
贺兰君倒是无所谓:“就放在院里看,不也是看吗?何必非要拿出去白白给旁人看去。”
“小姐说的是。”
贺兰君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对了,我前几日吩咐你找的绣娘,有找到吗?”
莺儿忙道:“小姐,我正要跟你说呢。我拿着你给的图,几乎找遍了全城的绣娘,不光咱家的,其他家的我也找了,都没有找到一个能接这活的。”
“她们说,这图太过精细了,估计兴许皇宫里的绣娘才能绣出来。她们平日绣的都是一些传下来的、固定的花样,顶多绣些小花小草的。”
莺儿疑惑:“小姐,找绣娘绣这些图样,是准备做什么呢?”
贺兰君没有回答,反问道:“你说严记的灯笼为什么那么贵?那些富贵人家为什么还抢着去订呢?”
莺儿思考了一下,不确定地回答道:“因为他家的工艺好,花灯做得漂亮?”
贺兰君点点头:“这是其一,还有一点,此地多富庶人家,富贵人家讲究排场,自然乐意花重金买一盏没什么用处的花灯。那如果我们家的布料绣样比别家的更精致、更好看,是不是也能引得富贵人家争先购买呢?”
莺儿恍然大悟:“还是小姐想的明白!”
又担心起来:“可是别人家都没有做这样的花样,我们上哪儿去找能绣出来的人呢?我们能做出来吗?”
贺兰君气定神闲的喝了口茶,才反问道:“这个小灯匠的灯笼做的比严记。的也不差,你说会有人花二十两银子买它吗?”
莺儿摇了摇头:“照我估摸着啊,二两银子都难说。”
贺兰君点了点头:“这就是名声响的重要性了。严记灯笼铺做了几十年花灯,名声已经打出去了,富贵人家买花灯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家。做生意讲究的就是一个”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传出一个好名声,生意才能做的长久。当别家都没有的时候,才是我们的机会。”
莺儿听完满眼崇拜:“小姐可真厉害,你若是位男子啊,老爷现在一定乐呵呵的让您接受家里的生意了呢。”
这无心的话,让贺兰君脸上的笑意淡了下去。
过完年她就十七了。爹娘已经有意无意的在帮她相看合适的人家。
相比于嫁人,她对自家的生意倒是更感兴趣,可是每次提出要帮忙料理家里的门面的时候,贺老爷总是板着张脸说:“胡闹!你一个未出阁的姑娘,怎么能抛头露面做这种事?那都是死了丈夫的寡妇,不得已才出来维持生计。”
贺兰君不服:“姑娘怎么了?我上学堂的时候,也没见那帮男孩儿比我学得更好呀。哼!也就是女子不能考功名,要不然,这状元不定是雄是雌呢!”
听着女儿这大逆不道的言论,贺老爷头痛,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送她去学堂,学那些“知乎者也”。
可这毕竟是自己唯一的骨肉,贺老爷最终表示屈服:“你要是实在想管,咱招个上门女婿,女婿管生意,你管女婿好了。”
贺兰君听了这话什么也没说,她知道贺老爷这是说不通了,自己的计划只能暗下执行了。
她早就观察到,江南多富庶,富贵人家好攀比。就连妇人也不能避免。
每次聚会,若是有哪位小姐、夫人穿了华丽的衣裳,总会引起其他人的羡慕。大家总想在布料上,或者是绣样上艳压一头。
她有把握,如果绣娘能绣出她给的绣样,制成的衣服,一定能得到那群有钱夫人小姐的欢心,到那时,贺家绸缎庄再开一间门面也不成问题。
想到此处,贺兰君吩咐:“莺儿,绣娘还要继续找,价钱不是问题。”
“是,小姐。”莺儿边答应边提起了桌子上的花灯,准备放在博古架上。
“小姐,你说这绣娘要是也能绣的像这画上的一样,该多好呀。”
闻言,贺兰君的眼神落在灯画上,微微出了出神,什么也没说。
正月的天气还是十分的寒冷,幸好屋里还有一个烧炭的火盆提供些温暖。
韩昭熟练地将灯笼纸绷直糊在已经编好的灯笼骨架上,在浆糊全部干了之后,提笔在上面画上些喜庆的节日图案。
她昨天熬了大半夜把灯笼做好了,赶在晌午前把灯笼送到了贺府。
今天她不用在街上摆摊。
昨天的灯笼卖得太好,节前做好的灯笼估计不够卖,她还要再多做一点。
灯笼骨架是节前就已经做好的,还有剩的。他只需要糊上灯笼纸,在画上画,画的也多是年年有余、双龙戏珠、大胖娃娃这些喜庆的画面。
......
《小姐,不可以》作者:银河吹风 全文免费观看_夸克网盘点击观看
继续浏览有关 gl 的文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