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名:《娘子凶猛》
作者:998
作品简评:
天盛元年,外敌来犯,连年的征战让百姓苦不堪,朝廷征兵,刘家村的刘翠花连续失去三个儿子。三十六岁时刘翠花老蚌生珠喜得贵子,吓得夫妻二人把小儿子当成女儿养。结果孩子三岁的时候战争停了,孩子的身份却改不回来,最后没办法用三十斤猪肉换了个倒插门的“小女婿”。徐渊年幼丧母,父亲不慈继母狠毒,小小年纪差点被磋磨死,幸亏被刘翠花一家人收留,扶养长大。
两个“难兄难弟”从青梅竹马,一路相互扶持走到朝堂之上。作者用简练的文字,把一家人发生的趣事描写的栩栩如生,让人读起来温馨又快乐。
第一章
“听说村东头徐才家的又生了?”
“生啦,又是个大胖小子,昨个我才跟二嫂吃了他家的红鸡蛋,那孩子胖嘟嘟的可招人喜欢了。”
“啧啧啧,倒是个会生的,三年抱俩。对了,徐才前头屋里的小子,这几年怎么见不着了。”
“嗐,别提了前几天我还见过呢,这都眼瞅着快腊月了,还穿着单衣,背着比他个都高的柴从南山下来,到底是个没娘疼的,身上瘦的干巴巴没二两肉,看着让人揪心。”
“唉,有了后娘就有后爹,没娘的孩子就像地里的野草,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风吹折了。”
“可怜啊……”
天色渐晚,两个妇人扯了两句闲话匆匆回家做饭去了。
徐家住在刘家屯的紧东头,是后迁来的。前些年不太平,征兵征的好些地方都绝了户,又赶上灾荒不少人举家迁移,像徐家这样的,村里有十多户。
这会刚进腊月,前几天下了场小雪,北风卷着残雪冷的逼人。
正房里,徐才正在给媳妇炖鸡汤,月子里的女人身体虚,老母鸡炖汤最是滋补。这锅鸡汤熬了一个多时辰了,骨头都熬碎在汤里,像牛乳一般雪白鲜美。
“桂琴,快尝尝这汤怎么样?”徐才把汤碗端到卧房,递给炕上的媳妇。
女人脸色红润,怀里抱着个胖乎乎的孩子,接过鸡汤喝了一口点点头:“真香,你也喝些。”
“都给你喝的,你这几年生完二郎生三郎,身子亏了不少,得好好补补。”
女人得意的翘起嘴角,没一会把一碗鸡汤喝了个干净,眼珠一转说:“我听说这山参炖鸡汤才滋补,若是能采几根山参就好了。”
村里倒是有跑山的经常采到山参,一颗能卖上百文,可须得有眼力和经验才行,不然这荒山野岭里财狼虎豹一样不缺,弄不好就喂了野兽了。
“明儿我让大郎去山上看看。”
刘桂琴连忙说:“让大郎一个人上山我不放心。”
徐才一摆手:“闲着他也是在家吃干饭,况且也不让他去远了,就沿着山边找找,万一能找到不就省了得花钱了。”
“那就有劳相公明日跟他说一声了。”
*
四处漏风的偏房里,年仅十一岁的徐渊正抱着膝盖守着一个火盆瑟瑟发抖,身上打满补丁的衣服已经不合身了,漏出细长的手腕和脚腕。
一阵风刮过,冷的他直抖,勉强把手脚缩进衣服里,闻着带着香味的风咂咂嘴,二娘又吃鸡了。娘活着的时候,徐渊也吃过鸡。
那会他才五六岁,穿着娘做的新衣服,去学堂里念书。夫子夸他聪明,读过的书几遍就能背下来,看过的字过目不忘,还说他将来没准能考上秀才呢。
那会爹对他也很好,会背着他去镇上卖秋货,卖了钱还会给他买糖人吃。
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切都变了呢?
