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红楼贾政很正经》作者:张白纸 全文夸克网盘观看

时间:2025-04-17分类:小说浏览:13评论:0



本书名称: 红楼贾政很正经

本书作者: 张白纸

本书简介: 本文于2025.4.12日自24章完结倒v,谢谢读者小可爱的支持。

预收文《嫂嫂为何骗我gl》正在存稿中~

【文案】

穿越成荣国府二老爷贾政,男主想要努力继承贾政先前的志向,保存祖宗基业,为红楼中的儿女们争取一个恣意潇洒的人生。

且看他如何一步步获得皇上赏识,为家族延长寿命。釜底抽薪开始家族改革,彻底改变贾府的不良风气。

又如何南下斗水匪,在西北战场上演真实版无间道,在汪洋大海上鏖战倭人,又深入南岭群山,只为寻找打倒反派的关键证据。

他要为红楼儿女撑起一个安心快乐成长的天空,让她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与家庭的温暖。

*

提示:本文主打温馨群像,没有宅斗内容,很少部分朝堂斗争。旨在为红楼女儿们提供一个自由成长的天空。

明确不会黑任何原著角色,也不拆宝黛。

本文cp:贾政*王夫人; 林黛玉*贾宝玉(探春宝钗湘云王熙凤等姐妹们无cp)

男主贾政:性格尽量靠拢原著,端方正直有担当,但多了一些幽默随性,永远是子女最强的后盾。王夫人是男主官配,也是唯一cp。

姑娘们的性格也尽量按照原著呈现,只是因为境遇的不同,她们的性格会产生一点变化,慢慢成长,淡去了各自的缺点。

*

贾政:我决定不再鸡娃,改鸡自己了!此书就此改名为:贾政的奋斗日记!

宝玉:父亲古板又严肃,我好怕他!

黛玉:你胡说!舅舅明明幼稚又搞笑!

贾政:请叫我百变魔王贾存周:)

(小剧场) 

  黛玉:舅舅舅妈,宝玉欺负我!

王夫人:我让你舅舅锤宝玉!

  贾政:我去锤他!

宝玉:父亲,我不想读书考科举!

贾政:好的,儿子不当官,老子做高官!

探春:我若出的去,一定立一番事业!

贾政:好女儿,父亲支持你!

宝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贾政:我助外甥女一臂之力!

王熙凤:老爷,我想与琏二爷和离!

贾政:琏儿配不上你,我支持你与他和离!

第1章 初到红楼贾珠病重 后世青年成为红楼梦……

时值盛夏,酷暑难耐,往常热闹非凡,人来人往的荣国府却安静得很,大家都在歇午觉。

府上的二老爷贾政此时在书房内翻阅书籍,但看他愁眉不展的神情,似乎心思并不在书上。

随意翻了几下,他便烦躁地扔下书,伸手欲拿一旁的茶盏。

正在此时,书房外,跌跌撞撞跑过来一个小厮,高喊着“老爷,不好了!”

贾政手里的茶盏没拿稳,褐色的茶水浸湿了书本。

他猛地起身,瞪了一眼上气不接下气的小厮,厉声说道“做什么慌慌张张的,好好说来,出什么事了?”

这人叫旺儿,是府里二奶奶王熙凤的小厮。他见平日里宽厚的贾政竟然生气,也有点发怵,大喘了一口气,忙开口回道:

“老爷,珠大爷方才在书房里晕倒了,倒下的时候头磕到了桌沿。珠大奶奶急得什么似的,幸好常太医今日来府里给老太太配药。大奶奶请了太医去瞧病。忙了有半盏茶的功夫,太医只说珠大爷气息微弱,头上的外伤倒没有大碍,但因为去年冬天就有过一次晕厥,伤了根基,这次只怕是,只怕...”

