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名称: 克妻狱头的填房妻
本书作者: 大雨倾盆
本书简介: 文案:
这是一个克妻盼子狱头像忠犬靠拢的故事;
这是一个从良女人向贤妻良母努力的故事;
这是一个信鬼神的狡诈狱头遇到从良女人的故事;
这是一个柴米油盐酱醋茶,外加一点儿琴棋书画的故事,
总之,这是一个狱头和从良女人努力生活的种田文。
ps:
(1)本文架空,考据党勿入
(2)男、女主非处,玻璃心勿入
预收文《七十年代抢来的军婚》
田蜜有当村长的爹,当兵的哥,小日子过的那叫一个滋润。突然有一天田蜜爹接到一份电报。
田蜜爹:“卫国差点丢命,万幸的是被他营长救了,现在没事了。”
田蜜娘:“没事就好,要好好感谢人家,这可是咱家的恩人。”
田蜜:“对对对,这是咱家的大恩人。”
相亲时,
田蜜爹:“这小伙子挺不错的,就这样定了吧!”
田蜜娘:“这小伙子对田蜜肯定好。”
田蜜:“我不同意,我喜欢的是王文哥哥。”
成亲时,
田蜜:“别以为你救了我哥,我就和你过日子。”
刘胜利:“我和你过日子。”
田蜜:什么渣作者,我不喜欢当军嫂,赶紧给我换男主。
大雨:货品已卖,概不退货。
铁汉子救了田卫国,娶了田卫国的妹妹
第1章 第 1 章(捉虫) 听说,李狱头家里……
初伏第一天,大大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很炎热。这个季节,村里的女人们洗衣服,都习惯去溪边的大柳树下面。聚集的人多了,免不了说闲话,特别是一群妇女,说说东家长西家短的,也算是一种消遣。
“虎子娘,你听说了?”说话的人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圆脸妇女。
虎子娘正在搓洗着衣服,说话的时候也不耽误手上的活计,问道,“听说什么?”
圆脸妇女脸上露出果不其然的表情,“唉!之前你回娘家了,今天刚回来,肯定不知道。咱们村东头的李狱头家里,来了一个女的。”
虎子娘使劲儿将洗好一件衣服拧了拧,才抬起头来,说道,“王大嫂,看你这话说的,李狱头家里来了一个女的,不是很正常吗,谁家还没亲戚呢?”
王大嫂摇摇头,“我看着不像是亲戚,这个女的,说话娇娇弱弱的,而且说话不是咱这儿的口音,大家都说,这是他家买回来当媳妇的。”说完这句话,还点点头,“嗯,差不多是这样的。”他家就是指的李耀祖家里。
虎子娘将盆里的脏水倒出去,“王大嫂,他家就是买媳妇回来,也很正常呀,虽说李狱头家里有些家底,可是李狱头的前三个媳妇都去世了,还有四个闺女,一个老娘,不说被克死了,就是这么复杂的家庭,继母难为。这谁家也舍不得自己闺女嫁过去,不买媳妇能怎么办?要我说,李狱头家里买个媳妇来很正常。要不,村西头的寡妇还能等到现在。”
周围的人一听虎子娘的话,都觉得虎子娘说的在理。李狱头干的事情不如秀才光鲜,但是也算是吃公粮的人,每月有固定的月钱,听说前段时间还押犯人去南边了,大家猜着李狱头这趟肯定得到不少银钱,家里也有房宅屋舍、田地,按说这娶媳妇也不是很难。可是难就难在,他已经死了三个媳妇了,这妥妥的就是克妻,就是村西头的寡妇对李狱头有意思,也因为这一层的原因,一直没有进展。
李狱头买个媳妇回来,的确不是件新奇的事情。可以说,这完全在众人的意料之中,要不然能怎么办,毕竟这李狱头家只有四个丫头,没有一个带把儿的,传宗接代的儿子都没有。
这时,又来了小媳妇,看上去也就二十来岁的,她端着一盆子脏衣裳,找了个树荫下的空地放下盆子。
她听见王大嫂子的话了,很自然地接话道,“花钱买个媳妇很正常,可是嫂子,你们是没看见,他家这个媳妇,额头有伤。你们也知道,我娘家和他家是邻居,我从我娘家出来的时候,正看见她抱着思月呢?我和她打招呼,她冲我点点头,笑笑,说了一句话。”她娘家和夫家都是这个村子的,和村里的大娘大嫂们都很熟悉,她这样一说,原先都各自闲话的人们,都吸引过来了。
“杏花,快说她说了什么?”王大嫂子抢先问出了大家好奇的事情。因为王大嫂子嫁过来的时候,这个小媳妇还是小姑娘,王大嫂子习惯喊她的名字“杏花”。
杏花笑笑,将溪水舀到洗衣裳的盆子里,"其实,没什么特别的话,就是说‘妹妹,这是洗衣服去啊?’。”
众人笑笑,王大嫂子又问出大家都关心的问题,“长的好看吗?”
