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北宋]给苏轼当弟弟的那些年(穿到北宋当权臣)》作者:醉酒花间全文夸克网盘观看

时间:2025-02-13分类:小说浏览:15评论:0

穿到北宋当权臣

作者:醉酒花间

文案

“我爹叫苏洵,我二哥叫苏轼,我三哥叫苏辙,对,就是史书上很有名的那三个。”

北宋富庶却又积贫积弱,几代君臣试图改变现状却都功败垂成。

有人想改善民生、有人想发展科技、有人想富国富民、有人想强军北伐……

苏景殊:管不了权就管钱,等在下当上三司使,你们一个二个怎么折腾都得看在下心情,微笑。

*

苏景殊穿了,穿到一个到处都是大佬的时代。

他二哥苏轼,史上有名的吃货,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他三哥苏辙,史上有名的兄控,不是在捞哥哥就是在捞哥哥的路上。

“那什么,捞一个是捞,捞两个也是捞,你就连我一起捞呗,哥哥哥、君子动口不动手、不能揪耳朵嗷嗷嗷!!!”

-划重点-:

1.主角独自美丽莫得cp,自带金手指种田游戏系统,综七侠五义。

2.架空背景,剧情乱七八糟什么都有,人物年龄生平有调整。

内容标签:七五 穿越时空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轻松

搜索关键字:主角:苏景殊

一句话简介:但也不能是个人都想当我哥吧!

立意: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第1章

*

嘉佑元年,年终岁尾,汴梁城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汴梁城外,灵动俊俏的少年郎仰着头看着城门,发出没有见识的声音:“哇!”

很多第一次见到汴京繁华的人都会如此惊叹,行人见怪不怪,连多余的眼神都懒得分给这些初来乍到的外地人。

苏景殊也无暇在意路人的反应,他现在满脑子都是终于见到了活的《清明上河图》,北宋的汴梁城和后世的开封城完全不是一个感觉,他还没看够呢。

穿越之前,他对两宋的印象只有一个字:怂。

打了胜仗还要花钱买平安,窝囊到这个地步的朝代不多见。

穿越后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他对两宋的固有印象略有改观,但是“怂”这个标签依旧没变。

是的,他是个穿越者,上一刻还在家里吹着空调打游戏,下一刻就变成了呱呱坠地的婴孩。

没有被高空落下的花盆砸,没有被刹车失灵的豪车撞,没有被进水短路的电脑电,更没有咒骂苍天被天打雷劈。

一点征兆都没有,莫名其妙就穿越了。

刚出生的小婴儿什么都听不清,除了吃就是睡,等他能从身边人的闲话中搜集信息时,距离他出生已经过去了大半年。

这辈子听到的第一句话:滕子京已至巴陵。

没错,就是那个“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滕子京”。

但凡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就不会不熟悉这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不得了不得了,他这一穿竟然穿到了北宋。

然而更令他震惊的还在后面。

他家在眉州,他爹叫苏洵,两个哥哥一个叫苏轼、一个叫苏辙。

对,就是史书上很有名的那三个。

最开始他并不知道他爹他哥是“三苏”,只知道爹姓苏,娘姓程,两个哥哥一个叫和仲一个叫同叔,还有个姐姐叫八娘。

家里本来有七个孩子,大哥景先和前头的两个姐姐都已夭折,等到他出生,家里就只剩下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二哥名字里带“仲”,三哥名字里带“叔”,按理说轮到他应该带个“季”字,但是却跟了早夭的大哥的名字走。

他本来就叫苏景殊,大概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小小的他一直以为他二哥叫苏和仲三哥叫苏同叔,他们家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家庭。

他爹苏X常年不在家,提及“滕子京已至巴陵”后便出门游学,家里大部分时间只有娘亲和姐姐八娘外加几个雇来的短工。

哥哥们?哥哥们出门上小学了。

这年头京城有宗学太学国子学,还有内小学京小学和国子监小学,京城之外的则是乡学县学县小学以及多如牛毛的私塾、义塾和蒙学。

身为一个脑容量小的可怜的奶娃娃,哥哥姐姐每次过来他都睡的昏天黑地,清醒的时候基本没有。

奶娃娃的生活非常快乐,无忧无虑万事不愁,如果这是一场梦,那一定是最安逸的梦。

安逸的生活容易消磨人的意志,既来之则安之,根据穿越定律,再穿回现代的情况基本不可能发生,反正他在现代无牵无挂,这辈子父母双全还有什么不满意?

赚大发了好吗!