“快说!常太医到底说了什么,一个字都不许漏!”贾政听了那一串话,已经是冷汗涔涔。

“常太医说珠大爷要是醒来倒好,如果一直醒不来,只怕是熬不过三日了啊!老太太,太太,珠大奶奶哭得停不下来,琏二奶奶这才命我来请老爷过去。”旺儿说完这话,已经吓得趴在地上,哆哆嗦嗦,不敢再开口。

贾政一愣,一手撑在书案上,缓了一息,才道“还不快走!”

“如果我这次可以改变贾珠的命运,让他好好活下来,是不是剧情就会不一样呢?而我的命运也会不一样。”此刻的贾政,边走边思索,想要理清混乱的思绪。

事发突然,他又初到这个世界,尚没有做出什么全面的计划,就即将要面对红楼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人了。

此时,贾珠和李纨的院里挤满了人,哭声虽不很高,但屋外每个人的神情都十分凝重。

在仆人通报的声音中,贾政深吸了一口气,抬脚进了屋子。

他本来想尽量表演出悲痛但稳重的表情,但当他亲眼看到了一双双含泪的眼眸时,心情自然被感染了,也感觉喉头酸涩,步履沉重。

那位头发黑白参半,气派雍容华贵而神情凝重,难掩悲意的便是贾母。大约还有邢夫人,贾琏媳妇王熙凤,还有东府的女眷在。

贾政尚来不及一一猜测她们是谁,面前就出现了一个欲要行礼的身影。这位要行礼的年轻妇人就是贾珠的妻子李纨。

贾政忙忙双手扶她,旁边李纨的贴身丫鬟也过来要扶。

“儿媳不要太过悲痛,总得打起精神,看看怎么照顾珠儿”,他顿了一下,满怀愧疚地看向已被丫鬟扶起来的李纨,又叹道“是父亲对不住珠儿,对不住你啊...”

而李纨听到这话,也只是掩面垂泪,低声说着“可兰儿还小,大爷却...”悲伤到再也说不下去话。

李纨太过悲痛,此时也顾不得礼数,丫鬟搀扶她坐了下来。

贾政面前又走过来一个衣着华丽,气度不凡的年轻女子说道“二老爷切莫着急,常太医说珠大哥已经服了参汤,两个时辰内应该就醒的。”边说,边端了盏茶送到贾政手边。这人便是一万个男人也比不上的英雄,王熙凤。

贾政接过茶,点头示意了一下,并没有喝。

贾珠之死在书中并没有正面描写,只是旁人提过几句。但若他真的死了,那么更说明剧情的不可改变。

曾经的荣府二老爷贾政自己一辈子想要有所改变,却终究无能为力,最后亲眼看到大厦倾颓。

难道我来到这个世界的任务,便是挽救这个家族,改变结局吗?

贾政略微定了心神。

旁边贾母听到儿子过来先宽慰媳妇,还说了软话,她倒也没有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再来指责儿子。

她心里也清楚,贾珠现在这样,一来是因为贾政见他有天赋,便强逼他勤奋进学。二来也是因为贾珠太要强,年纪又轻,卯足了劲去考学,却不顾自己的身体,不知道爱惜养生。

也许这都是命运,命里贾家就没有能走科举这条路的后代。她也拿了手帕掩面,重重叹了口气。

贾母又吩咐丫鬟“好生伺候着珠儿媳妇,一个已经躺着了,再不能让她也倒下了。”

一旁的贾政缓步走到了贾珠床边。贾珠约二十岁,面色苍白,汗浸湿了额发。本该也是一个俊俏风流的少年,却为了父亲和家族的期待,把自己折磨成了这样。贾政抚额,微微叹口气。

贾珠床边坐着一位背对着贾政的中年妇人,衣着素雅,姿态端庄。贾政想,这肯定就是贾珠的母亲,自己现在的妻子王夫人了。听到贾政过来,她只略回头看了贾政一眼,低声叫了一句“老爷”,又低头为儿子擦汗。