杏花将脏衣裳浸在水中,说道,“王大嫂子,她头上有伤戴着一块布,眼睛很漂亮,其余的不清楚。不过,她说话十分好听,就像,”她顿了顿,想了一会儿才说,“就像百灵鸟似的。声音特别好听。”杏花话头一转,“王大嫂子,别光顾着说话,赶紧洗衣裳吧!”
这时,有一个妇女已经洗完衣裳了,准备回家,一抬头正好看见一个人骑着毛驴过来,仔细一看,可不正是李狱头。她好心的提醒大家,"那不是李狱头吗?你们可别说人家了,到时候,被人家听见,多尴尬。”
“还真是。”又一个人说道。于是众人才终止了这个话题,转而又说起自家淘气的熊孩子。
这头,李狱头(李耀祖)骑着小毛驴,哼着小曲,心情十分不错,他想着明天要请张半仙吃顿饭,这张半仙别管算命的本事是真是假,但是他这件事被说准了,他就要好好感谢人家,即使他的初衷是哄骗自己的老娘,要不然自己的老娘这不能这么迅速地接受徐三娘。也在心里盘算着,什么时候请邻居亲朋的吃顿饭,让大家认识认识徐三娘。
这李狱头和徐三娘的相遇,是千里有缘来相会的典范,一个是京城里不起眼的狱头,一个是金陵城里的过气窑姐,相距数千里,怎么看都是毫无关系的两个人,没想到还成了一家子。
第2章 第2章(捉虫) “娘,干嘛去啊?还听……
小毛驴驮着李耀祖慢悠悠地经过大柳树,这大柳树下面都是正在洗衣裳的女人,瓜田李下,他一个男的,也不好多说话,于是李耀祖只是简单地同众人打了个招呼,继续往家赶。
不料王大嫂子却拦住他。王大嫂子岁数不小了,和李耀祖说话的时候,没有什么可顾忌的,她直接问“李狱头,家里什么时候办喜事?我们去帮忙!”她就是这样的性格,爱说、好奇、热情,谁家有红白喜事都愿意去帮忙,说话特别直接。
李耀祖是狱头,平时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也都见过、也打过交道,像王大嫂子这样性情的人,在他看来是很容易打发的。
李耀祖从南方带回徐三娘回来时候,就没同家里的老娘商量,摆宴席的事情,怎么样也得让家里的老娘做一次主。他现在还没合计好什么时候摆宴,于是他说道,“玉米也到了除草的时候了,想来大家伙儿的都挺忙的,等大家忙过这阵子,我请大家过来帮忙、吃喜酒,到时候,一起热闹热闹。”
王大嫂子点点头,“行。那我们就等着了。”
徐三娘正在院子里陪着思月玩耍,经过这两天的相处,思月已经很熟悉了。思月现在已经两周岁多了,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从生下来就没有见过自己的娘亲,平时奶奶告诉她,娘去了很远的地方,自从三娘来到这里,奶奶告诉她,三娘是她的娘她半懂不懂的就信了。
李母是想等珊月再稍微大些,在告诉珊月真相。珊月的亲生母亲是谁,这不是瞒着的事。即使瞒着,思月的亲舅舅杜安平也不同意。
思月和三娘熟悉之后,就粘着三娘不放手了,非缠着三娘给她讲故事。三娘讲故事其实干巴巴的,她记忆中的故事并不多,毕竟她在小时候,就因为遭遇旱灾,为救生病的哥哥,被爹娘卖了,生活已经很艰难,爹娘是没有心思给她讲故事的。
