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热文推荐】
本书名称: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本书作者: 玄北
本书简介: 跟编编商议1月17日V(周三),求支持
别人的清穿,入宫宫斗努力做太后,宝音的清穿绝对不进京,留在老家养老。
盛京城外,皇帝冬巡路过指着田间的水稻询问,“旗人不善耕作,你是如何想到在此处种地?”
[别问,要问就是老祖宗留下的种田血脉作祟,看到这肥沃荒着的土地,就控制不住撒蔬菜种子。]
宝音微笑,“就是想试试看,这些并不是我的功劳,下面人伺候得用心罢了。”
京城,皇帝开恩,允超龄的往年秀女参加这届选秀。
[在一夫一妻制的现代我都不想结婚,更不要说妻妾成群的古代了。]
宝音反手给自己种上牛痘。
她小脸煞白对前来的太医说,“是我没福气,竟然得了天花,呜呜呜,我是不是要死了?”
[快点撂牌子吧!]
康熙笑得高深莫测,“留牌。”
完结文《盘点历史,从朱棣吃猪粑粑开始》欢迎大家开宰
这里排雷一下,真不是恋爱脑文,女主到现在都是逢场作戏,皇帝有点动心。女主做什么不拒绝,皇帝衡量后认为有利就放纵了,大家回头看有伏笔,女主最开始心声比较多,后来有怀疑,心声都是试探比较多,设定这篇文时奔着反清这个目的去的,什么样的人皇帝才不会怀疑,自然是知道对方心声,有利用价值,一举一动都掌握手里,这是个翻脸将儿子都能废了的皇帝,宠爱能有信任重要?一个连心里想什么都了如指掌的人,皇帝才会放心。 不知道大家带了多少滤镜才能看出女主爱皇帝,后面有皇帝禁足女主,是发现女主在海外发展势力,觉得有些不受控制,大家不要带滤镜看!!
2024年7月11号留
第1章 第一章 开始
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
告别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皇帝启程东巡。
此次东巡只有一个目的,祭祖告诉祖宗长达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了。
浩浩荡荡的队伍,二月十五从京城出发,一路紧赶慢赶,三月三日抵达盛京。
盛京将军安珠户一大早便等候在永安桥西侧。
跟在安珠户身后的还有留在盛京的宗亲官员们。
一路奔波劳累,在盛京皇城休息一晚,隔日皇帝便带着太子前去盛京城外的福陵昭陵祭拜。
如此忙碌到三月六日,皇帝才闲下来,抽时间将盛京将军安珠户叫来问话。
盛京将军是文职,总管盛京一切事务,俗称“一把手”。
安珠户任职盛京将军一职还没几年,皇帝其实并不满意安珠户这个人选,安珠户太平庸,唯一长处就是还算忠心。
之前大清被拖入三藩之乱泥沼中,辽东这边一切以稳为重,皇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眼下皇帝有将安珠户换掉的想法,只是还未找到合适人选。
询问了蒙古部族和罗刹国的交界处巡逻安排后,皇帝挥挥手让安珠户退下。
下午在文溯阁宴请赶来的蒙古各部亲王郡王,还在戏台看了几场戏。
隔天一早又召见了留守盛京的臣子。
忙到快中午,皇帝终于闲了下来。
梁九功在为皇帝布菜。
见桌上有清脆的青菜,皇帝很意外。
“这菜哪来的?”
现在是三月,外面雪还未化,上哪里弄来这水灵灵的青菜?
皇帝出行携带人数有七万多,七万人的吃喝无论哪个地方都负担不起,只能从京城驱赶牛羊猪,去岁秋日晒的菜干是有,不容易储藏的青菜就甭想了。
早前带的菜也只供了几日。
“盛京的内务府孝敬的,说是从城外采购。”
皇帝点点头,又问:“太子那备了吗?”
梁九功连忙道:“已经备上了,太子殿下上午用了一大碗青菜牛肉汤面。”
皇帝擦了手,拿起筷子径自去夹盘中青菜。
这一顿饭他用得香。
用了饭,梁九功接过宫女手中的茶盏转递给皇帝。
皇帝漱嘴后询问,“这盛京可有什么新鲜事?”