视线碰撞中,他看到她的面容又悲又痛,眼神哀婉又空洞。

这一眼是一个母亲无言的控诉,霎时让贾政嗓子干涩,心越发沉重,说不出话。

那是她满含期盼的长子,被自己的丈夫强逼到快要丢了命,而自己却不能有一个字的怨言。

贾政此时很是同情这个快要失去儿子的妇人。他一手轻轻搭在王夫人肩上,涩声说道“夫人,是我错了,以后珠儿好起来了,我,再也不逼他考学了,你,怨我吧。”一句话中,满是对夫人,对儿媳,对母亲的愧疚。

王夫人回头,眼中忍不住的泪光闪烁,颤声说道“老爷何须如此,这就是珠儿的命,是我给了他这副不健壮的身子!他命里身体孱弱,却强行日夜苦读,只是他怎么舍得下父母妻儿,就这么昏睡不醒呢!”一句话又引来李纨等人的

CR

呜咽声。

贾政默默想到:也许此时的伤情不只是原身贾政的,还有我的悲伤。虽然我还没有怎么与他们相处过,但亲眼看到曹公笔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经历了他们的生活,感受到他们此时的悲痛,我与他们感同身受。

这时贾政身后传来了一道女孩的声音“老爷和太太不要难过,珠大哥哥的病肯定是有法子治的。”她边说,边拿了手帕为王夫人擦眼泪,另一只手同时握着王夫人的手。看着年纪不过十来岁,却已经很是沉稳,懂得照顾长辈的情绪。

贾政看这个女孩虽然脸上也有泪痕,但神情却很坚毅。这应该就是探春三姑娘了,小小年纪就能看出日后品格。

只是宝玉呢?怎么没来?也许是年纪太小,贾母怕来这边受了刺激吧,他想到。

不待再想宝玉的事情,贾政要先稳住这一屋子的亲人,再想办法怎么治好贾珠。

他一手牵起探春的小手,一手轻轻摩挲着王夫人的左肩,想给妻女些力量。

“探春说的对,夫人莫要太伤心,会有办法的。”他柔声说道。

“我们一起撑下去,我加入你们,改变你们的命运,也改变我自己。”这句话他只是心内默念,没有说出来。此刻他坚定了那个决心:我来到这里,一定要做些什么,哪怕最后是一个梦,也足以证明我的存在。

放下那些复杂的情绪,贾政打起精神,走到外间,与正在写药方的常太医说起话来“太医,你看我儿的病,还有的治吗?”

这个问题常太医那会儿已经回答过贾母一众了。

他又斟酌了一下,向贾政说道“政老爷,珠大爷的病不是一时的,是他自小一直有的。也许是胎里带的,也许是从小没有好好保养,太过劳累。要是一直用名贵药材保养着,性命也可无虞。但万不可劳神劳身。去年突然晕厥那回我就为他诊治过,说过这个事情,只是他自己心里憋着一口气,和自己较劲,但身体却撑不住,去年到现在也没好生保养,再犯是迟早的事。”

常太医顿了顿,犹豫了一下,不知道接下来的话该不该说。贾政看出他的犹豫,柔和了语气,温言说道“太医有什么尽管说来,无碍的。”

常太医闻言,便一口气说“珠大爷已经服过参汤,再过会儿应该可以醒来了。我想他不到一年,两次犯病,还是因为肝气郁结,长期保养不当。如果这次可以与他说通,让他放下执念,日后也没什么大碍,好生养着就行,只是,科举读书怕是不行了。”

贾政听罢,又想到:常太医在贾母面前说的和对我说的,却不是一回事。之前对贾母她们说的很严重,也许是知道贾珠的心结在我。只有我才能解开。而老太太以为情况危急,也许先会开解我,让我不再难为贾珠。那么,这个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不愧是太医,说话考虑的也太周到齐全了。

想到此,贾珠拱拱手,又道“常太医,小儿若这次好了,日后的保养之法也多靠您了,贾政在此先行谢过。”