虽然亲爹自他记事起就没怎么见过。

但是见没见过不重要,人活着就行。

小小的他快快乐乐的长到四岁,直到那年夏天祖父病逝,远在外地游学的父亲千里迢迢赶回老家守孝,他们全家也从城里搬到城郊过上了躬耕于田亩之间的乡村生活。

然后他的金手指农场经营游戏就被激活了。

穿越之前他正在家打游戏,因为没有生活压力,所以有大把的时间用来发展爱好。

农场经营游戏的基础是什么?种地!

所以他在田地里激活金手指没毛病。

都说两宋是百姓幸福指数最高的时代,他的金手指是经营类游戏也没毛病。

早知道会穿越他就玩战争策略类的游戏了,人在北宋,谁还没个大一统的小目标呢?

年幼的他遗憾不已,不过金手指这东西能有就很不错了,他不挑。

农场里没有千军万马,但是有种类丰富的水果蔬菜美味佳肴,试问谁能在北宋的夏天吃上饱满圆润皮薄多汁的无籽大西瓜?

攒够经验解锁西瓜后的他可以。

上辈子辛辛苦苦肝成大佬,人生重启游戏也要重启。

农场经营游戏开局很简单,小麦、玉米、喂鸡、养牛,外加一个饲料厂和乳品厂。

动物和生产设施不能动,他能拿出来的只有仓库里的东西。

这样也好,家里就那么大地方,凭空出现几头奶牛太突兀,别说拿不出来,就算能拿出来他也没法往外掏。

郊外的宅子出门就是农田,单纯的种地就很不错,不知道系统出产的小麦产量多高,要是玉米种出来,爹娘会不会以为这是没见过的小树苗?

然后,小小的他就被一脸震惊的亲爹给从地里拎回去了,“夫人!景哥儿刚才趴地上吃草!”

小小苏:丧了吧唧.jpg

爹,您还能再眼瘸点儿吗?

总之就是,他的种田初体验糟糕透顶。

因为地里原本的麦苗和杂草没拔干净,他撒下去的种子和原有的麦苗混在一起,神仙来了都分不清。

深呼吸,不着急,今年不行还有明年,明年不行还有后年,他有的是时间做实验。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他爹怕他闲着没事儿干再跑出去啃草,索性直接把他开蒙读书的时间给提前了。

两个哥哥已经过了启蒙的阶段开始学习四书五经,因为他们两个天赋太好,附近已经找不到能教导他们的老师。

他们爹年过四十还没考中进士,但是范进中个举都疯疯癫癫,他们爹身为多年不中的老举人,教导儿子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

哥哥们很有自制力,不用盯着也能学的很好,于是需要盯着的只剩下年方四岁的他。

安逸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不过没关系,他的天分也不差,大不了拿出上辈子小学初中高中加考研的气势来学习。

两宋是文人的天下,不管将来长大后要干什么,身上有功名都没坏处。

守孝期间很多事情都不能做,闭关学习的日子很枯燥,人闲着就要找事干,他爹也不例外,闲着闲着就要给儿子正式取名。

然后他的两个哥哥就成了苏车把子和苏车轱辘印子、啊不、是苏轼和苏辙。

他爹苏X,大名苏洵,也就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名人就在我身边,小丑竟是我自己!

吓的小小的他猛干了两碗饭才稳住扑通乱跳的小心脏。

两个哥哥成功改名,小小的他还是叫苏景殊,兴许是车上找不到其他合适的字,也可能依旧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注定。

就是他娘程夫人知道后不太高兴,当晚就关起门来把他爹臭骂了一顿,要不是他自己说不用改名,这会儿可能就要叫苏轲苏辂苏轺苏轸苏车轮了。

亲爹自己科举不顺,两个哥哥的科举之路却是难得的顺遂,要是礼部试也能顺顺利利,俩人在功名上就能压他们爹一头。

如果史书没出错,哥哥们的确能在功名上压老爹一头。

家有神童的确让人羡慕,家有三个神童……当爹的发愁啊。

光阴似箭,转眼间一年又一年。

田园耕读很能陶冶情操,苏景殊感觉咸鱼如他都快被熏陶出了读书人的高雅情操。

老爹生性放荡不羁爱自由,在家窝了七八年早就心痒难耐,九月份两个哥哥解试放榜,月底他就带上两个儿子启程进京赶考。

美名曰:带儿子感受各地风土人情。

只能说,他二哥苏轼后半辈子仕途不顺还能那么会吃会玩,他们家老爹功不可没。

苏景殊从只会吐泡泡的奶娃娃长成琼枝玉树少年郎,十几年下来对亲爹亲哥的滤镜碎的差不多、咳、也没碎那么多,总之就是,他爹他哥在他眼里都从神坛上走下来了。

因为这样那样原因,他们家这次要举家搬迁进京。

爹带着两个哥哥先走一步,三个人没一个关心家里的产业要如何安置,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娘亲最可靠。

