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室
作者:曲渚眠
简介:
文案一:如无意外入v,新文《艳骨》,求收藏齐国公府世子陆赜简在帝心,督抚浙闽,喜怒无常,城府极深归家省亲,忽见颐园中一女子撑伞而来,冰肌玉骨,步步生莲陆赜几番暗示,偏偏那小丫头故作不懂
拿钥匙
过了端午,天气就热了起来,蝉鸣鸟寂。
秦舒往水榭里凉榻上小憩眯一会儿,就听见外边抱厦里小丫头窸窸窣窣的声音。
“凭儿姐姐醒了没有?”
“昨儿诚意伯二姑爷家又送了二姑娘的一批嫁妆回来,凭儿姐姐瞧了一宿的账本子,清点入库。三爷差遣庄户上的管事经办花木上的事情,一个两个跑过来走门路,这才有功夫合一合眼睛。有什么天大的事,非要这会儿子来说?|”
小丫头福佳道:“神秀姐姐,是三奶奶打发我来问问,叫凭儿姐姐过去说话呢‖?”
神秀撇一声,转过头小声道:“什么过去说话,不就是二姑娘的嫁妆送回来了,两口子想算计二姑娘的东西罢了。”
秦舒听见声音坐起来,水榭下边开着大片的荷花,正当季的时候,层层叠叠铺满了,她想起自己家附近的民族公园,这个时候应该也是这样的荷花吧。
秦舒她一个金融专业硕博连读的学术渣,头发不知道掉了多少才通过了毕业论文,好容易签了一年40+的证券公司,一线城市有房有车无贷款,有商铺出租,父母身体健康有退休金有自己的别墅一套,有单位分的房改房一套。
每年带着父母两次国外游,新交的小五岁的小奶狗男朋友精力旺盛,整天腻死人。
谁知道,不知道哪家的熊孩子从小区高楼上扔了花盆下来,正好砸中秦舒脑袋,她当下就没了意识,醒过来就成了南京齐国公府的世仆,还是一个满了十岁,立马要进园子当奴才的小丫头。
所谓世仆,就是从你太爷爷那辈,就是下人了。你太爷爷生了你爷爷,你爷爷生了你爹,你爹你妈你哥你姐全都都是下人。如无意外的话,你将来的儿子女儿外甥侄女什么的,也必然是国公府的下人。
秦舒不是一个悲观主义份子,但是从一个生活富足、财务自由的现代独立女性变成一个世世代代都要做下人的小丫鬟,落差实在是太大,太大了。
好在这个小丫头,本来就是磕到脑袋人事不省的,秦舒一醒过来,看着陌生的爹娘,直接就说不认识。
开始当她撞邪了,没少给她辟邪,喝符水,后来拖了关系,求了老太□□典,请了回春堂的大夫看过了,才说是秦舒撞到脑袋,得了失魂症。
药不知道吃了多少,人是全忘记了,一个都记不起来。不仅人忘记了,伺候主子的规矩也一概忘了。
她爹她娘见她如今这个样子,怕她这样子再进内院里,一个不小心犯了主子的忌讳,就托了老太太身边的和妈妈,送了根二两的银簪子,
不过三五日就被人领着进二门做粗使丫头。
扫了整整一年的地,这才慢慢的接受了现实。可是接受现实并不一定接受一定要世世代代做奴才。
秦舒扫了一年的地,便被她老子娘托了关
系,送进老太太院子里做洒扫丫头。一二年,原先的大丫头出门子去了,便被提上去做大丫鬟。
因为认识几个字,又会写会算,一家子都是老太太原先娘家的陪房,深得信任,便叫秦舒管了老太太库房的钥匙。
这个齐国公府传了四代了,至老太太这里便只得这么一个亲生的儿子,连庶子也无,十三四岁便继承了国公府的爵位,只是为人好色混沌,于仕途上无半点进益。三十来岁身上的闲差也被夺了,到了如今国公爷生了五个儿子,又娶妻生子繁衍了一家子十几口人。
秦舒正愣神,外边神秀掀开帘子出来,手上端着一杯茶:“凭儿姐姐,三奶奶屋里的福佳来传话,叫凭儿姐姐过去说话。”
一边说着一边把茶盅递给秦舒:“这是外头人送进来的小春侯,老太太不爱喝这个,倒是偏了我们了。”
秦舒是不喜欢喝茶的,来这里七八年了,再好的茶也是喝不惯的,她接过来,放在一边,问:
“打发去道观的小子回来了没有,可问清楚了,老太太何时回来?要说准了日子,东西提前预备起来,免得到时候抓慌。”
神秀道:“刚才在二门外回了,林全家的小子回来说,什么先生要在静海寺办道场,老太太得等道场办完了才回来。”
秦舒站起来,摇头:“什么先生?”