她只能在姐妹处听来的故事里,挑上一个能讲给小孩子听的故事,讲给思月听。她只在风月场合给恩客们陪笑过,没给小孩子讲过故事,可想而知,她讲的故事在小孩子听来没有
椿日
多少意思,可是,她的声音好听,加上思月也理解不了太曲折的故事,总之,思月还是听的很高兴的。
李耀祖还没进院子,在院子门口能看见三娘和思月,只见三娘和思月各自坐在马扎上,三娘低着头正和思月说着什么,思月双手托着小脑袋,明显听的很入迷。三娘听见脚步声,抬起头见是李耀祖回来了,站起来,还没迈步,就被一个小手捉住了裙子边。
“娘,干嘛去啊?还听。”思月表示没听够,不想放娘亲走。
他发现三娘依旧戴着纱巾,桃花眼里都是笑意,他心里明白了一件事,就是她和自己老娘、孩子们相处的很好。
三娘抱起思月,“思月,你看爹爹回来?叫爹爹 。”
这时候李耀祖已经从小毛驴上下来了,一只手里牵着小毛驴,另一只手掏出一块儿糖,递给思月,“看,爹爹给我们小四带什么好吃的回来了?”
李耀祖年前的时候,押送犯人去南边,才回来不久。思月太小了,根本就没记住爹爹的样子,他刚回来,在家也没待几天,更没时间和思月相处,因此现在思月和他并不亲热。
思月奶声奶气地喊了声“爹爹。”,然后紧紧揽着三娘的脖子,大眼睛一个劲儿的瞅着李耀祖,不接他的糖。
第3章 第 3 章(捉虫) “三娘,你去你二……
李耀祖见他自己的小女儿是真的不认识自己,突然间特别辛酸,刚才挂在脸上的笑模样消失了。
别看小孩子还不懂事,但是却是特别敏感的,思月见李耀祖不高兴了,将三娘搂的更紧了,好像要把自己藏起来。
三娘也发现李耀祖的情绪突然间就低沉下来,暗自在心中揣测,李耀祖是想起思月的亲娘了,还是只因为思月的不亲热他的事情。三娘想安慰李耀祖几句,可是她张张嘴,觉得说什么也不合适。她一愣神的功夫儿,他就从她身边走过去了。
“娘,我回来了。”他栓好小毛驴,径直走向水井边。
“事情办成了吗?”李母从屋后的菜园里出来,手里拿着几根鲜嫩的黄瓜,打算晚上滴上几滴香油、醋,做凉拌黄瓜。
“都办好了。”指的给徐三娘上户籍的事情。
李耀祖并没有将三娘的来历,如实告知李母,他只是说,徐三娘是南边一个小地主的妻子,因为丈夫死了,娘家靠不上,婆家排挤、欺负,三娘实在熬不下才要改嫁的。
这话里有漏洞很多,不过,李母没有仔细想这里面的事情。这是她儿子告诉她的,她愿意相信自己的儿子,再就是张半仙在思月娘去世的不久时,说过李耀祖的姻缘在南面,恰好三娘就是在南边来的。她也希望自己儿子身边有个知冷知热的人,而不是一整天到晚的在外面胡混,三娘进门了,李耀祖肯定在家里待的时间就长了。
“办好了就好,井里有西瓜,提上来吃了吧。”李母见李耀祖有些不高兴的样子,以为是李耀祖在外面办事的时候,遇见麻烦了。
李母看看元月还没回家,于是对三娘讲,“三娘,你去你二堂叔家理,叫元月回来。”接着又大声喊:“尔月、珊月,别捉虫子了,你爹回来了,赶紧过来吃西瓜,你二奶奶家自家种的,可甜了,都起沙了。”李母说的好像是已经切开西瓜,看见了起沙的西瓜瓤似的,实际上西瓜还在井里。
三娘点点头,随即抱着思月出门去找元月。
李耀祖皱皱眉,“你别去了,你还没出过家门,哪里认识二堂叔家,还是我去吧!”