常太医见此情况,也知晓贾政想通了关节所在,很是欣慰。随后留下方子,说宫中有事,先行告辞了,并让贾政代自己与老太太辞别,他就不进去了。

贾政送走了常太医,又叫来一个小丫鬟问了一下贾珠晕倒的具体经过,见和方才小厮所说的并无不同,也就再没问什么。

贾政在外间桌旁稍微坐了一会儿,想要认真理清思路。

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治好贾珠,如今也是他的长子。贾珠此人聪慧沉稳,比起贾宝玉来说,贾珠更适合做这样大家族的接班人。

贾家如今处在家族末世,子弟们也都比不上繁盛时期的素质,只有一个贾珠比较出挑,可惜却早早亡故了。想必原著中王夫人吃斋念佛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宁府的几个男丁都不中用。贾敬虽考中进士却修道去了,将族长之位传给了儿子贾珍。贾珍却和贾赦差不多,心思只在吃喝玩乐上,丝毫不想着仕途进取。

荣府大房贾赦那边只有一个贾琏,如今帮着料理外面的事,算得上能干,如今也由他支撑起门户。

贾政刚想到这里,就听到里间屋子传来声音“老太太,太太,珠大爷醒来了!”

第2章 细心观察贾政规划 保住贾珠的性命,规……

听到这话,贾政心里的担忧先落了地。

醒来就有办法好转,哪怕落了病根,贾府这种人家,一应药材还是供得起的,日后也不多这么一个富贵闲人。现在能多保住一个有用的,就不会像日后那样人丁凋零。

贾政舒了口气,稳住心神,掀起帘子,又进了里屋。

此时,贾珠床前,王夫人为他擦汗,李纨拿了药碗一口口喂着他喝。还有王熙凤,贾珍夫人尤氏和一些女眷都在旁边与贾母说着吉祥话。

“我就说珠大哥是个福大命大的,这不,参汤喝了一会儿就醒来了。老太太这下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了。”王熙凤轻晃着贾母手臂,笑着说道。

贾母只是笑着环住她,又说“你这个凤丫头啊!”食指还在王熙凤额头点了一下。

“是呢,太太平日里吃斋念佛,为珠大爷念的那些佛经,都应验了呢。”说这话的是周瑞媳妇,王夫人的陪房。

王夫人听到这话倒是轻笑了下,仍低声对贾珠说着话。

贾政又走到贾珠床前,见他虽醒过来,精神却不好,喝药也很为难。

贾政握住贾珠的手,略使劲攥了攥,看他吃力想起身,便抬手制止了他,对他说道“珠儿醒来了就好好养着,莫再想一点读书的事情。父亲知道你的志向,一切等你好起来了再商议。你想过没有,不顾性命的读书,你倒是一个人走了,留下妻儿,我和你母亲,还有祖母,要怎么办呢?”

贾珠听到此话,再也忍不住泪水,这是他第一次在父母和妻子面前流泪。“父亲,儿子知道了,之前,是儿子执念太深了。”贾珠说罢,摸索着握住李纨的手,满眼悔恨和酸涩。李纨也是悲喜交织,仍未从刚才的惊吓中回过神来。

看到这一番场景,贾政想到了常太医的话,只要醒过来了,便有救。只是这心结如何解,却不适合在今天继续谈。应当等贾珠身体健好了,再与他详谈一次。

“珠大哥哥醒来了要好好养病呢,探春以后日日来看大哥和嫂子,只能卧床养病,那些书可不许再看了!。”探春年纪虽小,但说的话却周到,看得出她与贾珠兄妹关系亲密,也实在知道贾珠生病的症结,还不忘提醒他。