神秀摇头:“他也说不知道,只说那几个字寻常也不常见,他一路念叨着回来就不记得了。”
秦舒笑:“说话不清不楚,糊里糊涂的,静海寺是皇家寺庙,从不做道场的,也不问清楚,就来回话。”
她一袭绿衫子,掀开帘子走进屋内,梳洗了一番,一边拿了块松江布擦手一边吩咐:“二姑娘那里可送了燕窝去了?二姑娘体弱,又不爱出门见人,如今天热又爱用冰,少不得多劝劝她。”
神秀赔笑:“今儿一上午叫三爷叫去书阁晒书去了,倒是忘了二姑娘的燕窝,我这就叫青鸾送过去。反正二姑娘也不爱吃这东西,上次去送,还见剩下许多。”
秦舒瞧了她一眼,往脖子上抹了一点金玉珍珠硝,心里想着自己已经求了老太太,不过还有半年多就要放出府去,何苦多嘴得罪人,不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罢了。
她见神秀依旧立在那里,淡淡一笑:“二姑娘寡居在家,老太太也心疼,你们不要怠慢,现送去栖霞阁就是了。”免不了敲打一句:“老太太不拘着你们出去玩,自己差事也要当好才是。”
神秀松了口气,问:“三奶奶三爷那里怎么办?”
秦舒垂了眼眸:“主子叫我过去回话,哪有不去的道理?不过小半个时辰就回来,要是绣房的徐嫂子来了,你留她坐一会儿。”
说罢撑了伞出来,见三奶奶的丫鬟富佳还候在廊下,笑笑:“走吧,累你等我了。”
齐国
公府是□□赐的园子,依山傍水而造,是江南名园。等出来静妙堂,便见一片碧波粼粼,池水与湖水相通,散落着太湖石,沿着湖水行一二百步,便见一面白墙,墙壁前种植着天竺、桂花、凌霄、鸡爪枫之类的花木。此刻正是午后,流水湍潺,颇有烟霞飘渺之感。
这时节太热,秦舒纵使撑了伞,到的时候也出了一身的薄汗,在廊下收了伞,撩开帘子进去。
小丫头福佳拧了帕子递过来,瞧秦舒并没有擦粉也见肌肤雪白,这时反而露出微微粉色:“姐姐擦擦汗,满府里也就二姑娘同姐姐不爱擦粉了,姐姐不擦粉倒比我们这些擦了粉还要好看。”
秦舒不接她的话,见这屋子里门窗都紧紧闭着,角落里几只铜鼎盛着冰块儿,冒着幽幽凉气,并没有多余的下人,静悄悄的,问:“三奶奶呢?”
福佳努努嘴,对着左边道:“我们奶奶睡着呢,早上才跟三爷拌了两句嘴。姐姐是只得我们奶奶的脾气的,自己忍着,气得连饭都不曾吃。”
秦舒点点头,叫丫头掀开帘子引了进去,软榻上躺着个二十来岁的妇人,她人生得不过平平之姿,平日里是个极朴素的人,对着府里经年的老人也拿不出主子的款儿来,虽则三爷无出息,却也时常叫他气着。
床前跪着个十三四岁的小丫头,正低头嘤嘤抹泪。
三奶奶叫她哭得烦了,从床上扔了个坠子打到那小丫头脸上,发脾气也有气无力:“别在这儿给我哭丧,滚出去。”
她坐起来正好瞧见秦舒进来,转怒为喜,摆摆手:“凭儿,你总算来了。”
这位三奶奶是商贾出身,原本门不当户不对,是大老爷定下的亲事,说什么家里这老三自幼便有腿疾,寻个好姑娘并不容易,就别在意出身了。
老太太本不同意,开始也磋磨了她几年,只这几年精力渐渐不济,大半的庶物倒叫三奶奶操心,在仆妇前便給她几分体面。
秦舒福了福身子,做到床边去,叫她握住双手:“三奶奶这是怎么了,犯不着跟这些小丫头置气,自己身子金贵。”
三奶奶撇了一眼那小丫头,恨恨道:“凭儿,这府里是越发没我立足的了。”说着便捂着帕子哭了出来。
秦舒转头望了望福佳,便听她竹筒倒豆子:“姐姐不知道,昨儿三爷往外头赴宴去了,今儿早上便叫外头福荣领了这个小丫头进来,还有一份儿三千两银子的签单。三奶奶仔细问过了,才知道三爷这是在宴上叫一帮勋贵家的爷话赶话激的,花三千两银子买了个小戏子回来。”
秦舒是不想掺和进这些事情里面的,敷衍道:“三千两?”