李母瞪了李耀祖一眼,“三娘不认识,思月认识,三娘这不是抱着思月一起去吗?”
李母又对思月说,“思月,你大姐姐就在你二奶奶家,跟你小姑姑学绣花呢?领着你娘去好不好啊?”李母其实就是想借此机会,先让三娘熟悉熟悉本家人。
她没想到还要办酒席,毕竟这都是她儿子第四次娶亲了,再办酒席就好像搜刮亲戚邻里的钱似的,她觉得不地道。既然不办酒席,就不能再酒席上介绍了,那就得平时接触过,才能认识。她想叫三娘出去一趟,和李子江家(李耀祖二堂叔)熟悉的同时,也熟悉熟悉村里。
正说着元月就进来了,她见李母和李耀祖都在院子里,先是喊了一声“奶奶,爹。”后看看三娘,到底是喊了一声“娘。”
第4章 第 4 章(捉虫) “谢什么,这是我……
李耀祖已经把西瓜提上来了,又从井里打出半桶水,倒进脚旁边的木盆子里,准备洗手洗脸。他听见元月回来了,答应一声说:“回来的正是时候,正好想去你二爷爷家里找你回来吃西瓜呢。”
李母也说元月:“以后一定要早点儿回来,不要到吃饭的时候才从人家离开,这快吃饭了,无论在谁家串门,都要回来,即使在咱本家人那里也不行。”
李母其实明白元月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元月说是去李子江家里学绣花,也算是借口,也算是实时。究其原因就是冷不丁地、在没有心理准备的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继母,而且这位继母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心里有些不自在。
李耀祖是男人,他的心思没有这么细腻,他没觉得元月是躲三娘才出去的。不过李母教训元月了,李耀祖也不想再说元月。李耀祖想他一个大男人的,说岁数不小的闺女,闺女大了,也许会脸上挂不住。再就是李耀祖认为他赚些家用,其余的事情,教给李母和他媳妇就可以了,包括教育闺女这件事情。不过现在他也没指望三娘现在教育元月,徐三娘毕竟来到这个家里的时间短,继母身份,不能一开始就对元月进行说教。
徐三娘听了元月喊自己“娘”,连忙答应了。她也能听出元月喊她的声音与喊李耀祖和李母的声音不一样,只要喊了,就是承认自己是这家的一员了,她还是高兴,。
李耀祖将木盆里的洗过脸的水直接倒在院子里,又重新提了水,招呼着“二月、三月,过来洗手,准备吃饭。”也没有擦手擦脸直接就去屋里了。
家里的人就李耀祖有时候喊他的闺女们是二月、三月、四月,甚至在元月小的时候,直接喊元月正月,这就是元月大了,才不喊的。
元月没有洗手,而是先将手里的绣活放到屋里,出来后对三娘说:“你先洗手吧,我先抱着思月。”元月伸手去抱思月。思月平时更元月待得时间更长,比起亲近三娘更加亲近元月,思月的小身子就往元月身上挣。
三娘小心地将思月递到元月的怀里,“她这是想姐姐了。”
元月笑着逗思月,问,“小丫头,想大姐了没?”