“探丫头年纪小,还真会体贴人呢”王熙凤笑赞道。

“只是咱们这一大群人待在这里,又吵闹,珠大哥也不得清净。还是散了吧,再去老太太屋里热闹一会子,让珠大哥好生养着。”王熙凤说罢,贾母也赞同,就准备起身。一群人也都附和着,与王夫人,李纨,贾珠说了些宽慰的话,也都各自走了。

一会儿,屋内只有贾政夫妇,贾珠夫妇,探春和几个下人了。

贾政没有离开,但觉得自己待在这里也有些局促,他们母子也不放松,于是他牵了探春的手出来,与她一起坐到了外间榻上。

探春坐在贾政身旁,略显紧张。她虽有些饿,也不太敢拿了点心吃。贾政看她一副乖巧拘谨的样子,想必她素来与父亲接触不多,平日里也只是尊重着,想亲近又不敢太亲近。

探春是姨娘生的,从小在太太身边养着,具备了世家大族小姐的端庄气派。但对于这个平时不苟言笑的父亲,她虽则满是孺慕亲近之意,也有几分畏惧之情。

贾政想了想,书中写贾家的悲剧收场主要问题就在于后继无人,结交外官,以及浮华过甚,惹怒了皇帝。

那么如何教育好下一代就成了现在的重要任务 。这些富贵人家的儿女们年纪都还小,现在好好管教,以后也会有很大改观。起码要让他们知道些人间疾苦,有自立自强的意识。想到此,贾政坚定了要掰正下一代的信念,就先从这些小的开始。

“探春可识得字?”贾政摸了下探春的小脑袋,温和问道。

“老爷,我平日里和姐妹们一起上学,也认了几个字。”探春乖巧回道。

贾政看探春说话有条有理,想必不只是认识几个字这么简单。先

前的贾政那么重视长子的读书进展,对其他子女想必也有督促,最起码,也都早早开蒙。小探春看贾政这么喜欢读书人,肯定自己私下里也学了不少。

贾政鼓励道“虽然女儿家读书识字不能去考功名,但多读些书,学些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是好的。”

探春点头回道“老爷说的是,女孩子也应该多读些书,学些道理。”

这边贾政又问了探春一些生活上的事情,才知道除了探春,还有迎春和惜春也养在王夫人跟前。她们三个住在王夫人院后的抱厦中。

迎春年纪比宝玉和探春大一些,自小没了母亲,王夫人就接了过来养。惜春年纪最小,亲身父亲又出家了,也就养在王夫人处,和两个姐姐一起长大。

王夫人的长女元春前两年进了宫做女官,还有一个亲生的小儿子宝玉却养在贾母那里。

这么想,王夫人体贴迎春探春惜春三个孩子,不仅是当家夫人的责任使然,还有一种补偿的心理。她自己的三个孩子,一个大的,已经娶妻生子,一个进了宫,见不上几次,一个小的,自己也不能常常管教。

看来,王夫人对待小辈还是很关爱的。贾政对王夫人的印象更好了一些。

夫妻一体,若能把王夫人的性格也稍微变变,让她不要对宝玉那么偏执管教,府里之后发生的一些悲剧也可以避免。

他又随便问了一些,探春都一一回答地很谨慎周全。父女俩这次说话的时间倒比以前所有时间加起来还要多了。

探春小口吃着贾政递给他的一块玫瑰枣泥糕,心里想,今天的老爷好像格外疼她呢。

父女俩正说着话,门帘一动,王夫人亲自出来了。

“夫人,珠儿怎么样了?”贾政见王夫人面容和缓,便开口问了。

“刚服了药,汤也用了些,现在睡下了,有珠儿媳妇和丫头婆子们在旁边伺候着。”王夫人坐在了贾政对面,拿了一盏茶,轻抿了一口。

“夫人今日受了惊吓,一悲一喜之间,怕精神也不济,不如先回院里歇着,等晚些了,咱们再来看珠儿。常太医方才与我说时,对珠儿的病情很有把握,夫人也放心吧。”