三奶奶止住哭:“可不是,三千两,便是我从扬州来时,九九八十一台嫁妆,也禁不住今儿三千两,明儿五千两。凭儿,我知道,这府里是侯门公府,该有的排场要有,可谁家也没有这样作践银子的。”
她这样的性子,素来节省,是不得三爷喜欢的,秦舒笑笑,取了帕子给她擦眼泪:“奶奶快别哭了,说出去咱们国公府为了三千两银子,当家奶奶就气病了,这可不好听。”
三奶奶嫁进来这七八年,算是明白了,什么好听不好听都是其次的,握在手里的银子才是真的,在凭儿这种得宠的大丫头的面前一向不顾及什么主子不主子的体面,拉着她的手抱怨起来:“你也别笑我说些酸话,说起来是一门两公府,要论起来荣华富贵哪有南京的事?不过是成祖爷念着孝慈皇后的情儿,才勉强保得住一个爵位。也不瞧瞧现如今是什么光景,还往外面煊赫排场,事事同北京那边的国公府比?”
正说着,便见丫头推了三爷进来,他是天生的腿疾,十来岁便靠着轮椅进出,一进来便温温和和地笑:“哟,凭儿来了,同你三奶奶说什么呢?”
府外人
三奶奶见三爷进来,立刻不敢说话抱怨了,低垂着头。秦舒只好笑笑:“这可是私房话,三爷不好听的。”
三爷在外面已经听到了,不过明知故问罢了,手上拿了一叠银票,冲着三奶奶秦氏道:“一伙子勋贵吃酒,话赶话到了那儿,我就说再窝囊也不至于拿不出几千两银子。凭什么侯府、巡抚家的也来我面前煊赫排场。北边又如何,要论起嫡庶来,咱们南京的国公府才是长子嫡出一脉。”
他把手上那叠银票交给三奶奶,虽是笑着却是冷冷的:“你是大富之家出身,怎的把这几两散碎银子放在心上,我们国公府是短了你吃还是短了你穿,进门七八年了,还是这幅性子?”
这话实在重,还是当着丫头们的面,三奶奶便是个能忍的,也气得脸色发白,抖着手道:“好好好,你这样说,我们夫妻还有什么意思,乘早一拍两散,大家各自过活去,我出身低,也不沾你们侯门公府的光。”
三奶奶家里是个有名的商户,妆匮甚多,嫁到国公府是大大的高攀,是大老爷不顾老太太的反对定下亲事。刚刚嫁进来的时候是个低眉敛目、大气不敢出的人,也颇受了些老太太的磋磨,因为三爷实在不出息,老太太精力不济,渐渐地这个家大半是她在管,一日日也高声起来,有了些体面。
三爷哼一声,发了气性,当下扔了手边的茶泼过去:“这可是你说的,待老太太回来,禀明了长辈,就写一张休书与你,免得嫁与我家,委屈了你,一日日的不成体统。”
这样出格的话倒是吓了下人一跳,一个个的忙着劝起来,顿时屋子里闹哄哄的乱成一团。三奶奶苍白着一张脸,半句话都说不出来,她一向的忍着的,这时候话赶话说了半句硬气的,就当着下人这样打脸?
秦舒叹了声气,叫丫头把那碎了的茶碗捡起来,上去扶住三奶奶秦氏,吩咐人绞了帕子来擦脸:“奶奶何苦气成这样,有什么事,好好说就是了。便是三爷不对,还有老太太,老爷在,岂会没个说理的地方?”
三奶奶秦氏愣愣地,听了这话,这才回过神儿来,捂着帕子哭了一通,叫下人递了杯茶,这才顺过来气,道:“凭儿,你是老太太屋子里的大丫头,十岁就进园子当差,老太太大老爷都信重您。十一二岁便替老太太念账本,那些庄户铺面的管事你倒是认识一大半。现如今二姑爷没了,二姑娘回家来,老太太信任你,倒是叫你管着二姑娘的东西,是一等一的妥帖人。”
秦舒听了这话,便晓得她的意思了,只装作不懂,笑笑:“三奶奶这样夸我,可不是要给我赏钱?这倒好,每月里二两银子奴婢正愁不够花呢?”