思月现在简单的故事都能听懂了,也知道元月是在逗自己,思月着小嘴笑,故意不说想大姐了。
元月见状,挠挠思月小肚子上的痒痒肉,思月咯吱咯吱的笑,口水顺着思月的嘴角流下来。三娘洗完手,赶紧拿出帕子给思月擦口水。
珊月年龄比较小,今年才五周岁多些,从菜园里出来,见大姐没和自己说话,小小的心里就不高兴,“大姐,你没看见我啊”,珊月嘟着嘴说。
尔月轻轻地推了珊月一下,小声说“好了,别作怪了,咱应该先和娘、大姐打招呼。”尔月是这姐儿四个种心眼儿最灵活的,不过就是要强,就是脾气倔,但是倔脾气又不轻易的表现出来的那种人。
珊月最听尔月的话,“娘,大姐。”
三娘答应着,说:“尔月,珊月和我一起来洗手,一会儿吃饭。”语毕,她挽起自己的衣袖,想给珊月洗手。珊月这丫头,别看胆子小,但是记性很好,她说:“娘,奶奶说了,我自己会洗,不能让你给我洗手,我自己能洗干净。”
今天早上的时候,就是三娘给珊月洗的手,被李母看见了,李母趁着珊月在院子里和思月玩耍时候,和珊月说了,她得自己洗手,又不是不会,平时不也是自己洗吗?
三娘也没硬要给珊月洗手,转手去给珊月拿手巾,结果元月已经给拿过来了。
三娘对着元月说。“谢谢”
元月道:“谢什么,这是我给我妹妹拿的。”话说出口,元月才觉得说的不对劲儿,抱着思月的手臂都不由的紧了紧,赶紧解释“娘,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一家人不用谢,特别是
CR
在村里。”
三娘哪能看不出元月的紧张,“你说的是,一家人用不着这些,是我太客气了。”
李母从头看到尾,笑呵呵地说:“一家人可不嘛,不用这么客气。”
李母将思月从元月的怀里抱过来,“行了,不要只顾着说话了,赶紧洗手,准备吃饭。”
尔月和珊月相互看看,“不是要吃西瓜吗?”
李母听见了,“西瓜就在井边,等吃晚饭后再吃西瓜。”
第5章 第 5 章(捉虫) “以前的身份”……
李耀祖家地处京郊,挨着皇城根。因为家里没有为官的,李耀祖仅仅是一名小吏,家境只能说比一般的农户要殷实一些,但是也远远达不到富贵的程度。再就是因为家里没出过读书人,家里并没有繁文缛节的规矩。在李母看来,如果李家的后代,有幸能考中举人、进士,也勉强可以说是耕读传家了,到时候再讲究规矩也不迟。
刚到李家的时候,三娘站着给李母布菜,被李母笑着拒绝了,说咱家就是普普通通的一户人家,没有这些规矩。
于是,一家人洗完手之后,像往常一样,各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吃饭。只有思月这个小豆丁,是由李母抱在怀里的,一是担心她自己坐不稳,二是李母用米糊糊和羊奶喂大她的,李母已经习惯了。三是,她是最小的,虽然是女孩子,李母更喜欢小子,但是,这也是自己的亲孙女。
别看刚才,思月和三娘在一起玩的挺好的,但是吃饭睡觉的时候,思月最依偎的还是李母,想和李母待在一起。
思月这样做,李母也是高兴的。说到底,思月是自己带到这么大的,晚上思月不在自己身边,一方面是不放心,一方面是不习惯。
李母率先动了筷子,她夹了一口黄瓜,其余的人这才开始动筷子。
三娘动了筷子,却先将菜放到珊月的碗里。在三娘看来珊月年岁小,筷子刚刚能拿稳。三娘平时伺候人习惯了,哪儿能眼睁睁地看着小孩子自己笨拙地夹菜。