王夫人听了贾政的温言宽慰,心里也很受用。何况她本就不是言语泼辣的人,往日与贾政相处时也多是相敬如宾的。

她又想到大儿子性命总算是保住了,一时心内熨贴,面色也就更好几分。

“我倒不觉得太累,只是老爷要不先回院儿里或者书房,这里病气也重,也怕下人们只顾着里面,伺候不好老爷。”王夫人又劝贾政。

“也好,夫人,那我们就一起回院里,总之晚间还要过来的。我看探春也有些乏了,回去你们娘儿两个歇了中觉,保养精神才好。”贾政说完就起了身。

王夫人看探春确实强打精神,本也有回去歇一会儿的想法,便不再坚持。王夫人叫来探春的奶妈牵着探春,她跟在贾政旁边,也就一起回了院子。

一路上,二人又说了些李纨和贾兰的情况,随后各自歇了中觉。

这边书房里,贾政随便睡了一会儿,也没有睡熟,还是不禁想着贾府这些人和事。

如果要改变贾府这帮人的命运,那么首先要保证贾府后继有人,最起码有人在朝可以做些实事,让皇帝多些好感。

其次就是家风的问题。宁府那边他暂时管不上,大哥贾赦他还没见,书里说他也是个行事荒唐,只顾享受的。

那么就只能先从二房自己这边先试着看。今天只简单一看,就感觉荣府很是张扬,仆人们又多,个个都很有几分气派,都是拿钱养出来的。

只是荣府要有所变革的话,贾母怕是不会那么容易答应。享受了一辈子排场的老封君,不一定能想到繁华背后的隐患。

还有官场上的事情,自己虽只是工部员外郎,官职不高,但总有些为皇帝办事的机会,若能在这方面筹划,也是一大进展。

贾政思来想去,突然发现,荣国府这么多子弟,怎么竟然只剩他一个可以有所筹划的了?好像其他子弟在仕途上都没什么希望啊!要不说是人才凋零呢。

睡不下去了,他想着起来走走。

“老爷,今日的晚饭摆在哪里?”贾政的小厮书文见贾政醒了,脸色不太好,连忙上来服侍。

贾政还很不适应被这样伺候,便接过了小厮洗好的帕子,自己擦脸。

“夫人那边吃过了吗?”贾政问。

“方才正是太太打发人来让我问老爷的,太太那边还没有摆饭。”

“那么,今晚就在那边吃吧。”贾政想着应当与妻女多亲近些。

王夫人自己起居的屋子乍一看并不很华丽,但其实是低调中可见奢华。真正的富贵人家不会像暴发户那样什么东西都用新的。

屋里还有一尊很金贵的佛像,还有几幅挂画,清淡雅致,像是以前贾政喜欢的风格。

贾政进了屋,王夫人和探春都站起身,旁边已有一众丫鬟们等着伺候。王夫人从丫鬟手中拿了一方湿手巾,又递给贾政。贾政擦了手,就坐在了炕桌东边。王夫人和探春便坐在西边下首。

丫鬟们刚把菜摆好,贾政粗略一看,有八菜两汤四盘点心。菜色都很精致,一看就是善吃的富贵人家。

贾政微微叹气,一顿普通的晚饭就这么复杂精细,不愧是古代的豪门大族啊,他在生产力远超现在的时代都吃不上这些东西。

“夫人,你操劳一天了,又受了惊吓,就算没胃口,也多少吃一点。”说着,贾政夹了一个蟹粉肉圆给王夫人。

“探春也多吃点,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又给探春也夹了一筷。

贾政平日里总是严肃古板的,他难得对妻女这么亲和,王夫人也很高兴,夹起吃了。又给贾政和探春各盛了一碗蒲菜排骨汤。

“老太太那边用饭你不用过去吗?”贾政又问。

他知道古时的规矩是,媳妇要在婆婆前代替丈夫尽孝。因此王夫人作为媳妇,大部分时间都要陪在贾母那里。虽然不用干什么活,但也要为老人家解闷逗乐,神情紧绷,想必也很辛苦。