三奶奶拉着秦舒的手,叫屋子里大小丫鬟都退出去:“我刚嫁进来的时候,
嬷嬷跟我说,咱们这样的大家大族第一等的规矩,就是孝顺。便是长辈身边服侍的丫头,咱们也要尊重些,多给些体面。我向来只把你当做可交心的人,如今有事求你,不知你应不应?”
秦舒只静静听着:“现如今老爷把老太太的寿辰交给我打理,说不得有什么地方要劳烦姐姐。我听说昨晚是诚意伯送了一批二姐姐的嫁妆回来,里面有一尊半人高的金佛,三五个人都抬不动的样子,放在她房里,也并没有什么用。我看倒不如送去庙里沾沾佛气,过得三五个月再拿回来,也压一压……”
秦舒知道她打的什么主意,笑着从袖子里掏出一张信笺子:“三奶奶不必愁,实是老太太早有安排,今儿早上才命人送来的,刚巧奶奶便吩咐我来回话。”
三奶奶接过来一瞧,是叫账房支取五千两银子的条子,双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又拉着秦舒的手:“我知道,老太太远在道观里,怎知我这里的事,必定是你替我分说的。”
秦舒倒也不否认,只是老太太手头上一向大方,三奶奶脸皮薄不肯伸手要钱,为的只是怕自己难做罢了。与人方便,于己方便,秦舒不过多嘴传一句话,又可保全自己。
三奶奶把头上一支金钗取下来,递给秦舒:“我晓得,你是有个远房的表哥,过了年便要出门去了,咱们好歹相处一场,这根金钗留着做个念想。”
秦舒也不推辞,接过来,笑:“三奶奶,便是出门子了,我也照样三不五时进园子来烦您。”
回了静妙堂,果然见绣房的徐嫂子在了,见着秦舒掀帘子进来,忙从小几子上站起来:“凭儿姑娘。”
外头日头毒,她走了一路,额头上都是汗水,小丫头红玉端了水进来:“姐姐擦把脸吧。”
秦舒绞了帕子,站在冰盆前好一会儿,这才觉得松快一点,倒了茶给徐嫂子:“徐嫂子喝茶。”
徐嫂子也是渴了,来了半天也没人给她喝口水,她接过来,灌了两大口。老太太年纪大了,越发喜欢娇惯院子里的小丫头,那入得眼的便是寻常人家的小姐也比不上,下头那些婆子都取了个诨名,叫她们“如同小姐”,好比那如秀才,同进士一般,虽算不得正的,也很体面。
秦舒坐了一会儿,这才开口:“晓得嫂子是管了府里绣房几十年的老人,少不得要请教您。”
徐嫂子晓得这个凭儿姑娘是个和气的人,笑:“府里谁不知道,姑娘做得一手好针线,三月里那幅绣屏,您托了我放在外头试了试,卖得五两银子呢?我那时候还不知姑娘要出园子去呢,别人告我,我还直说不会,现下就是姑娘出了园子只怕也有生计。姑娘也是太看顾亲戚关系了,本来老太太说要把你配给江小管事的,他祖上是救过国公
爷的老人,外头□□间的大屋住着,便是家去了也有三四个下人伺候……”
秦舒听她喋喋不休,忙打断:“嫂子这是说什么话,什么江小管事的,本也没有这会子事,叫你们东说一句西说一句,反而像真的一样了?我这次叫嫂子来,是想请嫂子在外头打听打听,哪里有好用实惠的织机,买个一两架。”
徐嫂子想了想:“织机倒是不难寻,即便是没有转手的,新造也不难,只是至少得十七八两银子。姑娘你不知道现如今外头的行情,一匹松江布不过一钱银子,一妇人日夜不停也不过一月纺二十匹布,那也不过二两银子呢!”