娘生弟弟的时候难产死了,第二年爹娶了新媳妇让他叫二娘。徐渊不想叫,这女人就偷偷拿长指甲掐他的脸。
后来二娘也怀孕了,前年生了大弟弟,今年又生了小弟弟,像下崽子一样,一年一个。
他的处境也越发艰难起来,从最开始的克扣口粮,到后来几乎不给饭吃,徐渊只能自己去外面摘些野果饱腹。
夏天还好说,漫山遍野的东西虽然吃不饱,倒也不会饿死人。这阵子天气冷了,山上的野果子已经没了,偷偷种的几颗红薯又被野猪拱了,他已经连着三天没吃过东西,这会饿的前胸贴后背。
徐渊摸着咕咕叫的肚子安慰自己:“睡觉吧,睡着了就不饿了。”扯了扯身下的稻草,整个人缩了进去哆嗦着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偏房的门就被徐才推开。
“大郎,醒醒别睡了!”徐才一脸不喜的看着自己的大儿子。
别人家的孩子像他这么大的已经能帮着家里干不少活了,可徐渊身子骨像没长开似的,看着只有七八岁的孩子大小,稍微重点的东西都拎不动,只能干些零活。
“爹爹。”徐渊慌忙的从草堆里醒来,脸色泛着不正常的红晕。
“待会你拿着木锹去山上转转,给你二娘挖两颗山参回来补补身子。”
“可是爹爹我……”徐渊话还没说完就被推出了家门。
“我还没吃饭,我也不认识山参长什么样。”徐渊喃喃的说。
他知道自己说了徐才也不会听,算了,出去还能找点吃的,在家恐怕又要饿一天肚子。背着竹篓徐渊顺着小路脚步蹒跚的往外走。
*
一辆牛车行驶在乡间小路上,车上坐着三个人。
赶车的是个老汉,头发花白看起来年纪不小了,身上穿着厚实的皮袄,嘴里叼着烟袋。
车上坐着两个女人,岁数大的看起来也有四五十岁,头发梳的光溜溜,在脑后用银簪子挽了个发髻。
另一个……看不大出年纪,看身形应该是成年了,却梳着孩子的双髻。
“幺儿,娘跟你说了多少次,出门要带围巾你怎么就不听呢。”刘翠花赶紧从包裹里掏出一个兔毛的围脖围在女儿脖子上,遮住那个不大不小的喉结。
刘灵芝不耐烦地扯了扯围脖,臭着脸转向窗外。
雪白的兔毛衬得他模样越发粗犷。皮肤黝黑,浓眉俊目,鼻梁高挺,方唇阔嘴。这个长相若在男儿身上称得上英气,偏偏穿了一身粉白的缎子袄,下身是条鹅黄的长裙,显的整个人虎背熊腰,别提多别扭了。
“到了大伯家记得少说话,别跟人打架,别站着上茅厕……”
“知道了,知道了。”刘灵芝不耐烦的打断她的话,靠在车边闭目养神。
“娘都是为你好,若是被人家知道了你是男娃……那可是掉脑袋的罪!”
没错坐在车上的刘家幺女是男孩。
这事还得从十多年前说起,那会新皇刚刚继位,北边的金国以贺礼为由,突然集结大军朝盛国攻打过来,一时间震惊朝野。
新帝命护国将军领兵应战,结果这一仗打了十多年。
打仗就要死人,死人就会征兵,军户死绝了开始征老百姓。凡每户有两丁者,皆出一丁。
刘家大郎,二郎,三郎都是这么一个被征走的,那会刘翠花真是快哭瞎了眼睛,可是没办法啊,不听话要被砍头,去打仗也是死,真是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原以为刘家会断了香火,谁成想刘翠花老蚌生珠,三十六岁那年居然又怀上了!
十月怀胎生下来居然还是个带把的,老两口又惊又喜。可是这仗打起来也没个头,好不容易得来这么个宝贝疙瘩,万一再被征去可怎么办啊?
夫妻俩一合计,干脆把他当成女儿养,连夜在门口挂了红绸。
红绸一挂,里正白纸黑字将户籍上报,刘家儿子就变成了女儿。
谁成想孩子三岁的时候突然停战了。
大概是打的时间久了,两边都撑不下去了,便以黄河为界,签了停战书。
他们一停战,刘翠花乐了,刚好可以趁着这个机会给儿子恢复身份。
夫妻俩兴匆匆的跑到衙门,还没开口询问就见里面押出来一家人,跟旁边的人打听,这家竟然也是瞒报了儿子的身份逃避征兵,这可是欺君的重罪,要杀头的!
夫妻二人一听吓得头也不回就跑了,再也没升起过给儿子恢复身份的想法。
“吁~~”前头刘老汉突然拉住绳子,牛车停在了路中间。
刘翠花掀开帘子问:“怎么了?”
“老婆子,你看前头地上趴着的是个人不?”
两人下了车往前走了几步,见地上趴着个孩子,看着才七八岁大,穿着一身破烂的衣服,冻的脸色发紫。
刘翠花赶紧把人拽起来:“天可怜见的,这大冬天怎么连件棉衣服都没有啊,娃,快醒醒,你是哪家的?”
