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名称: 嫡次子
本书作者: 戚华素
本书简介: 公告:本文将于本周四(5.27)入v,当天有万更肥章掉落,欢迎支持正版,比心~
谢瑄和一觉醒来,穿成了侯府嫡次子。爹娘恩爱,不必承爵,他以为,自己能靠父兄躺赢了。
但,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他爹有权没错,奈何他哥坑啊!纨绔无才,人品不好,还有祖母宠着,无法管教。
爹娘努力无效后,决定练个小号自己带,务必要拥有一个满意的继承人。而谢瑄和,就成了这个小号。
从侯府嫡次子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需要多久呢?
谢瑄和一把拉住要出门的大哥,身为嫡长子,您不如先改过自新,立地成才?
——
同类型完结文:
《谢家金堂》
《继室子的为官路》
第1章 第一章 好家伙,这眼神差的傻子,是我……
小满过后,天气渐渐热起来。
今科进士都得了假期,能衣锦还乡,祭祖访亲。落第的举子或是跟着一同返乡,或是结伴居留京中,以待时机。
才热闹了一场的京城一时冷清了许多,连带着街面的店家都带上了几分懒意。但今日的庆宁坊,却难得起了热闹。
看热闹的百姓把庆宁坊前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一时堵得车马都不能成行,须得等巡城卫来处理。
谢瑄和本是陪着母亲自外祖家回府,哪知道马车能在半道上动弹不得。
他悄悄掀开了一点帘子,却什么都没瞧见,一时有些着急,偷偷看了母亲苏琦一眼,叫了个小厮近前:“你去打听打听,里头是怎么回事,竟把路都给堵了。”
小厮得了令,抬眼见夫人没反对,这才一溜烟跑了。
谢瑄和坐回到母亲身边,瞧见她面上的无奈,有些不好意思的摇了摇她的袖角:“娘你就不想知道那边发生了什么事吗?”
苏夫人觑他一眼,对着那一双期盼的眼睛,到底忍不住点了点他的额头:“你呀你,也不知道和谁学的,年纪不大,倒好打听人家的闲事,若叫你爹知道了,怕是又得多些功课了。”
“娘不说,我不说,他们也不敢说,爹肯定不知道,”谢瑄和亲昵的挽住母亲的手臂,带着几分撒娇似的抱怨,“谁家小孩三岁就要早起读书的啊,娘,是我啊!”
“小小年纪,说起话是一套又一套,你这样聪明,你爹可不就怕你走了偏路,只能早些叫你进学了,”苏夫人说着似是想起什么,叹了口气,“我替你瞒下这回倒无妨,等回了家里,你得多背上一首诗才成。”
“娘~~~”一个字被谢瑄和喊得九转十八回,却也没能换得他娘心软,只得委委屈屈应下,盼着过会儿听到的八卦能值这个价钱。
别看谢瑄和今年好似才三岁,实际上却是个少喝了一半孟婆汤的二茬苗。虽说是少喝了一半,但论起前尘往事,他记得的还真没多少。
只是他属于成年人的思维和小习惯并没丢了,也因此,他学起话来比起其他正常小孩略快些,理解更多些,也更耐不得自娱自乐的寂寞。
好在他有个满肚子八卦的奶嬷嬷,才叫他枯燥的奶娃娃生活有了些欢乐。但他也从此落下了爱凑热闹听八卦的喜好。
对于这点无伤大雅的好恶,只要瞒的好,外人不知道,他爹娘就没什么不满,只是常常拿捏着这点叫他做些上进的事。
想到这一点,谢瑄和都险些要忍不住心里的不开心了。明明他只是寿平侯府的嫡次子,头上还有个大哥呢,怎么看,都该是个躺平的命,哪知道顶上大哥不靠谱,惹得他这才三岁的小娃娃,是这也要学,那也要学。
两眼一闭,根本看不见前路的光。
一旁的苏夫人瞧见儿子脸上小表情变来变去,乐得直笑,却也不打扰他,由得他小脑瓜儿里去天马行空的想。
不一会儿,那去打听消息的小厮就赶了回来,只是同两人回话时,脸上却带了几分迟疑。
谢瑄和有些好奇,清了清嗓子,学着他爹板起脸:“到底怎么了,你速一一说来,不得欺瞒!”