等他娘处理好家产,他和姐姐嫂嫂又在家修整了几日,这才收拾行囊准备上路。

他爹他哥怎么走的他不知道,反正他和家中女眷乘着驴车走的非常快乐。

车队从眉州出发,沿途欣赏山光水色,走了两个多月终于见到汴京的城门。

可喜可贺,喜大普奔,“想念高铁”四个字他已经说累了。

后世关于两宋的槽点数不胜数,但是有一点不能否认,那就是:有钱。

出发时想到外面那层出不穷的乱军山贼就各种担心,没想到这一路走来却很安稳,路上运气很好的没有撞见过贼人,遇到押送财物的镖局时镖师还会顺便看护他们一程。

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第一次出远门的少年郎站在城门外,看着活过来的东京汴梁城心情激荡,好一会儿才回到暂歇的茶摊。

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他娘程夫人已经和隔壁桌的客人唠起了家常。

隔壁桌是母子三人,形容憔悴的妇人带着两个面黄肌瘦孩子,一眼便能看出家境不太好。

苏八娘看到弟弟回来,附到他耳边用气音说道,“这位秦娘子是均州人,她的丈夫三年前进京赶考,不料一去三年音讯全无。均州那边连年灾荒,她的公婆相继去世,家中生活困难,万般无奈只好带上一双儿女进京寻夫,也是个可怜人。”

苏景殊歪歪脑袋,感觉这个剧情有点耳熟。

旁边,心地善良的程夫人已经开始邀请可怜的母子三人进京同住,“秦娘子,我们也是初次进京,家中女眷多,住在一起也好有个照应。你若放心,可将孩子们交由我们看顾,也好出去寻你夫君。”

妇人眸中含泪,“香莲谢过夫人。”

苏景殊:!!!

就说这个剧情有点耳熟!

秦娘子,香莲,秦香莲啊!

救命!

他穿的不是正经北宋吗?

怎么忽然变成了包青天?

作者有话要说:

小小苏(震惊):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第2章

*

直到一家人整整齐齐入住城中客店,苏景殊都没想明白他穿的大宋为什么会变成“野史大宋”。

这就是十几年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报应吗?

小小苏震惊,小小苏慌张,小小苏连干三碗热茶也没把扑通乱跳的小心脏给拽回来。

在他浅薄的认知之中,推理探案剧就没有太平的,今有包拯古有狄仁杰,外还有福尔摩斯和柯南,无一例外都是行走的死神。

他他他他他他、他只是芸芸众生中一粒毫不起眼的微尘,主角波澜壮阔的人生应该不会影响到他。

……吧?

冷静!淡定!

只是科举经营本里添了点江湖探案元素而已,说实话,就算没有江湖,这世道也太平不到哪儿去。

这不,刚夸两宋的百姓过的好,这就冒出来个家乡连年灾荒即将活不下去的秦香莲,打脸速度之快令他猝不及防。

想想也是,天灾不是动荡乱世的特产,承平盛世的天灾也没少到哪儿去,只是盛世的朝廷能救民于水火,乱世的朝廷只会雪上加霜。

两宋的商业的确繁华,可无论在什么时代,底层人民的日子都不好过。

他这十几年衣食无忧是他运气好,要是穿成慈幼庄里的孤儿,虽然不至于饿死,但也绝对好不到哪儿去。

沉着!稳住!

天塌下来有大佬们顶着,问题不大。

苏景殊看了眼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搓搓胳膊关上窗户,然后猜想他爹他哥这时候在干什么。

他们在客店只是暂住,万能的娘亲在进京之前将家里的生意处理的干干净净,还提前打听过汴梁的房价,带的现钱足够在城里买一座宽敞舒适的大宅子。

名义上的一家之主:书中自有千钟粟,夫人今天吃什么?

实际上的一家之主:温柔,贤惠,生财有道,治家有方。

说真的,要不是他娘这些年经营纱縠和食肆能赚钱,别说在汴京买房,他们租房都租不起。

京城的房价之高令人咂舌,据说连宰相都得租房住。其他朝代的官员租房住也就算了,这可是文人俸禄高的离谱的宋朝,由此可见居京城大不易。

苏景殊叹了口气,再次确定这个家没有娘亲是真的不行。

程夫人入住客店时便托店家寻牙行看房,临近年关,庄宅牙人手里的空闲宅院颇多,最好在年前便将房宅定下,在客店或是别处过年总归没有自家宅院舒坦。

牙人消息灵通,正好帮那可怜的秦娘子打听她夫君的消息。

如果没有遇到秦香莲母子,苏景殊可能到京城之后立刻跑去大相国寺找他爹和他哥,现在遇到了秦香莲母子,那就更得去找他爹他哥打听情况了。

他知道陈世美是秦香莲的丈夫没有用,证据不足说什么都是虚的。

《铡美案》是妇孺皆知的苦情剧,秦香莲一路跋山涉水来到汴京已经很不容易,后面那些磨难能省还是省了吧。

牙人有牙人的渠道,读书人有读书人的人脉,京城那么多读书人,总不能一个陈世美的老乡都找不到。

真要一个都没有,那均州的父母官也太没本事了。

苏景殊挤到程夫人跟前,“娘,您明天带两位嫂嫂和姐姐去看房子,我去大相国寺找爹和二哥三哥。那陈世美三年前进京赶考,让爹去问问他的朋友们看看能不能帮忙找人。”