珊月见三娘将菜放进自己的碗里,很高兴,双眼眯成了月牙状,奶声奶气地声音里流露出一些害羞,“谢谢,娘。”
三娘见珊月又变现出害羞的小模样,只是觉得小孩子太有意思,真没想到帮她夹菜,她竟然还会害羞,已经一连几次都是这样的了。平时珊月的胆子不大,是个文文静静的小姑娘的样子,但是也不是容易害羞的,怎么给她夹菜,她还小脸红红的,一副害羞的样子。三娘心想,珊月害羞的小模样确实是很可爱的,很招人喜欢。
三娘还想继续给珊月夹菜,但是被李母阻止了,“耀祖家的,你不要给珊月夹菜了,她是左撇子,让她自己用右手夹菜,让她自己练习练习,省的之后说婆家的时候被人挑剔是左撇子。”
徐三娘听见李母喊自己耀祖家的,还有些不习惯,手顿了一下,筷子上的菜差点直接掉在桌子上。讲真的,她还是习惯别人喊她三娘。
不过除了李耀祖,谁也没有注意三娘。元月她们几个人的注意力都在珊月身上。只见珊月,将慢腾腾地筷子放下了,两只小小的、肉乎乎的小手捂在脸上,小脸涨的红红的,自以为小声地嘟囔“哼,不是都说好了吗?不提我是左撇子的事情了吗?永远都不提了吗?我右手是会用木勺的。”
三娘离得珊月最近,当时三娘坐在这个位置,也是为了方便照顾珊月。毕竟三娘认为,自己既然占了继母的位置,就应该承担起母亲的责任。再就是,不说别的,就是李耀祖从江南将自己从那见不得人的地方带出来,特别是在那种情况将自己带回来,就是为了报答李耀祖也得好好的照顾这个家的每个人。
尤其是这几次吃饭,三娘都见珊月筷子拿的不稳当,见没人帮珊月,她就像照顾照顾珊月。一开始,三娘还觉得奇怪呢?平时元月对妹妹们都很照顾,怎么就单单在珊月吃饭的夹菜这件事情上,元月都不帮一点儿忙呢?
其实,在这个桌子上,听见李母这句话,害羞不仅仅是珊月一个人,还有元月。元月是因为李母提到说亲的事情了。
不过,元月和珊月的害羞,很快就被思月奶声奶气的声音打断了。
“我吃蛋蛋,我饿了”,原来是思月见每个人都吃着饭就她没有,着急了。思月的眼睛紧盯着桌子上的黄橙橙的鸡蛋羹,她知道那是她的食物。
李母将鸡蛋羹捣碎在煮的烂烂的小米粥里,用嘴吹吹,喂到思月的嘴里。
思月心满意足的吃着,吧唧吧唧嘴,好香啊。突然想起奶奶不允许自己这么做。思月偷偷地瞄瞄李母,见李母没发现自己的行为,思月高兴地拍着自己小手。
吃过饭后,李母抱着思月离开饭桌的时候,没叫三娘收拾桌子,而是直接对元月说:“元月,你领着尔月、珊月收拾收拾桌子,” 又冲着李耀祖和三娘说:“你俩到我屋里来,有点儿事。”
元月见把珊月也留在外面,心里猜测,这是特意支开她姐妹三人,心里有些好奇。元月也清楚特意不让她们听的事情,肯定是不方便她们听的,元月回答道,“知道了,奶奶。”
在李母三人离开饭桌后,尔月忍不住和元月悄声说:“大姐,奶奶要说什么?我去外面窗户底下偷听去了。”说完就转身往窗户处跑。
元月一把拉住尔月,小声说:“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干偷听的事,不能去!”
珊月听见了这句,连忙凑过来,很好奇,“大姐、二姐,去哪儿偷听什么?”
尔月否认自己想去偷听的事情,“小孩子家的,现在耳朵就不好用了,谁说偷听了?”
元月摸摸珊月的头上的两个小啾啾,说:“你听错了!”