梁九功弯腰说了打听到的事,只一句带过宜妃阿玛三官保家扩充府邸一事,没具体说三官保此举惹得周边邻居骂声一片。
宜妃是当前后宫最受宠的娘娘,梁九功自然乐意卖对方一个好。
皇帝这才想起来在宫里时拗不过宜妃的磨缠,答应给她娘家一个脸面,这次来盛京会在三官保府上歇一晚。
倒也不怪他想不起来,他前去祭祖自然要从盛京皇宫起程。
至于答应宜妃的事,皇帝想了想,回程再去三官保家住上一晚,算是全了爱妃脸面。
“新鲜事也不是没有,据说有人在南门外开了田,还种了水稻。”
这对于皇帝来说确实是新鲜事,盛京的大老爷们还维持着满人习俗,圈了地也只是养牛羊,种地那是极少见,也只有在京城才会出现。
“种水稻?”
皇帝突然反应过来,“有人在盛京这边种水稻?”
他表情极为惊讶。
水稻一般只在南方种植,皇帝关注耕种,在宫里种了一亩,不过北方还是以种小麦为主。
乍一听有人在盛京这块地方种水稻,就好像冬日里看见了一抹春意。
“走,去看看。”皇帝显然来了兴趣。
他更想知道这水稻能不能适应北方气候,若是可以说不定还能在北方推广开。
这关系到民生福祉,皇帝自然是想要去亲眼看一看。
皇帝出行身边伺候的人不能少,但此次是微服私访,身边的人员便缩减了又缩减,尽管这样依然还有三十多号人。
其他已经换上普通衣服先一步排查危险。
皇帝是骑着马出城,昭陵和福陵一个在北边一个在东边,圣驾又是从西门进,可以说盛京城门只有南边没有走。
这次恰好就达成了这个成就。
盛京往南只一条官道,这是通往浑河的官道,每年夏秋便有大量商船在岸边停靠。
马哒哒奔跑在官道上,冷风如刀一般割人脸,身上仅有的一点热气也被吹走。
路两边都是枯黄的荒地,大概行了十几里终于看到远处官道两旁的人烟。
又继续行驶先看到两层高的大房子,然后才是房子后面错开的低矮房屋。
“吁~”
皇帝嘴边冒着白气笑着对身边的明珠道:“这房子可真气派,比盛京的皇宫看着还要气派。”
这房子可不就看着气派,盛京的皇宫本来是努尔哈赤攻入盛京后建造,只住了两代帝王,宫殿本也就不多。
而眼前这一排房子呢,看着有城墙高了,房子还建得非常宽敞。
长长一排,比宫殿还要长。
谁家房子一排都快比得上乾清宫的长度了?
马又继续往前,因官道是曲折的,远看还以为屯就在气派的房子后,等近了才知道是路两旁。
越过屯子后,一行人总算是看到整整齐齐的农田,此时水渠里还有冰碴,田里也是光秃秃并没有什么好看的。
倒是庄子附近一片无遮挡的农田被琉璃罩了起来。
所有人都震惊这庄子主家的大手笔,不是谁都有钱弄出罩住一亩地的大琉璃房子!
琉璃房子一半地空荡荡,另一半种着瓜果蔬菜,寒冷天里看见绿色那叫一个喜人。
皇帝看到那些绿油油的青菜猜测自己午膳中的青菜应该是从这里来的。
一大群人下了马,皇帝留了几人看马,又带了剩下的人浩浩荡荡往琉璃房走去。
这几天寒冷,庄上的人都躲在屋里取暖,门房的人捅咕炭火将埋在里面的红薯翻了个面,就这低头的一小会儿就错过拦住这群人的机会。
等发现,这伙人已经走到琉璃房门口,木头门框,垂下来一厚实棉被。
掀开进入,里面温暖如春,跟外界成了两个世界。
进到里面才发现这些琉璃都不平整,房顶的琉璃还有气泡,这种带色带气泡的琉璃在京城是残次品一般是要被销毁的。
没想到还有人废物利用拿来制作房子。
“这琉璃墙似是两层。”明珠看出点什么来开口。
皇帝思索了一下留守盛京的家族,还是没有猜出是谁家有这般大手笔。
“你们是谁?怎能随意闯入人家家里?”守门的老李一抬头就看见琉璃房门前聚集了一大群人差点没把他吓死。
他就烤个红薯时间,怎么就凭空多出这么多人?