秦舒道:“这个我是极清楚的。嫂子,我以后出了园子,少不得要找一些营生的,现如今自己有些体己,也不好坐吃山空。您只管去打听,便是价格合适,买上三五架也不妨的。”
三、五架?徐嫂子听了咋舌,想不到这凭儿姑娘竟然有这许多的体己,想她每月不过二两银子的月钱,每月还有不少花费,这钱想来都是主子们赏下的。怪不得人家讲,进了内院做大丫头,一辈子的前程都能挣出来。
徐嫂子有事求秦舒,应下来,打了包票:“姑娘放心,我倒也认识几个人,这就去办。”又期期艾艾望着秦舒:“凭儿姑娘,我家里有个小子,想着进来园子里学学本事。”
秦舒是晓得的,上次她没应口,直说丫头倒好办,小子的话倒是要问问,她听了点头:“徐嫂子放心,你把我的事放在心上,我也替你回了三奶奶。三奶奶前几日说了,叫你家小子十五去江小管事那里去,先学个半月的规矩,再打发到四爷那里去跑腿儿。”
徐嫂子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姑娘真真是个实心人,改明领了我家小子来给姑娘磕头。”
她情态滑稽可笑,把秦舒当个庙里的神来拜,逗得秦舒直笑,一旁的神秀拿了点心进来,道:“徐嫂子,不年不节,哪里兴这个?”又包了一包点心,叫徐嫂子拿回去了。
送了人出去,小丫头提了食盒进来:“姐姐用饭吧,今儿有你喜欢的八宝豆腐,红煨鳗,去的时候见李妈妈正蒸定胜糕,也拿了一碟子过来。”
秦舒用过了,照常把昨夜的账本又瞧了一遍,叹了口气,丢在一边,拿起针线来。
不多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神秀点了灯移进去,见秦舒依旧伏在案上刺绣,她走进:“姑娘,天色暗了,仔细坏了眼睛。”
秦舒这才抬起头来,揉揉眼睛,果然见窗外天色已经不早了,这才把绣案收拾到一边。
神秀坐下来:“姑娘难道真预备出园子去,以后当绣娘吗?这样日绣夜绣也不过得些散碎银子罢了。倒不如求了老太太,即便是不能依旧跟在老太太身边,去哪里做个管事也是使得的,岂不比这样日夜做活强?”
她同秦舒一样都是家生子,祖祖辈辈都依附国公府过活,爹娘兄弟都得力,平日里比一般小门小户也强一些,只是从小生下便是奴才。
秦舒穿越过来的时候,已经是个思想成熟的成年人了,倘若自己跟人家说不想做奴才,不想伺候人,只怕人家当她发疯,手高眼低,只好另外想一套说辞:“我家里这个表哥,亲事是早就说定了的,咱们虽说是伺候人的奴才,也得讲这个信义。他们一家子都是自由身,没得娶个媳妇儿还是卖了身契的。我出园子去,别的倒是不担心,只是老太太这里,少不得你要多多上心。”
戏婆子
这个表哥潘晟是秦舒大姨的儿子,不过也没有血缘关系,是过继来的。她大姨嫁人的时候,一家子在国公府都把持着有油水的差事,寻了个殷实的地主嫁了,陪嫁也多。
秦舒家去的时候,每每都能见他上门拜访,模样长得周正、性情又温和,家里人口也简单,只得母子二人,乡下也有三四百亩的水浇地,不缺衣食。
秦舒与他在家里见了一面,众亲戚都退了出内室,只剩下两个人端坐相对。
潘晟只低着头,一味儿瞧着鞋尖,不敢抬头去看秦舒。
秦舒见此不免好笑:“表哥这样,是连正眼也不肯瞧我吗?既如此,还是早早回了姨母才是。”
潘晟吓了一跳,忙摆手站起来:“不是,不是,我只怕唐突了表妹。你是大家出来的一等丫鬟,见识比我们这些小门小户的强上百倍,只听说那些规矩的人家,你们也是不能随便见男客的。”
秦舒见他憨傻得厉害,捂着帕子轻笑了一声,这人满脸通红,倒是不能再打趣了,只问:“姨母说,以后家里都归我做主,这可是真的?”