“方才老太太那边打发了人过来,说是这两天让我和珠儿媳妇好好照顾珠儿,不用去她那边。”王夫人放下筷子说道,“老太太还说,宝玉昨儿有点中暑,珠儿那边先不要叫宝玉过去,免得两个的病都好不了。”

王夫人说完这句,小心观察着贾政的神情。她知道贾政一向教导子女要兄友弟恭,和睦相处。因此今日宝玉没来,王夫人有些担心贾政会因此不快。

“不妨事,宝玉还小,老太太也疼他。他在那边日日承欢膝下,让老太太开心,也是咱们做子女的一份孝心。只是平时也要让他多与兄弟姐妹相处,从小要明白孝悌之道。”贾政说道。

一旁的探春见老爷太太在说话,她就一直低头乖乖吃饭,没有表现出听他们说话的样子。

“只是今日探春让我很惊讶。”贾政往探春碗里盛了一勺虾仁蛋羹,摸摸她头。见探春神情紧张的等待他的后半句话,于是慢慢说道“探春好像突然长大了,行事像个小大人,还会安慰母亲了,真是让我欣慰啊!”

探春第一次被老爷夸,很是开心,且今日老爷对她一直和颜悦色,真像是平常人家的父母女儿。

“女儿平日跟着太太在老太太前尽孝,看太太服侍老太太尽心尽力,唯恐有不周到的地方,还有大嫂子,二嫂子对我们这些弟妹都慈爱关怀,就想着女儿以后也要像这样,既要孝顺体贴长辈,又要与兄弟姐妹关怀友爱,才是做女儿的本分。”探春说得认真,透出一点不合她年龄的成熟。童声清脆,神情坚定,真真惹人怜爱。

“探春说得真好,夫人平日里把孩子们都教得很好。”贾政一句话把母女俩都夸了。他也的确很高兴,目前的王夫人还是能教育好子女的母亲,女儿探春也长得很好,日后也是个能成事的,贾珠也保住了,前景还是很光明的。

一旁的王夫人看探春引得贾政开心,她心里也松快不少,便也笑着给探春夹了一只翡翠烧麦,让她多吃点。

饭罢,有丫鬟端来茶水。贾政看王夫人和探春都拿来漱口,也有样学样,适应着贾府的规矩。

春鈤

“夫人,咱们去珠儿那里再看看吧,正好也可以消消食。”贾政知道即使他不说,王夫人也要去,不如一家三口一起过去。总是要慢慢培养感情的,家庭和谐很重要,让孩子们在有爱的家庭中成长,能避免很多心理问题。

王夫人应了,探春也说要去,便一起去了。

第3章 手足情深宝玉探病 宝玉探病

天刚擦黑,贾府各处的灯笼烛火已经亮起。正是晚饭前后,下人们来来往往的,游廊下及各处院门都站着丫鬟小厮们,垂手侍立。

贾政前面有两个丫鬟打着灯笼,王夫人和探春走在他身后,后面跟了几个丫鬟打着灯笼。一行人刚走到贾珠的院子,就有人进去通报。

贾珠的院子不大,在贾政与贾母的院子之间,离贾琏王熙凤的院子很近。

院子西墙下摆了一溜儿花盆,花草葳蕤。又架了几根竹竿搭成架子,爬满了凌霄花的绿色藤蔓。晚风送来浓郁的花香,朦胧的灯光下,李纨走到门口,迎了贾政三人进屋。

“大爷晚上吃过药了,参汤也用了,方才还喝了小半碗素粥。”李纨走在后面,说着贾珠的情况。

“能吃下东西就好,吃得多,也好得快。”贾政说道。

......

《红楼贾政很正经》作者:张白纸 全文免费观看_夸克网盘
点击观看

盘夸夸 - 全网热门短剧、影视、学习和工作资源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