小厮这才道:“好叫夫人、小公子知道,里头是个卖身葬父的姑娘,说要五十两银子才肯跟人走。先前有个商家子有心出这银子,那姑娘却不乐意,等得几位公侯家的公子来,又哭哭啼啼起来。几位公子以为是那商家子欺负人,里头这会儿正为这事儿闹呢。”
哇哦!谢瑄和眼睛都亮了,这样卖身葬父钓傻子的情节都能被他遇上,可惜了他年龄小,没办法看现场。
简直像错过了一百两金子一样让人痛心!
不过……谢瑄和敏锐的察觉到小厮话里含糊过去的地方,问道:“是哪几家的公侯公子,眼神儿这么差,寻个围观的百姓打听打听就知道的事,还能起了误会。”
小厮紧张的滚了滚喉结,压低了声音:“是……是咱们家大公子和冯侯、吕侯家的公子。”
“啊?”谢瑄和一时愣住了,好家伙,这眼神差的傻子,是我家的啊!
谢瑄和下意识往边上瞧了瞧,果然瞧见了亲娘黑沉的要滴水的脸,赶紧道:“既是大哥他们受了蒙骗,你还不快去给大哥说说清楚。”
“慢着,”眼看那小厮赶紧要走,苏夫人才开口拦了,她看了一眼已经站在外头的大丫鬟,吩咐道,“金芝,你跟着一道去,把人带过来。”
金芝应了一声,便主动跟着那小厮走了过去。
谢瑄和眨眨眼,小声替他大哥说话:“娘,大哥也是好心……”
“好心就能不分青红皂白?”苏夫人一句话便给他堵了回去,“随便打听打听就能知道的事,闹成这样,说他蠢都是抬举。”
“何况,”苏夫人板着脸道,“他不是病了一场,不能出府门了。这会儿怎么有空,能在这大街上和人闹起来?”
谢瑄和有些不自在的抿了抿嘴唇,大哥,别说我不帮你,你这昨儿才找了借口不陪母亲回外祖家,今儿就被母亲抓住在外头不长脑子,再帮你,我就该属实没脑子了。
离着金芝过去也就半柱香时辰,前头围着的一干百姓就都陆陆续续散了。等场面清净下来,由他大哥打头,冯侯、吕侯两家的公子在后,磨磨蹭蹭被金芝催着往这边走了过来。
只是冯、吕两位也不是什么太讲兄弟情谊的,还没等到近前,就先给苏夫人行了个礼:“见过苏伯母,苏伯母,我们功课还没做完,就、就先回了,得空再去您府上给您请安啊!”
两人说完,就在大哥看叛徒一样的视线里立刻闪人,没有半点留恋。
大哥在原地站了片刻,才小心上前:“娘,您今儿这么早就回府了?”
谢瑄和狠狠地闭上眼,大哥,老虎头上拔毛,你傻吗!
第2章 第二章 娘,您记性还怪好的嘞!……
“是啊,今儿回的比平日略早了些,”苏夫人不咸不淡的应了一句,“若不是这样,也不能正正好遇上该在府里养病的人了,你说是不是?”
听得这话,大哥面上心虚之色更重,正要再开口,却被苏夫人抬手打断:“在街面上说话像什么样子,先回府。”
庆宁坊离着寿平侯府不远,不管大哥如何坐立难安,马车还是很快停了下来。
趁着苏夫人起身先出马车的空档,大哥悄悄扯了扯瑄和的衣领。
“昭哥儿,这回你可得帮我。”
谢昭是瑄和的大名,府里人称呼他时,多是称以昭哥儿,又因他年纪在家中儿郎中最小,所以也有称他小公子的。
至于瑄和这个名字,却是他父亲在发现他的聪慧后,于前些日子他年满三岁,正式开始读书认字时,替他新取的字。
只是这个字,唯有爹娘喊得多些,大哥是从来不这么喊他的。
谢瑄和想了想轻声道:“大哥你好好寻娘认个错道个歉,娘很好哄的。”
好哄?大哥满脸的不信,但苏夫人已下了马车,转身等着了,也由不得他再拖延。
“哎哟,这不是大嫂吗,我还打量着你们要用过午膳才回,没想到这会儿就回来了。”
谢瑄和才下马车,走到母亲身边,就瞧见府里匆匆出来一位衣饰华丽的妇人,只是她算不上会搭配,头上钗环虽都是精品,却没有主次之分,瞧着富贵是富贵,却难免显得杂乱如穷人新贵。
那妇人样貌生得不错,只是生了一双狐狸眼。即便面上笑意从没落下,可她笑时习惯性眼睛微眯,做出眉眼弯弯的样子,却反而显出了眼里的精明算计,不够亲切。
谢瑄和眼尖的瞥见不远处探头探脑,本属于大哥的小厮,低头行了个叫人挑不出错的礼:“二叔母安。”
“昭哥儿也安,瞧咱们昭哥儿小小年纪的,竟也如此知礼,”谢二夫人纪氏笑着夸了一句,就把注意力放到了随后出来的大哥身上。
“早先还说呢,昱哥儿你大病初愈,怎么就出去了,原来是接嫂嫂去了,可真是个孝顺孩子,”纪夫人说完,就上手去牵大哥谢昱,“来,叫叔母瞧瞧,可好全了没有。”
瞧这亲热的模样,倒像他二人才是母子一般。
谢瑄和看了一眼娘,却发现她并没过多关注大哥和二叔母,而是第一时间就发现了自己的视线。
苏夫人有些担心的摸了摸谢瑄和的头,问:“可是有些乏了?”