潘晟点头:“母亲身子不好,自然不会管这些。我向来没得经济头脑,收一收乡下的田租,就很了不得了。听母亲说,表妹在园子里也是管着老太太的账,只有比我强的份儿。”
秦舒得了他亲口的话,这才放心,顿了顿,又问:“我从前听人说,即便是街面上的贩夫走卒,发达起来有了几两散碎银子,也要纳妾进来家里头。”
潘晟道:“表妹放心,我是绝没有这些念头的。空口说了不算,我立刻立字据也无妨。万事只一句话,都听表妹的。”
秦舒便也不再问了,将来的事情说不准,现下能这样应承的只怕也少,只要自己有傍身的银子便也不怕。
秦舒同神秀两个人正说着体己话儿,外头有人高声道:“凭儿姐姐,大老爷来了。”
秦舒同神秀两个人都皱眉,神秀按了按秦舒的手,道:“你不必出去,我出去打发了,只怕又不知是哪里喝了酒来的。”
秦舒点点头,嘱咐:“不必硬顶,晾着他就是,要茶就上茶,要酒是万不可上的。”
秦舒在里间坐了一会儿,慢悠悠吃了杯茶,听得外间的声音小了,这才放下心,不料有人突然推开门进来。
来人穿着一袭暗红图纹直裰,五十来岁,正是这个府里的国公爷陆中行,他喝了酒,醉醺醺一身的酒气,指着秦舒,哼哼笑道:“好你个凭儿,你家老爷我来了,连杯茶也不见你出来倒。”
主子叫倒茶,秦舒又能说什么呢,她屈膝福身,接过神秀手里的碧螺春递过去:“大老爷,奴婢受了风寒,往避风的地方坐一坐,本不敢到主子跟前过了病气的。”
陆中行嗯一声,坐在一旁的榻上,接茶盖碗的时候,顺势摸了摸秦
舒的手心:“你是老太太跟前的丫头,病了便叫大夫进来瞧,这有什么?”
秦舒往日私下无人之处,也叫也他占过几句口头便宜,只还从未像今日一样,动手动脚起来,她低眉:“是,谢大老爷恩典。”
陆中行借着酒意,伸手便要去拉秦舒:“来来来,叫大老爷替你把把脉,岐黄之术,寻常风寒我还是会一些。”
秦舒叫他拉了手腕,一只油腻腻的手摸在上面,好一会这才假模假式地抚须叹:“你这是受了寒,来人,倒杯酒来,叫凭儿喝了,寒气祛了,明儿就能好。”
秦舒知道自己酒量不好,是不肯喝的,端了那杯酒勉强笑笑:“谢大老爷赏,只是头前常来咱们园子里的道姑说了,奴婢这个月要守着她的箴言,万万不可破了酒戒的。老太太最信这些,奴婢也得守着这些规矩才是。大老爷一向孝顺的,想必也知道老太太的意思。”
陆中行叫她这么一说,开口闭口老太太,顿时没了兴致,他摆摆手:“不过素日里见你伺候老太太辛苦罢了,赏你酒,攀扯出这许多出来。”说罢,便也扫了兴,领着小厮又出园子去了。
他本就是个贪花好色之徒,但凡看得上眼,连媳妇儿姑娘房里的丫头也不避讳,只老太太这里他尚且有些惧怕之心,不敢强逼。又加上最近有御史弹劾他,也怕这凭儿刚烈弄出事来,老太太哪儿不好交代,心里却没有丢开来,只算着日子慢慢打算罢了。
这园子里的丫头婆子听到动静,都围在一处,神秀瞧了不免生气,攮了众人:“都各自当差去,散了。”
神秀把门关上,回头去瞧秦舒,见她面容平静,浑不似先前,担忧道:“姑娘?”
秦舒打了个哈欠,回头对她笑:“去睡吧,不妨事,嘱咐婆子们守夜不可吃酒赌钱,管好门户。”
神秀知道她素日心思重,自己不想说的事,凭别人怎么问也是不会说的,这才掩了门出去了。
秦舒移了灯过来,见手上的指甲已然折断了,从绣笼里拿了剪刀来,索性一并剪了干净。她心里想,即便出了园子,只怕也是难逃,国公府如今虽不必以前,但摆弄她一个小丫鬟是绰绰有余的,少不得离了这南京,往别处过活。
过得三五日,老太太便带着丫鬟随从从静海寺回来了,她原是京城的侯门千金,因着一副好样貌叫聘了做国公府的主母,夫婿恩爱,一辈子安享尊荣,儿子也不敢不孝顺,除了不大出息之外,事事都没有不顺意的。
老太太回来的时候照旧穿着一身的道袍,头上戴着香叶冠,拿着白瓷净水瓶往每个人身上点了点水,笑:“这是天师交给我的,也给你们这些丫头沾沾福气。”
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是个治家严苛的人,老了便信起神佛来,不拘佛教道教,每月都统统使
银子打点,一年里也有大半的时间待在寺庙、道观里,念经修道,也吃些丹药。
只她弄这些,瞧着也不是很心诚,每月都花了重金求道观里的丹药,只嫌弃那丹药太大太难吃,一大半都赏给丫头们了。
这次回来,照旧带了一大批丹药,吩咐丫头往各房主子送了,剩下的一两粒便赏给秦舒同碧痕:“你们也尝尝这新做的丹药,吃了可以益寿延年呢?”