老李拿着火钳跑了过来,一脸凶神恶煞模样,足以吓哭屯里的小孩。
可惜还没等他靠近琉璃房前,就被几名汉子拦住了。
老李看着胸前的刀吓得浑身哆嗦。
皇帝听见动静掀开帘子探出头去,“莫要伤害老人家,请他进来我要问话。”
老李头脑子一蒙,人群让开一条道,他稀里糊涂进去。
进去后讲房里菜都好好的,顿时松了口气。
摄于对方人多势众,老李气短了许多,“你们这样不对,哪有不打招呼就往人家庄子里闯?”
皇帝好脾气道歉,“是是,是我等不对,擅自闯入庄子还请老人家t原谅,我等随圣驾来盛京,这万物复苏之际见到了这琉璃造的房子难免惊诧,情不自禁就走到这里来。”
老李嘟囔一句,“你们要是打一声招呼,我还能拦住你们?”
说到这里他自豪道:“咱这玻璃房可是盛京第一,冬日那会儿城里的爷们都跑来玩,还跟咱家订了不少这样的玻璃。”
皇帝适时捧场,“老人家何止是盛京第一,宫里都没有这样的。”
老李骄傲摆手,“那可不能跟宫里比。”嘴里虽然这么说,脸上表情却不是。
老人家表情很好懂,在场人都看出来了。
康熙哈哈一笑,转手指向前方那块空地。
“老人家那边种什么?”
老李忙拦着众人前头,“那是主家育的苗,不准人接近,你们要看就在这门口看看得了。”
“育苗,听说你家去年种了水稻,这莫不是水稻苗?”
老李竖起大拇指,“还是这位爷聪明,没错这就是水稻苗,我家主人亲手育苗,平时就不准了靠近,咱们在这边看看就得了。”
“大冬日几位可是要订菜?各位爷恐怕来晚一步,这里的菜都不能动,已经被内务府订下了,庄上还有一些熏肉,几位要是不嫌弃可以去瞅瞅。”
老李积极想要将这些人弄走,让外人闯到这边本就是他失职。
在场或多或少都看出了他的意思。
“能见见你主家吗?我们不买菜,想订购一些琉璃。”皇帝笑了笑开口。
“不是琉璃是玻璃,这玻璃跟琉璃是没法比。”老李更正他说法,老李认死理,甭管外面叫什么,主家说是玻璃那就叫玻璃。
“我看你们还算讲规矩,不跟其他爷们一样不讲道理,这样我带着你们去见见主家,有什么你们跟主家说。”
老李看着这呼啦啦一群又皱眉,“你们人太多了,选三个人跟我走吧。”
没等皇帝说话,明珠先大声训斥,“大胆奴才,让我们分散,可是想行不轨之事?”
第2章 第二章 心声
明珠这一声训斥若是旁人恐怕早就吓到了。
很不巧他遇见的是老李,老李偏偏就是头倔驴,根本不带怕的。
当然这也是主家给的胆量。
老李脸耷拉下来,“怎么?想闹事?”
他抱拳冲向京城方向道:“这盛京城我们就没有怕的人!想要闹事麻烦掂量一下,我们主家舅老爷可是朝中的明珠大人。”
明珠本人:“……”
几十双眼睛不约而同看向明珠,明珠嘴角抽动只觉得黄泥巴掉□□里说不清。
他刚想要澄清身份,被皇帝动手拦住。
“原来是明珠大人。”皇帝意味深长道。
“老人家,能否将你主家请来,我们就问问话。”
梁九功适时走出来,向老李举了个牌子。
老李大字不识一个,官牌还是认识的。
他心里忐忑不安,不会是给主家招惹麻烦了吧?
“你们在这等着,我去请示主家。”
老李掀开被帘子跑了。
没了外人,皇帝脚步缓慢往那空着的地走去,到地头才看到这空地已经长起了指节高的禾苗。
禾苗长势极好,皇帝看了也高兴,民间竟然还有这般大才能孕育早稻!
算一算到四月中旬就能插秧,九月收割,收割后完全不耽误种冬小麦。
多种一季粮食,得多养活多少人?
***
宝音趴在炕上绞尽脑汁在修论文,没错,是论文。
谁能想到穿越后她还是逃不过写论文的魔咒?
穿越前宝音正在学校图书馆修改期刊论文,本校研究生想要毕业有硬性要求,需要发表几篇国内外学术期刊的论文。
她只是连续熬了几晚,熬不住趴桌上睡着了,谁能想到就这么穿越了。
不仅从南方穿越了北方,连民族都给她换了一个。
宝音“看着”脑海里满是红色要求修改的论文,整个人都要麻了。
这是她穿越后带的金手指。
自带的论文搜索系统。
页面简单像极了学校图书馆自带的检索系统。
系统傻瓜模式,只能搜索论文。
当然跟某个大名鼎鼎的查重网站一样,每一篇论文只给看正文第一页,想看下面要花费“点”买。
“点”怎么来?