谢瑄和摇了摇头答道:“没呢,娘,咱们不先去向祖母请安吗?”
“自然要去,”苏夫人伸手替他理了理有些歪了的衣领,才看向纪夫人道,“二弟妹可要同去拜见母亲?”
纪夫人眼带笑意看了谢昱一眼,方道:“要去的要去的。”
一行人正往老夫人所居的寿荣堂去,半道上突然来了个打扮清丽的大丫鬟:“奴婢翡翠给夫人、二夫人请安,给昱哥儿、昭哥儿请安。”
见到翡翠,苏夫人一行停下脚步问:“翡翠你来,可是母亲有什么吩咐?”
翡翠和纪夫人及她身侧的谢昱对视一眼,回道:“禀夫人,昨儿夜里变了天,老夫人今日晨起便犯了咳疾。知道您与昭哥儿回来,特意吩咐说您与昭哥儿可不必前去请安,以免昭哥儿年幼,过了病气。”
翡翠顿了顿,又继续道:“老夫人还说,若您实在有这个孝心,不如叫昱哥儿代为走一趟就是。”
苏夫人不管心里如何想,面上仍露出几分恰到好处的担忧道:“母亲身上不爽利,只叫昱儿走这么一趟怎么成。”
苏夫人说着,就吩咐金芝带着谢瑄和回去安顿,显见是要自己亲往寿荣堂的。
“这不是有二夫人在吗,”翡翠赶紧劝道,“老夫人说了,您才回府,府中上下多少事等着您拿主意呢,有昱哥儿在,就是您的孝心了,旁的有二夫人伺候着,也是一样的。”
“正是这个理呢,”纪夫人脸上带笑,细看时却又好似有些许勉强之意,“有大嫂你在,我身上无事,落得清闲,如今母亲身上不好,正该是我忙起来的时候了。”
见她不说话,纪夫人上前拉了她的手道:“嫂嫂你呀,就别和我争了。再说了,昭哥儿一向体弱,又和你亲近,你从寿荣堂回去后,难道还能不见昭哥儿?”
这话出口苏夫人也就不再坚持,道:“那就有劳二弟妹了。”
“怎当得嫂嫂如此,都是我应该做的,”纪夫人说完,就拉上了谢昱,“既如此,昱哥儿快与我同去吧。”
谢昱下意识点头,看了苏夫人一眼,逃也似的跟着走了。
等身边只剩了亲信,苏夫人面上的笑才终于落了下来。
谢瑄和看着大哥离去的方向,微微蹙眉,牵住了母亲的手。
小小软软的人儿贴到身边,叫苏夫人不自觉的将谢瑄和抱了起来。
苏夫人将门出身,又跟着寿平侯在边关居住多年,一个三岁孩子的重量,还不被她放在眼里。
略走得几步,苏夫人便轻声问道:“今儿回府这一通,瑄和你可瞧出来什么?”
谢瑄和眨眨眼,没敢开口。
苏夫人却道:“想说什么,直说就是。”
“那我直说了,娘不能不高兴,”谢瑄和搂紧苏夫人的脖子,贴在她耳侧开口,“二叔母来得好巧,祖母也病得好巧,您这回,可又没法子教导大哥啦!”