碧痕如获至宝,当下便生吞了下去,便茶水都没用。秦舒哪里敢吃这些丹药呢,只怕水银中毒,当下拿在手里,笑笑:“老太太,这样的丹药,只怕难得,我才吃了饭,得空腹吃才好。”
老太太听了便夸她:“你说得是,这丹药同那些五谷杂粮混在一起是大大不好的。”
这一回回来,便开了宴席,请了南京城有名的戏子女先儿,叫媳妇姑娘都来凑趣。老太太是个不喜欢听戏的,只是爱一大家子都围着她奉承,贪这天伦之乐的热闹罢了。
国公府的戏楼叫小西州,临水而建,带广厦的阔屋,便是三、五十桌也能摆下,屋檐四角都悬挂着镀金的玻璃吊灯,一时齐齐点上灯,极为富丽堂皇,众人吃过一回酒,老太太果然便发起牢骚来:“成天里尽听这些帝王将相,要不就是《走麦城》,要不就是《取雒城》,没什么意思?”
旁边的四爷便站起来:“祖母,听人说苏州样子那边出了个水磨腔,我前儿在宣王府听了一回,果真如名,‘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三嫂子,要不咱们今儿也听一听。“
三奶奶笑笑,转头去问老太太:“老太太以为如何?”她一向是这样的人,受老太太磋磨惯了,连这样的小事也要问一问,得了老太太的应准,这才吩咐莫二家的速速请了管戏的来回话。
戏婆子弯着腰进来,先是磕头请安,这才道:“回老太太、三奶奶的话,别的戏倒好说,只这水磨腔是魏良辅魏老大人改良来的,外头的人寻常也不会。“
表姑娘映蓉好奇:“怎么?这当官的还唱戏?”不止她心里奇怪,连秦舒也觉得奇怪,戏子是下九流,朝堂上的大人怎么会自降身份做这些事情?
这位表姑娘是老太太娘家的一位姑娘,家里都是武将,近些年已经落魄了,自幼也会些拳脚,父母怕她将来不好嫁人,便遣人送来南京,请家里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太太约束一二,实际上打的什么主意大家都是能明白一二分的。
那婆子弯着腰道:“魏老大人是致仕归乡,自己本就喜欢,他倒不会唱,只是作曲写词,统统都会。如今炙手可热的,便是他们家里家养的戏班子。”
老太太听了,想了想,道:“你么想听,这也不难,改明儿下了帖子请来就是。倘若真像说的那般好,咱们府里也养这么一班就是。不独唱唱戏,那些个小姑娘,往府里站着也显得养眼。”
叫老太太这么一说,几个姑娘少爷便都站起来:“不如,咱们各写一封帖子,看些写得好,如何?”
几个年纪小的姑娘少爷惯常这样比试的,这么一说,便不只是写帖子,定是要骈四俪六起来。偏老太太爱看这些,一时间丫鬟们,奉上笔墨宣纸。
这里正说闹着,外头来了婆子来禀报:“回老太太,外头人回话说,京里的大爷已经到码头,老爷已经去迎去了。”
这位大爷名唤陆赜,今年不过虚岁三十,十七八就点中了状元,在外做官十几年,倒是头一次回家来。
众人实在意外,忙不迭恭喜老太太,今日是一家团聚的好日子。
老太太又问:“可说了没有,如何能家来的?”
那婆子是个妥帖人:“回老太太,说了,大老爷说是大爷升任闽浙总督,官船行至南京,特地留几日给老太太拜寿。”
闽浙总督,权柄江南,这是何等的权势。国公府这一辈竟然出了个这样出息的人物。
白玉壶
三奶奶忙不迭道:“阿弥托福,老太太好福气。”众人说着恭喜话,撤了宴席,簇拥着老太太回了静妙堂。
奶奶姑娘都陪着老太太等,她是急性子,过不了一会儿就直叫人去二门外询问,可曾到了没有。
小丫鬟直跑来五、六回,都说还没有回来,上台阶的时候偏偏叫门槛拌住,摔得个满脸血。
老太太嫌弃这日头见了血不吉利,很是没有好脸色,秦舒端了茶递给老太太,替那丫头开脱:“这样的差事,老太太该叫我这样的人才去办才是,她这样的小丫头懂什么?”