珊月满脸的不服气。
李母屋里,李母将吃饱喝足的思月放在炕上。
思月吃饱喝足后,又变成一个很乖的小女娃了,她自己晃晃悠悠地朝着窗户走去,然后扶着窗台,来回的走,好像在散步消食的样子。
李母坐在炕沿儿上,整个人横着坐在,腿也在炕上,防止思月趁人不注意走到到炕沿儿上,不小心摔下去。
李耀祖和三娘坐在椅子上,李母这才说话:“你俩岁数都不小了,特别是元月爹,我也不多说你俩怎么过日子了,我相信你俩心里也有数,但是呢,有句话我不得不说,特别是耀祖家的。”
三娘一听这话头儿就是冲着自己来的,赶紧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娘,你说,我都听你的。”
李母见三娘的反应,心里暗暗满意,不过没有表现出来,而是直接说:“耀祖家的,我也不问你以前到底是什么身份,你现在就记住一件事,那就是,你现在是我老李家的人,把之前的事情都忘掉。”
李耀祖和三娘顿时心里一怔,这是不是发现他俩说了谎,特别是三娘,听到“以前的身份”这几个字,差点就冒出冷汗来,双手攥的紧紧的,等李母说完,才舒一口气,将提着的心放下。
这时李耀祖也站起来了,“娘,还有别的事情吗?”
李母说:“那可不?当然还有别的事情。”
第5章 第 5 章(捉虫) 上门女婿?不是……
“你俩都坐下,好好的站起来做什么?我不是说了,咱家没有这么多规矩。”这句话明显是冲着徐三娘的讲的。
三娘点点头,余光中看见李耀祖坐下了,也没推辞,也直接坐下了,没有说话。
李耀祖想不到今天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说,看得出李母的心情还是很好的,问道:“娘,你别卖关子了,到底是什么事情?”
李母笑呵呵地说:“也算是好事情,喜事吧!可是我心里总觉得有地方不对劲儿,总觉得事情有些太蹊跷了。”
李耀祖大咧咧地说:“什么蹊跷?这有蹊跷还能是好事、喜事,娘,你没说错吧?你都看出有蹊跷来了,能是什么好事情?你不是常年的念叨“天上不能掉馅饼”吗?”
李母说:“就是因为这样,这不刚吃完饭就支开元月她们三个,让你俩到我这屋里来吗?”突然想到现在思月时不时的学大人说话,这叫思月听了,然后无意识地讲出去,也是件麻烦事,于是李母大声喊;“元月,把你四妹抱出去。”
“知道了,奶奶”不一
会儿,元月进屋将思月抱出去了。
李母,“其实,今天上午的时候,大柱子娘来咱家了。”大柱子娘是媒婆。
李耀祖暗想这大柱子娘来家里做什么?难不成是给自己说媒的,不对啊,如果是来给自己说媒的,娘就是不满三娘,也不能把自己和三娘叫到屋里单独的说这件事,更进一步说,如果是真的,和自己说也就是了,把三娘也叫进来这不是制造矛盾吗?
徐三娘不知道大柱子娘是干什么 ,想着原来今天上午来的那个人是大柱子娘,不知道说了什么,叫婆婆将她俩叫进来。
“说了件事,”还没等李耀祖想出所以然来,李母直接说了:“是来给元月说亲的。”
李耀祖在心里“奥”了一声,原来如此,问道:“元月今年十三岁,也不小了,这有说媒的,很正常,可以说这是好事,怎么又有蹊跷了,可是这户人家有什么不对劲儿的?”