苏夫人步子略慢了一拍,旋即又轻快许多。
她脸上重新露出笑意,却比方才同纪夫人说话时真心多了。
她忍不住挨了挨谢瑄和的小脸:“咱们瑄和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谢瑄和得了夸奖,不由有些得意,活像翘起尾巴的小猫,可爱极了。
“不过,躲的了一时,却躲不了一世,”苏夫人看了一眼寿荣堂的方向,“左不过等你爹下衙回来。”
“这事不忙,咱们先回去,替你挑好今日要背的诗。”
背诗?背什么诗!什么诗要背!
谢瑄和瞪圆了眼睛,很快想到了自己早先答应的事,不由得皱起小脸。
娘,您记性还怪好的嘞!
第3章 第三章 六一快乐!
暮色四合时,寿平侯才自衙门归家,带着满脸倦意。
“这是怎么了,可是又有什么大事不成,”苏夫人赶紧拧了帕子替他擦脸,又匆匆指挥着他将官服换下,才叫他安生坐了。
谢瑄和人小,也插不上手,就把今日学完诗后,母亲奖励他的青梅糕拿了出来:“爹,先吃块点心,别饿着了。”
点心送到唇边,又是儿子的孝心,寿平侯自然不会拒绝。
等用过两块,他自觉体力精力都好了许多,揉了揉谢瑄和的头发,感叹道:“到底是咱们瑄和贴心。”
“还是娘更贴心,”谢瑄和赶紧护住脑袋,“点心都是娘让人准备的呢!”
“你娘自然是你比不过的,”寿平侯笑着弹了他个脑瓜崩,含笑看向苏夫人,“有劳我贴心的夫人了。”
“孩子面前,说什么话呢,”苏夫人面上微红,嗔怪的看了他一眼,又走到近前,替谢瑄和揉了揉额头,“这点心是我叫人做的,却也是你儿子凭本事挣下的,到底还是他有这个心。”
“都好都好,”寿平侯拉住苏夫人的手,“瑄和好,夫人也好。”
苏夫人看了假装玩着装点心的荷包的儿子一眼,到底没舍得松开丈夫的手,只吩咐了一句快把晚膳端上来,就牵着他,推着谢瑄和的后脑勺,坐到了摆膳的桌边。
谢瑄和随着母亲的力道坐到边上,瞧见爹娘亲亲热热的坐到一起,一时有些无奈。
这是不是就叫父母是真爱,孩子是意外?
等到晚膳摆上桌,看着菜量,寿平侯就有些心疼:“不是早说过了,若我回来迟了,你们就自己先用,不必等我。”
“哪里就差这一会儿了,”苏夫人亲自摆好了碗筷,才重新坐下,“这饭食,还是得一家子坐在一处,用起来才香,只我和瑄和两个在,冷冷清清的,哪儿有什么滋味。”
“是啊是啊,”谢瑄和也从鲜美的汤碗里抬起头,附和母亲的话,“爹你回来迟了,娘吃什么都没味儿,也就我还能哄她用两块点心吧!”
看到谢瑄和说着说着,就得意起来的模样,寿平侯不由有些失笑,却也忍不住轻抚妻子的脊背道:“咱们在京中呢,莫怕。”
苏夫人一怔,倒有些不自在起来,只说:“我知道,这不是这么多年过去,成了习惯,一时改不过来吗。”
前些年渝朝周边很不安定,与凌国多有摩擦,时不时就要打上一仗。寿平侯作为驻守在渝朝、凌国交界处的守将,自然常要领兵出征。
苏夫人虽是将门出身,却也不是不担心丈夫安危。只是她身为守将夫人,自然不能因为担心而乱了阵脚,叫民心、军心不稳。这样一来,她难得任性的,也就只有等寿平侯凯旋而归,一起用饭这一桩小事了。
这个习惯一直到现在,一家子从边境回到京城已有数月之久,也没能改掉。
“快别说我了,”苏夫人一个眼神示意,原本守在屋里的金芝也乖觉的出了门,“你今儿怎么回得这么迟。”
“也不是什么大事,”寿平侯想了想,低声道,“凌国边境起了些事端,皇上想着我对凌国了解多些,就多留了我一阵。”
苏夫人一听这话就紧张起来:“不是才把他们打怕了,怎么这就起了事端。打狗打怕了还知道疼呢,这凌国……”
狗都不如!