徐渊从家里出来时饿的迷迷糊糊,加上昨晚又染上风寒,没走出去几里路就晕在了路边。
晕倒前一刻徐渊想,自己可能要死了,不知道死后能不能见到娘亲和弟弟,如果见到娘亲自己要好好告一状,让娘亲打死那个坏女人。
第二章
“幺儿快拿件衣服来,这孩子要冻死了!”
刘灵芝闻声赶紧拿出自己的棉披风,跳下牛车,跑过来递给他娘。
刘翠花把孩子包裹住:“先抱车上吧,这天寒地冻的放在这也不是回事。”刘老汉二话没说夹起孩子就上了车。
车上徐渊冻的脸色发青,手脚僵硬,大冬天的只穿了一件薄衣,还破破烂烂的,比镇上要饭的都不如。
刘翠花一边给孩子搓手脚,一边叹气,都多少年没见过这么可怜的孩子了,身上瘦的只剩一把骨头。
许是人贱命硬,徐渊竟然慢慢缓了过来,冻僵的手脚也渐渐有了血色,迷迷糊糊竟把刘翠花当成了自己的娘亲,抱着她一个劲的喊娘。
刘翠花擦了把孩子脸上的眼泪:“可怜的娃,我不是你娘,你家在哪婶子送你回去。”
徐渊哭着摇头:“不回家,要跟娘走,娘别扔下我。”
刘翠花没了三个儿子,听见这孩子管他叫娘心软的不行,连忙拍了拍他后背安抚:“不回去不回去。”
牛车进村时天色已经大亮,不少干活的人都出来了,见到赶着牛车的刘老汉纷纷打招呼。
“刘二哥回来了,嫂子没一起回来啊?”
刘翠花掀开车门帘子:“回来了,这不是大伯家要办喜酒嘛,都回来了。”
刘翠花家原本也是刘家屯的,停战后夫妻二人为了隐瞒小儿子的性别,直接卖了地搬去镇上开了家肉铺子。如今有三四年没回来了,村里人对这一家都挺好奇的,纷纷停下来跟她搭话。
“二嫂子生意不错吧?这镇上的水土养人,看着可比我们年轻不少。”几个妇女打趣道。
刘翠花笑的满脸褶子,摸着油光的头发谦虚:“哪有你们说的那么好,混口饭罢了。”
这几年为了休养生息朝廷免了人头税,百姓的日子好过了,都舍得花钱买肉吃,他们的生意确实不错,去年还在镇上买了一个两进的院子。
“还是你命好啊,不像我们老了老了也没个闲着的时候,看完儿子看孙子,今年孙子成亲明年又要看重孙了,哎~”刘铁柱的媳妇阴阳怪气的说。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谁不知道刘翠花没了三个儿子?这话就戳人心窝子了。
刘翠花脸一耷拉,她可不是个好脾气的,直接扯嗓子就骂:“生一窝能怎么样?还不是又瞎又瘸的,估计是祖上干了缺德冒烟的事,连累了子孙。”
刘铁柱家刚好也有三个儿子,之所以一个都没去战场,是因为三个孩子都有毛病。老大是个瞎子,老二是个瘸子,老三傻的连话都说不清楚。
“呸!”刘铁柱的媳妇气的吐了口唾沫,扭头就走。
她一走刘翠花瞬间又恢复了笑脸,想起车上捡的孩子连忙说:“老姊妹们,你们帮我看看这是谁家的孩子?我们来时在村口的路上捡到的。”
掀开帘子这群妇女目光先是落在刘灵芝身上,从头到脚看了一遍……嗯,是个壮实的,看着好生养。农家人可不讲究美丑,能过日子才是好姑娘。接着把目光望向刘灵芝怀里靠着的孩子身上。
“哎呦,这不是徐家大郎吗?这是怎么了?”
“天可怜见的,怎么瘦成这个模样了。”几个妇女见状长吁短叹。
徐家大郎?刘翠花倒是有点印象,没搬去镇上的时候见过那孩子几次,听说会念书,长的白白净净的特别招人稀罕。算起来那小子只比他们家幺儿小三岁,如今也有十一了。可车上的人看着最多八、九岁,根本对不上号。
“大妹子你没弄错吧?这徐才家遭什么大难了?怎么把孩子饿成这样?大冬天连件棉衣都不给穿?”
张采菊摆摆手:“老嫂子你久不回来不知道,大郎他娘前几年难产没了,徐才又娶了一房。”
“他后娘不给孩子饭吃?”