秦舒自幼服侍老太太,她的性子是知道的,果然这话一说出来,老太太便笑了,指着秦舒道:“你们看这促狭鬼,连这个差事也要来争?”说罢便推她:“罢罢罢,你去二门瞧着。”
秦舒便领了那丫头出来:“这会子人都忙,收拾屋子的收拾屋子,跑腿儿的跑腿儿,你自去我屋子里寻止血的金疮药,别乱跑。”
那丫头立刻变跪下给秦舒磕头:“凭儿姐姐,我下辈子变猪变狗也报答你。”
秦舒见了笑着摇头:“举手之劳,也不要你报答我,只要你日后也做一件这样举手之劳的事,可否?”
那丫头呆呆的:“这样?”
见外头下了小雨,秦舒撑着一把素伞,慢慢往前头去了。
她过去的时候,守门的婆子正躲在山上的亭子里避雨,四角琉璃灯笼点着,恍若白日一般,秦舒皱眉:“吃酒偷懒也不寻个僻静处,这里一点上灯,百步之外都能瞧见。”
婆子们晓得她是要出园子的,不比往日里怕她,打着酒嗝笑道:“凭儿姑娘,老太太吩咐说了大爷一进门就立马去回。俺们在亭子上,这才立时瞧见得了。我们马上撤了,就守着门去。您担待担待,千万别告诉三奶奶。”
秦舒直闻见酒气,往后退:“我哪里有这闲功夫儿去告你们?”说罢,便打开伞,低头细细瞧着台阶,走下去。
且说那头,京杭大运河,明月当头,船舱里陆赜正倚着灯看书,门外有护卫禀告:“爷,胡巡抚求见。”
陆赜放下书:“请进来!”
来人五十岁上,绯色官袍,三品孔雀补子,躬着身子进来,撩开袍子跪下:“下官胡仁宪拜见部堂大人,大人微服而来,下官有失远迎,,不恭之处,特来请罪,请部堂大人责罚。”
陆赜垂眼,翻了页书,漫不经心:“何必如此多礼?我停驻南京,为的是家事。案牍劳形,不谈也罢。”话说如此,却稳稳坐着,并没有去扶胡仁宪的打算。
胡仁宪在京里做过官,晓得陆赜这样不动声色,便是越发有雷霆手段在后头,他战战兢兢跪着:“部堂大人明鉴,下官是贺先生一手提拔,岂会不知其中厉害,只求大人宽宥一二。”
陆赜听得这话,这才放下书,问:“
王献何如?”
胡仁宪只觉头顶的目光凌厉非常,他不自觉有些发抖:“罪臣王献尚且有一丝羞愧之心,前日……前日已经在狱中畏罪自尽。”
陆赜听了无言,曲起中指一声一声敲着桌子。
胡仁宪跪在地上,听得堂上无言,吓得大气不敢出,只冒出冷汗,也不敢伸手去擦,只流在眼睛上,痒得出奇。
良久,陆赜开口:“真的是畏罪自尽而死?”
胡仁宪跪在地上不住的点头:“是……是畏罪自尽……”他话还没说完,便被陆赜喝断:“胡仁宪,你也是两榜进士,天子门生,怎么如今竟然成了江南豪族的门下走狗,叫你东便东,叫你西便西?”
胡仁宪半天说不出来话,他想着既然陆赜肯见他,必然不是要处置自己这么简单,他爬过去:“下官糊涂之极,糊涂之极,求大人指点,大人但有吩咐,下官必效犬马之劳。”
外头有人禀告:“爷,大老爷来了。”
陆赜嗯一声,拂了拂袖子,道:“你在此处仔细想想关节,不必急着回话。”
说罢便领了人下了船,大老爷陆中行等在码头,陆赜几步走过去便跪下行磕头大礼。
反而是陆中行有些怕这大儿子,去时不过十七八的少年,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手握权柄的一方总督,他去扶:“哪里用这些虚礼,快回府去吧,老太太等着呢?”
又上了马车,径直往园子里去,刚刚进了二门,就见假山亭子上一素衣女子撑伞而来,此刻月色朦胧,烟雨蒙蒙,颇见冰肌玉骨、袅袅美人之态。
陆赜不由得驻足,心里微微发痒:真是一幅美景!
大老爷陆中行见着是秦舒,招手:“凭儿。”
秦舒几步下来,在一边行礼:“请大老爷、大爷安,老太太已经在静妙堂等着了。”
大老爷点了点头,吩咐:“你去库房里,拿几坛子三十年的绍兴酒来。”
......
[附带番外]《外室》作者:曲渚眠 全文免费观看_夸克网盘点击观看
继续浏览有关 附带番外(旧) 的文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