苏夫人没把话说完,桌上的另两人却都已经领会了她的意思。
寿平侯强压了许久,才勉强忍住唇边笑意,道:“阿琦莫急,这事端和咱们没什么干系,是凌国里头的乐子。只是有大人觉着这是个好时机,皇上便想多了解一番,谋划谋划罢了。”
“那就好,那就好,”苏夫人这才松了口气,恢复成府里人常见那端庄稳重,心有丘壑的寿平侯夫人。
谢瑄和咬着筷子,看了看爹,又看了看娘,最后悄悄对着爹做了个阿琦的口型,才笑起来。
寿平侯老脸一红,伸手夹了一筷子菜,直接送到谢瑄和嘴边,以实际行动践行堵嘴的心思。
谢瑄和鼓了鼓脸,看着面前的筷子,啊呜一口,恶狠狠的将东西全吃进了肚子里。
我说什么了?又没舞到娘面前,爹这个小心眼!
苏夫人静下心,把这父子俩的眉眼官司尽收眼底,却只做不知。
她没去细问朝中是有了什么谋划,而是直接换了个话题,夸起谢瑄和来。
“今儿回来,瑄和便学了一首《边城》,如今已是会背会认了。”
“果真?”寿平侯有些惊喜,看向谢瑄和。
谢瑄和慢条斯理的咽下口中食物,手里勺子还没放下,就先背了一首诗。
赶在爹开口夸赞前,他赶忙开口哄道:“爹,你吃饱了?我还没吃饱呢,咱们先吃完饭再去书房,我给你再读一遍?”
“会背就成,哪儿用你再读一遍了,臭小子,”寿平侯有些哭笑不得,只能又夹了一筷子菜搁到他碗里,“快吃吧快吃吧,吃完自个儿玩儿去,别来打扰我和你娘。”
“娘你瞧瞧,才说我好呢,这会儿就成了臭小子了,您可得给我评评理,”谢瑄和期盼的看向母亲,“我是不是您的好宝啊?”
“好宝好宝,快吃你的吧,”苏夫人说着,也给他夹了一筷子菜。
等谢瑄和心满意足的低头吃菜,她又瞥见了边上正在碗里挑挑拣拣,就是不忘嘴里吃的丈夫,到底忍不住摇了摇头,也给他夹了菜,才见他满意的继续用起饭来。
等用过晚膳,一家子重新在榻上坐下,看着谢瑄和低头解九连环,寿平侯这才开口问起长子:“怎么都这会儿了,还不见老大,他还病着呢?”
谢瑄和拨弄九连环的动作一顿,偷偷看了母亲一眼。
苏夫人面上笑意淡了下来,道:“他病是好了,能跑能跳能玩儿。只是母亲今儿有些不舒坦,怜惜瑄和身体不好,便让我与瑄和都不必过去,说是让昱哥儿替咱们这一房在寿荣堂尽孝就够了。”
她说着,垂下眼睑,只看着地毯上的花纹:“既用过了膳,你我也瞧瞧去?”
寿平侯微微蹙眉:“母亲又病了?请府医看过了没?”
好问题,谢瑄和心道,要是真叫了府医,母亲哪儿还会在正院里安稳坐着。
不过祖母这病,别说府医,就是太医令去了也不成,毕竟只服她宝贝大嫡孙孙这一包药,绝对的药到病除,药走哪儿哪儿都疼!
苏夫人嗤笑一声,也不说话,只挑眉看着寿平侯,其间意味不言而喻。
你自己觉得呢?
第4章 第四章 知道的说这是寿荣堂,不知道的……
夫妻多年,要是还看不懂夫人的意思,那寿平侯就得觉得,自己是白长这许多年岁了。
寿平侯自觉还算了解自己母亲,若真是病了,一准儿得先让府医赶紧来看。若人没事,只当借口,那是连请府医的举动都不屑去做一做的。
如今身上不舒坦,却连府医都没请,只要求谢昱去陪她,真病假病,不是一目了然?”
想到方才夫人说老大能跑能跳能玩的话,寿平侯试探性的问:“莫不是老大又出了什么幺蛾子?”