张采菊撇嘴道:“就没见过这样的人家,拿前面的孩子不当人,小小年纪干的都是大人的活,他爹也是个狠心的,任由那婆娘磋磨。”
旁边人叹气:“唉,有了后娘就有后爹,这孩子想来是被磋磨狠了。”
话是这个话没错,可这几年不像以前战乱的时候,人人吃不饱饭,谁也管不了谁。
如今家家户户都有余粮,条件好的都盖上新房了,逢年过节还有肉吃,怎么就能刻薄成这样,连口饭都舍不得给孩子吃?
刘翠花越听越气,拉着自家男人说:“走,去徐才家看看,到底是个什么狠毒的东西,忍心这么糟践一个小娃娃!”
刘老汉马上赶着牛车,带着妻儿和一众看热闹的乡亲朝徐才家走去。
车上的刘灵芝同情的握住这孩子的手,小手干巴巴的,上面长满了老茧,比他爹天天杀猪的手都粗糙,真不知道这他是怎么熬过来的。
“娘……”徐渊半睡半醒间感觉到有人拉着自己的手,那个手掌热的像个小火炉,让他想起自己的娘亲,小时候娘亲的手也是这样热热的。
“我可不是你娘。”刘灵芝小声的在他耳边说。
徐渊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看见一个陌生的少女抱着自己,吓得连忙爬起来:“你…你是谁?我这是在哪?”
“你别怕,这是我家的牛车,我爹娘正送你回家。”
“回家?”
“你不是徐家大郎吗?”
徐渊点点头,马上又摇头:“不,我不能回家,爹让我去山上挖参,挖不到参晚上回家又没饭吃。”说着就要下车。
刘灵芝一把拉住他,把他按在旁边软垫上:“你饿了?”从盒子里翻出她娘准备送礼的糖面果子递给他:“吃吧,吃完再回去。”
好几天没碰过食物的徐渊看着面果子咽了口口水,几乎是强忍着眼泪摇头拒绝了:“我娘说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
刘灵芝皱眉,抓起一块就塞进他嘴里:“吃。”
“唔!”
好吃!太好吃了!又甜又香,是徐渊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东西!好吃到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
“你哭什么?”刘灵芝从袖子里翻出皱巴巴的手绢,胡乱的帮他擦了擦脸。
“谢谢姐姐,实在是太好吃了!”
刘灵芝抿嘴一笑,又抓了几块放在他手里:“那就多吃点,别噎着。”
“哎!”徐渊一口一口的吃着面果子,心里五味杂陈,这么好吃的东西,以后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吃了。
车子没一会就停在了徐才家门口,刘桂琴在做月子,徐才也没出门干活,早上在院子里劈了点柴这会正坐在门口编竹筐。
看见门外突然来了不少人,一脸疑惑的站起来。
“是徐才家不?”刘翠花扯着嗓子问。
“你是谁啊?”徐才是外来户,来了没几年刘翠花一家就搬走了,所以对他们并不熟悉。
“你先别管我是谁,我问问你,车上这孩子是你家大郎不是?!”说着掀开车帘子,从里面拉出来个面黄肌瘦的孩子。
“大郎?”徐才放下手里的竹筐走出来。
“爹……”徐渊低着头不敢看他。
“娃,你别怕跟婶子说,你今天早上出来干什么去了?”
“爹…爹说要我去挖山参,给二娘补身体。”
围观的人一听顿时议论纷纷。
“这死冷寒天的让这么点个娃娃去挖参?”
“冬天山上的野兽没了吃食,我们大人都不敢轻易上山,徐才这是要害死大郎啊!”
“啧啧,真没见过这样当爹的。”
徐才被说的面红耳赤,粗着嗓子说:“这是我们家的事,跟你有什么关系?”
刘翠花见他这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气不打一处来:“虎毒不食子啊,你这么做对得起大郎他娘吗?她可是给你生娃才没的,要是知道你们两个人这么磋磨自己的骨肉,就不怕她半夜找你算账?!”
徐才被她这么一说,吓得脸色有些难看。
屋里刘桂琴闻声走了出来:“相公,这是怎么了?”
算起来刘桂琴和刘翠花还沾着亲戚,要管她叫二舅妈,以前就听说过她泼辣,怎么好几年不见突然回来跑自家门口来骂街了?
“二舅妈你消消气,有什么话进屋说。”
“呸!谁要进你那腌臜窝?你也是当娘的?怎么忍心这么虐待孩子?”
刘桂琴被她骂的脸通红,急忙上前去拉徐渊:“大郎,二娘不是给你做了新衣服吗,怎么也舍不得穿,穿这旧衣服出去干嘛?”