需要宝音上传论文,系统评估后给出相应点数。
到目前为止宝音只上传了两篇论文,一篇是写清初满人饮食文化,一篇写清初满人服装变迁。
没错,就是借了身边的便利。
两篇论文给的点数不多,却给宝音换来了培育早稻培育和快速堆肥相关的论文。
只这两样就让宝音不愁吃穿,过上提前养老生活。
“格格,格格!”
宝音歪头,就看见贴身丫鬟蓝玉快步走进来。
“门房老李说,玻璃房那来了一大批人,好像都不好惹,他还说那群人拿了块官牌子说要见主家!”
盛京都知道这庄子是谁的,也没人来打扰她,眼下皇帝来了盛京,不出意外应该是随圣驾来的京城官员。
至于是否有可能是皇帝,这个念头只在宝音心头闪过就被略过了,皇帝这次行程很赶,明日就要出发去永陵,哪有时间出来闲逛?
宝音忙从炕上起身,蓝玉上前帮她穿上衣服。
出门前还套上了翠烟色披风,披风自带帽子,宝音将帽子一盖,整张脸被覆盖在帽子下。
穿过门厅出了门,乍从温暖的室内出来,吸到冷风,她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格格,小心着凉!”
蓝玉捧着一手炉追上来塞宝音手里。
宝音就这样揣着手炉领着五六个侍卫往暖房走去。
这一段路不短,一里路。
也幸好是红砖铺的路,不然光想想泥泞的土路就令人发疯。
待到暖房门前,宝音已经四肢冰凉,冷风似乎无孔不入往缝隙里钻。
水汽已经让暖房玻璃一片模糊,宝音掀开厚被子推开玻璃门进去。
暖房内温度比外面要高十度,宝音总算是舒服了些。
还没看到人,先听见远处的说话声。
越靠近暖房入口,留的蔬菜越多,高高的黄瓜架子和冬瓜架子将视线遮得严严实实。
宝音领着侍卫从边上走了过去,很快看到了蹲在地头的几人,还有旁边警戒的一大群人。
浩浩荡荡的人将地头站满了。
大概是听到身后有动静,一伙人回过头来。
见领头的是个年轻女子,皇帝很惊讶。
[大冷天,不躺在炕上猫冬,跑出城吹冷风,这群人脑子进水了?]
皇帝愣了愣,这女子没开口,声音是从哪里传来?
他看看左右,似乎只有他一人能听见。
“我便是这庄子的主人,找我有何事?”
皇帝深深看了一眼面前女子,开口道:“听说有人在盛京种出了早稻,我等过来查看,若是属实,将上报朝廷以资嘉奖。”
宝音拉下帽子露出小脸,她鼻梁高挺,皮肤雪白,还是鹅蛋脸,比不上汉人顶级大美女,旗人中容貌绝对算拔尖。
皇帝身后不少年轻侍卫目光躲躲闪闪,有点想看又有点害羞。
见惯了美人的皇帝没什么反应,而是耐心等对方回答。
宝音没想到这群人是被水稻引来的。
[早知道就低调点了。]
“这些不算早稻,得依赖暖房才能生长,不值得这位爷夸赞。”
皇帝这下确认这声音似乎是女子的心声,他啧啧称奇。
“旗人不善耕作,多习惯放牧,姑娘是如何想到在此处种地?”
[别问,问就是老祖宗留下的种田血脉在作祟,看到这肥沃土地,就控制不住想要种地的欲望,这么好的黑土不种点菜多可惜?]
宝音抿了抿嘴,“家里有汉人奴隶,说这块地合适拿来种地,都是下面的人张罗,我也不是很懂,这位爷若有什么想知道,我可以将人喊过来。”
见面前女子口气僵硬,有赶人的意思,皇帝立马换了话音。
“听门房说,姑娘跟明珠大人有亲,正好我等要回城,倘若遇见明珠大人,刚好可以帮姑娘请个安。”
皇帝左手边的明珠还在思索这是谁家的格格。
......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作者:玄北 全文免费观看_夸克网盘点击观看
继续浏览有关 近期完结 的文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