三娘这是这么想的,不过她没说话,李母叫自己进来说明这是把自己当一家人了,可是如果自己贸然开口就太不把自己当外人了,自己这个继母才当了,不适合现在插手元月的婚事。她才来多久,不认识今天来的媒婆,更别说媒婆提的人家了,她是提不出一点儿实实在在的意见。
李母,“就是城南郊的一个十五岁的少年郎。”
三娘和李耀祖对视一眼,这介绍不对劲儿啊,三娘听李耀祖讲过,城南郊普遍清贫。果然听李母接下来说:“就是平时来咱村里的那个老货郎的小儿子,现在他大哥和大嫂想把他招赘出去,做上门女婿。”
“什么?”李耀祖急了,一下站起来。
李母见李耀祖着急,也不劝他,继续说,“大柱子娘来咱家,不是给咱思月说上门女婿的,你先别着急,耀祖家的你给他倒杯水。”
“好的!”三娘起身去倒水。
李母接着说:“是这样的,这孩子硬气不愿意当上门女婿,但是他现在还在他嫂子和哥的手底下,担心哪天被他哥卖到人家当上门女婿,这不自己就直接找大柱子娘来了吗?”
三娘越听越迷糊,这城南郊的怎么就找到这里的媒婆了,这是直接看准了自己家了。
“这大柱子娘和他是老表亲。”李母解释。
李耀祖打断李母的话,“不行,元月不适合,他家里不行。”
三娘这时也说了,“听娘的意思,这孩子是无父无母,家里还有这样的兄长和嫂子,元月可以找比这家更好的,我虽然不了解他家的情况,但是听您说的这些,也知道这家人太难相处了,元月也还不算大,完全可以再等等,不用这么着急。”
李耀祖放下水杯也说:“我闺女完全没必要去趟这浑水。”
李母,“你俩先别急,我话还没说完,这孩子有志气,这不是就偷偷地托大柱子娘,要在咱们村里买块宅基,单独列户,大柱子娘想既然在咱村里盖房子了,这之后不就落在咱村里了吗?想着他如果能娶元月,趁着你还年青的时候,能拉拔拉拔他,等他小两口立足了,你以后的小孩子,也能靠他俩拉拔拉拔。这算命的说你命中有儿子,但现在还没有 ,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我就想着大柱子娘说的也算是有道理。”
“这都要被他哥去卖了当上门女婿去了,这小子哪里来的银钱盖房子?”李耀祖问李母。
李母回答,“这我不也正奇怪着吗?我问了,但是大柱子娘没告诉我,只说这银钱是正当来的,让我放心。”
李耀祖,“不行,他这处境的,怎么还敢将自己有钱盖房子的事情说出来,这也不是真聪明的,我觉得不妥。”
三娘见李耀祖一个劲儿的不同意,而李母在心里却有些赞同这门亲事的,只是拿不准而已,“娘,当家的,如果我说的不对,您们呢,也别生气,咱先考虑考虑,明天或者后天再做决定,这是元月一辈子的大事,先打听打听再说。”
李耀祖也是聪明人,听见三娘这么说了,也明白自己娘心里多多少少的还是愿意这门亲事的,不然一开口不会说这是件好事还是喜事了,遂赶紧改口了,“我明天找人打听打听再说,不能光听大柱子娘说的好话,这当哪个媒婆不是舌灿莲花,黑的说成白的。娘,我俩先回屋了,等我打听完了,再和大柱子回话。”
第7章 第 7 章(捉虫) “我出去凉快凉快……
三娘和李耀祖回到自己的房间,李耀祖坐在椅子上,越想大柱子娘说的事情,自己心里就越不舒坦,他隐隐约约地明白,这大柱子娘和自己的母亲有一方面说的是正确的,那就是自己现在还没有传宗接代的儿子,自己也三十了,不是属于年轻人了。有句话是“有苗不愁长”,可自己家里没有苗,他心里不痛快。
有些话,他一直没有和李母讲,那就是张半仙虽然说了自己是有儿子的命,但是他也说了,自己的儿子来的要比预计的晚,他认为现在就已经够晚了,这一个比预计要晚,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
......
《克妻狱头的填房妻》作者:大雨倾盆 全文免费观看_夸克网盘点击观看
继续浏览有关 bg 的文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