程夫人眉头微蹙,很不放心,“大相国寺离客店颇有一段距离,你一人出门,遇到拐子该怎么办?”

小小苏:???

“娘,我今年十三,不是三岁。”

他那么大的人了,人贩子脑子有问题才朝他下手。

程夫人轻叹一声,“过些天安定下来雇些力士女使,再给你挑个书童,以前在家的时候不要人跟着,如今到了京城,身边总得有人照看才行。”

二嫂王弗掩唇笑道,“我们景哥儿这般俊俏的少年郎,出门的确要小心,景哥儿要不要嫂嫂陪着?”

苏景殊撇撇嘴小声嘟囔,“二嫂想去找二哥就直说,不用拿我当借口。”

王弗被说中了小心思也不恼,落落大方的点点头,“既然景哥儿需要,那明日嫂嫂就陪你走一遭。”

苏景殊:……

王弗:“开玩笑罢了,景哥儿明日自行前去,嫂嫂还要和娘一起去看宅子呢。”

他们今后要在京城安家,银钱都准备好了,总得选个大家都满意的宅子才好。

如今已经到了京城,夫君和公爹早见晚见都是见,不强求这一天两天。

程夫人笑着摇摇头,分配好明天的任务后便叫上小儿子去隔壁找秦香莲询问情况。

京城人口过百万,寻人不易,知道的越详细越好。

次日一早,程夫人带上两个儿媳和秦香莲去牙行,苏景殊租辆马车去大相国寺,苏八娘不太想出门,便留在客店照看两个孩子。

他们住的客店在州桥东街巷,京城的旅馆业非常发达,城里到处都是客店,南方来的官员商贾大多住在州桥附近。

这地方离大相国寺并不算远,只是程夫人忧心小儿子来到生地方独自出门不安全才说远。

昨天进城的时候直奔客店,今天一大早出门,街上酒旗招展高楼林立,看的苏景殊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

三四层的楼房对他而言不稀奇,放到上辈子,三四十层的高楼也随处可见,他稀罕的是这古香古色烟火味儿十足的汴梁城。

本朝没有宵禁,城里的热闹通宵达旦,街道两边摆满了桌椅板凳,走到哪儿都是车马如龙,时不时还能看到几个衣着华丽的胡商。

马车穿过东大街,再往北走就是大相国寺。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就是在这儿,很好,又来到了《水浒传》的片场。

寻常寺庙都在深山远郊,大相国寺不一样,人家就在京城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段。

西边是御街,北边没多远是宫城,雕梁画栋云霞夫容,千乘万骑流水如龙。

这是皇家认定的大宋第一寺院,没有深山古寺的超然世外,却别有一番入世的繁华热闹。

这年头寺院的产业涉及面很广,大相国寺身为汴梁最大的寺院,名下的房产非常多,外地的读书人进京赶考就喜欢租寺院的房宅。

苏景殊跳下马车,环顾四周决定随便挑个幸运路人问路。

前面这位身高八尺器宇轩昂,很好,就你了。

幸运路人:“苏明允啊?知道知道。在下正要前去参加今日诗会,苏君与其二子皆受邀前往,小郎君可要同行?”

有人主动带路,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苏景殊行礼谢过,邀请幸运路人上车同行。

幸运路人和车夫说了怎么走,然后一本正经的自报家门,“在下王韶,字子纯,小郎君如何称呼?”

苏景殊:“在下苏景殊,尚未取字。”

“小郎君竟和苏君是本家,有缘有缘。”王韶是个自来熟,得知对面的小郎君姓苏后两眼发亮的说起最近文名大盛的苏洵苏明允。

早些日子那苏君明允带二子进京应试,一代大家翰林学士欧阳永叔爱其策论,盛赞其文可与刘向、贾谊相媲美。

盛名之下无虚士,他先前有幸和苏君有过一面之缘,其人其文着实令人钦佩。

......

《[北宋]给苏轼当弟弟的那些年(穿到北宋当权臣)》作者:醉酒花间 全文免费观看_夸克网盘
点击观看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