徐渊吓得躲在刘桂花身后:“你骗人,你没给我做过衣服,我身上穿的还是我娘给我做的。”
旁边人一听又是心酸,这孩子娘都死了四年了,怪不得衣服小的都不合身了。
徐才气的伸手就要打他:“胡说八道!分明是你二娘要给你做,你自己不要!”
“听听这说的也是人话?还有人给做衣服不要的?”
街坊四邻闻声都出来了,人越聚越多,有了解他家的纷纷站出来帮徐大郎说话。
村里人就是这样,偏心可以理解,毕竟不是自己生养的,可磋磨人就不行了,那是良心坏了,要被人戳脊梁骨骂的。
刘桂琴见状不好,连忙装头晕,拉着自家相公就往屋里走。
徐渊呆呆的站在大门口,既不敢进去,也不敢离开,心里隐隐觉得自己恐怕再也进不了这个家门了。
第三章
徐才两口子一走,戏散了一半,刘翠花骂了一会也没了劲头,拉着徐渊的小手回到牛车上。
“大郎,你愿意跟婶子走不?”
徐渊愣了一下,猛地跪下磕头:“我愿意的!只要婶子给我一口饭吃,让我干什么都行!”
刘翠花急忙把人拉起来,摸摸他干巴巴的小脸:“乖娃,等过了明日我便去找里正,让你爹出个文书,咱们好歹名正言顺的离开。”
旁边的刘灵芝有些奇怪,他娘怎么突然想起要收留个小娃子?
其实这件事刘翠花和刘老汉琢磨很久了,眼看着儿子越来越大,虽然是当成女儿养,总不能真当女儿嫁出去啊。
一直不嫁又怕被人说闲话,最好的办法就是替他招个上门女婿,两人假装过日子,等过几年再过继个孩子,也算是给老刘家留个后。
可这上门女婿不好招,招来又怕对方知道刘灵芝身份后报官,这可愁坏了两个老人。
如今突然遇上徐家大郎,刘翠花就想起了这个念头。趁着这孩子年纪小,好好待他,等他长大了念着旧情,好歹也能把幺儿当成亲兄弟对待。
牛车一路赶到村西头,在刘老汉的哥哥家门口停下。
屋里听见牛车声早早就迎出来了,大伯刘树春的媳妇杨氏一把拉住刘翠花的手:“妹子可算把你盼来了,幺儿回来了吗?”
“来了来了,幺儿快出来喊大伯母和大嫂”
刘灵芝下了牛车,哑着嗓子喊了声伯母、大嫂。
杨氏旁边站着的是自己的儿媳妇小刘氏,整个刘家屯十户有八九户都姓刘,明天就是她的儿子成亲。
小刘氏是个爽辣的人,拉着刘灵芝的手感叹:“哎哟,咱们幺儿都长这么壮……大了,像二伯,外面冷快进屋,这一路冻坏了了吧。”
刘树春家的房子是前几年新盖的,前后加偏房一共七间,三代人住在一起也不拥挤。
屋里生着地龙,热气腾腾的,刘翠花摘了围巾说:“不冷,牛车装了棚子,四周都糊了草纸,挡风的紧。”
“幺儿快上炕暖和暖和,诶?这个是谁家孩子,怎么也跟进来了?”
徐渊畏手畏脚的站在刘灵芝身边不敢吱声,屋里太暖和了,热的他有些头晕。
提起这个刘翠花气就不打一处来,把早晨的事添油加醋跟大嫂说了一遍。
“就没见过这么当爹的,真就狠的下心去。”
杨氏也是个软心肠,听得眼泪直往下掉:“这孩子以后怎么办?要是送回家多半是活不过这个冬天。”
刘翠花叹了口气:“谁说不是呢,我想着把他从徐家要出来,花两个钱也行,带回镇上好歹给口饭吃也饿不死。”
刘家屯的里正是杨氏的亲外甥,这事正好她能帮上忙。“那过了明日我去帮你说说。”
杨氏让儿媳妇去找自己孙子小时候的衣服给徐渊换上,擦洗了一下好歹有了模样。
小孩们在西屋玩,大人们在东屋唠嗑,妯娌俩三四年没见面,拉着手有说不完的话。
“翠花,幺儿这么大了,亲事定了吗?”
提起这事刘翠花就头疼,又不能明着跟大嫂说幺儿的性别,只能含糊的说:“还小呢……想再留两年。”
杨氏叹了口气:“知道你舍不得她,要不是大郎二郎三郎都没了,你现在也是当奶奶的人了,如今差出去一辈人。”
......
《娘子凶猛》作者:998 全文免费观看_夸克网盘点击观看
继续浏览有关 bl 的文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