苏夫人沉默片刻,到底还是心疼丈夫今日疲惫,道:“没什么大事,咱们去寿荣堂请安回来就早些歇着吧,明儿一早,你还得上朝去呢。”
寿平侯想了想道:“过几日我休沐时,再好生教导教导他。”
苏夫人无可无不可的点了点头,嘱咐谢瑄和:“我与你爹往寿荣堂去一趟,你先自个儿玩着,若是困了,让金芝哄你歇息就是。”
谢瑄和立刻反驳:“娘,我都三岁啦,不用人哄了!”
再说了,我从前让人哄,那不是转移你的注意力,省得你总惦记着爹出征,心神不宁吗。
谢瑄和睁着一双剔透的眼,却不敢真把心里话说出来。毕竟聪明和妖孽,还是有差距的。
“好好好,咱们瑄和大了,能自己睡了,不用人哄,”苏夫人忙着整理衣裳,随口应了几句,又嘱咐上了金芝。
等一切安排妥当,就有小丫鬟进来回禀:“侯爷、夫人,寿荣堂的碧玉求见,说是老夫人叫她过来传话。”
“叫她进来吧,”苏夫人停下手上动作,心里已有了猜测。
碧玉进门后,大略扫视了一眼屋里,便低头行礼。
“好叫侯爷、夫人知道,老夫人已经觉着好些了,只是夜色已深,不放心昱哥儿独自回来,就留昱哥儿在寿荣堂住上一夜。”
谢瑄和拿着九连环的手一抖,险些把东西摔了。
这是自己家,又不是没有照顾的人。没有理由大可以不找,也好过这样惹人生笑……难道丫鬟不是自个儿来的?
果然,碧玉这话才落地,寿平侯就已经黑了脸。
原本已经依着夫人,打算等得空后再教导老大,这会儿他是一刻也不肯等了。
“昱儿到底大了,住在祖母院中像什么。他既不敢自己回来,本侯亲自去接,总该不会再怕了。”
碧玉动作一僵,道:“不瞒侯爷,昱哥儿是想回来的,只是老夫人还病着,对昱哥儿十分依赖,不愿叫他回来,才遣了奴婢这样传话。异日等老夫人病好了,想来就不会想着要昱哥儿守在身边了。”
“如此,本侯就更该走上这么一趟了,”寿平侯看向苏夫人,“母亲病了,我这个做儿子的怎么能不在一旁侍奉?有劳夫人同我一道走这么一趟了。”
两人原本就要出门,此刻寿平侯又这么说,苏夫人岂有不应的道理。
两人默契的忽视了碧玉带了几分忧虑的脸色,率先起身,往寿荣堂而去。
碧玉见了,也顾不得和瑄和行礼,赶紧跟了出去。
谢瑄和眼珠子转了转,喊来金芝:“方才是哪几个跟着爹娘出去的?金芝姐姐明儿叫他们来陪我说话。”
听得此言,金芝倒没有一口答应下来:“还得夫人先同意才成。”
“这是自然,”谢瑄和应了一声,又打了个呵欠。
他年纪小,原本歇得就早,今日自外祖家回来,还学了一首诗,自然比平日倦得更早些。
只是他想着再等等爹娘,便拒绝了金芝劝他先睡的话,只许了先洗漱。
那厢寿平侯夫妻带着几个亲信离了正院,还不等走远,苏夫人就瞥见跟出来的碧玉。
与早先出来时相反,这会儿碧玉倒是磨磨蹭蹭落在了后头,眼睛还不住往边上的小径打量。
苏夫人轻轻扯了扯寿平侯的衣袖,朝那边侧了侧头。
寿平侯自然也注意到不大正常的碧玉,吩咐身边伺候的小厮道:“盯着她些,若她要走小路去报信,直接捆了赶出去,不知道谁是主子的奴才,咱们府里可用不起。”
“到底是母亲身边的人,你若捆了赶出去,还得寻个合适的由头才行,”苏夫人道,“派人拦一拦她也就是了,没得叫你和母亲红脸。”
“总归这几个丫头年纪都不小了,寻个时机一家子除了奴籍发嫁出去,也算全了母亲同她们这场主仆情分。”
寿平侯想了想,很快明白了夫人的意思。
这些奴婢一家子都放良发嫁到外头,是主家仁德,放到外头,谁不竖起大拇指夸上几句?
......
《嫡次子》作者:戚华素 全文免费观看_夸克网盘点击观看
继续浏览有关 bg 的文章
文章评论